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文/ 蔡大禮

圖/ 楊越、蔡大禮

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採風調研的備選地點——地處晉北山區的靜樂縣和婁煩縣,是我和楊越老師此行的目的地。據瞭解兩縣也是文化和旅遊部聯繫的“定點扶貧縣”,靜樂屬忻州,婁煩屬太原;由於婁煩已經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們遂決定以靜樂縣為重點進行採風調研工作。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與孟副縣長去娘子神鄉現場辦公

靜樂縣下轄4鎮10鄉,381個行政村,地處晉北黃土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年均氣溫較低,無霜期120天左右,加之降水量較少,屬於高寒少水的高原農業區,種植的主要作物有穀子、蕎麥、馬鈴薯、山藥、玉米、豆類等,2010年以來,從南美洲引進了耐寒的經濟作物藜麥,使靜樂成為遠近聞名的藜麥之鄉。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盆子水鄉政府調研扶貧工作

我們於10月8日到達靜樂,至10月15日回京,除一天專程前往婁煩調研外,其他時間馬不停蹄走遍了靜樂的十幾個村鎮,圍繞脫貧攻堅主題,主要從幾個方面瞭解情況、蒐集素材、寫生創作並與縣領導、文聯等文化系統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活動內容簡要編綴如下:

一、與文化和旅遊部掛職的孟憲璋副縣長見面,就扶貧工作全面狀況進行了交流,掌握了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靜樂幾年來在扶貧攻堅事業中的投入與進展,還有2020年完成脫貧目標的步驟安排,並先後去到娘子神、盆子水、赤泥窪、堂爾上、豐潤等鄉鎮和新建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與基層調研及現場辦公;

二、調研瞭解靜樂歷史、文化、社會情況,以及近代以來的革命歷史遺蹟和作為抗日戰爭主戰場留下的有關歷史資料;參觀了靜樂博物館(岺山書院)、百團大戰第一戰康家會戰鬥紀念館、山西黨團建設創始人高君宇故居和紀念館等;

三、正值藜麥收割季,康家會鄉書記陪同下,專程前往向陽村瞭解藜麥等經濟作物種植、收割、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情況;

四、13日晚,由當地文化主管部門安排,在靜樂一中舉辦了一場書畫講座,與當地美術、書法愛好者面對面交流;在馬坊村調研期間,與當地文聯同志一道走訪了民間木雕藝人劉老漢;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山中訪碑

五、在當地訪碑期間,就所見所聞向縣領導提出有關文物保護方面的建議,領導現場辦公及時指示文管部門予以落實。

六、參觀了新建成的兩處扶貧移民小區,小區體現了就業、安置、建設三位一體,規劃設計合理,產業、服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可以保障貧困人口移民今後能夠住得下、留得住、過得好。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靜樂縣扶貧移民小區和安置移民就業的服裝公司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參觀後與靜樂博物館張館長合影

總結此次晉北之行,看到黃土高原正在改變面貌,治理貧困首先從改變生態入手,這個方向應該是正確的。此行所見過去裸露的黃土高坡已經披了一層綠裝,靜樂的造林成績很大,水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特別是看到汾河的地表逕流大大增加,浮塵和風沙減少,空氣也不顯得特別乾燥,說明整體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另外在扶貧工作力度不斷提升、持續數年的今天,靜樂縣下步更面臨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基層的工作強度很大,我們去的一週看到他們沒有雙休,許多工作都在推進之中,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筆墨記錄這項造福於民的工程,也希望靜樂人民早日擺脫貧困,過上“靜好安樂”的新生活。(10月19日夜於北京)

楊越作品欣賞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蔡大禮作品欣賞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蔡大禮 手記唐碑亭1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蔡大禮 手記唐碑亭2


晉北山區靜樂縣和婁煩縣中國國家畫院《扶貧頌》寫生採風項目紀實


蔡大禮 手記之二:洞窊石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