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於姓,在宋《百家姓》中排名第203位。在黃梅縣大河鎮天門村,於姓墓碑上為什麼都刻著於邱氏呢?於姓又是怎麼來的呢?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一說,據《世本》載,黃帝時有個臣子叫則,發明了用麻編織成的鞋子——履,結束了古人光著腳的歷史,因功大被封於於(今河南內鄉),稱為於則。於則的子孫後代以封地為姓,稱為於氏。通常認為,於則是於姓的始祖。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一說,出自有熊氏。黃帝的孫子被封於商於(今河南淅川)。其後以封地為姓,遂為於氏。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一說,西漢的時候設置了黎陽縣,北魏改設黎陽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縣東北一帶。另《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北魏孝文帝二十年正月將鮮卑族勿忸、淳於氏改為“於”姓。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一說,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齊國於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於邱,是春秋時齊國的一個邑名,位置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南部,其居地住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於邱氏,這在史籍《萬姓統譜》中有記載:“於邱,其先家於邱,因氏。” 於邱氏族人後大多簡化為單姓於氏、邱氏兩支,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於氏、邱氏、於邱氏同宗同源。於氏宗譜上記述了魯莊公二年(前669年),慶父伐於餘邱國,國破後,國人四散逃難,當時族人曾卜卦佔吉凶, 卦象是天火同人卦,同人卦辭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時人解為出門見姓,遂去“餘”而存“於邱”為氏,隨後南徙至湖北黃梅,始發南遷之舉的是秦初(前221年)鐸公,這中間近四百五十年不知怎麼回事。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湖北黃梅於氏自秦時,由鐸公從河南黎陽遷入,至今已近2300餘年。明確有歷史記載是唐初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在黃梅卓錫時,於漣公為他獻山建寺,該寺即今日的四祖寺。明確有家譜記載的,是從明初英山侯於顯開始的。於顯是明初的重臣,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卒於1389年,追封英山侯,諡號襄武,歸葬天門獅子山(2011年4月6日,南京市西善橋發現他的墓誌銘,哪裡是衣冠冢呢?);其子於琥,初為寧夏指揮使,後授大都督;其女為朱元璋第八子朱梓(封潭王,就藩長沙)之妃。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至於“於邱”的說法,除譜中的記述外,民間還有一種傳說。相傳於氏在古時(具體朝代不詳),有很多人在朝為官,有一天皇帝做了一個怪夢,夢見有48條牛頂他,驚醒後,請人圓夢,圓夢先生說這是有人要造反。皇帝大驚,叫來吏部一查,剛好於氏大大小小有48人在朝為官,遂命人到於氏祖地黃梅查看。只見那山脈奇特,有龍鳳對峙爭姿,紗帽印璽相映,故命鏟滅於氏,並破壞於氏風水,挖破紗帽,斬斷龍腰。誰知那風水白天挖的,夜裡山體自已增長,後來有個奸人盜聽了仙人的話語說:日裡千人挖,夜裡萬人填,只怕桐樁釘四沿。官府知道後便將包有桃符的桐樹樁釘入臥龍山的四周,將紗帽山中間挖斷,闢作官道。此後臥龍山下有一口黃泉水四季不斷,據說是龍的血水,龍脈破壞後,鳳也失勢了。合族子孫到處躲避官府的追殺,其中有一個男孩在邱姓的外婆家躲難,官府找到了後,那位外婆為了保全於氏的血脈,忍痛將自已的孫子交了出去。這個男孩從此隱姓為邱,並將於氏的血脈傳了下來。於氏子孫為了世代銘恩,從此將“邱”列在姓中,並要求永世傳承,於氏這一脈確實一直在姓“邱”,生者可以不在名前冠“邱”,死者是一定要這樣,所以天門於姓的墓碑上刻的是“故×考於邱公××大人墓”。

於姓的由來和黃梅於姓的傳說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獅子山尚在,不見英山侯,不變的是那些流傳千古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