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紅十五軍誕生紀念地,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大河鎮吳祥村牛頭山,被湖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梅縣政府定為“黃梅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於今,瞻仰紅十五軍紀念碑者,長年絡繹不絕。巍巍軍塔與風光秀麗的考田水庫交相輝映,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1985年,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黃梅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紅十五軍這支英勇部隊,經中央軍委批准,撥款修建紅十五軍誕生紀念地。湖北省省政府,於1992年12月,公佈紅十五軍誕生紀念地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紅十五軍紀念地佔地面積60畝,總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四周花壇環抱,松柏掩映。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雕花牌樓門,橫額鐫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系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整個紀念地依山而建,建有紀念碑,石臺階和園林。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紀念碑身高15米,屹立於牛頭山頂,坐北朝南。花崗石臺階202級,每級都由兩塊1.5米石塊鋪成,象徵紅十五軍。塔正面,是徐向前元帥手書碑名:“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成立紀念碑。”背面,是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原紅八軍軍長何長工的題詞:“英雄業績,與世長存。”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成立紀念碑碑文。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紀念碑四周的浮雕。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紀念碑四周的浮雕。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鮮花獻給先烈,因為有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的鬥爭,才有我們今天的國富民強。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如果太累,還有石凳供瞻仰者小憩。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江山如此多嬌,先烈當可含笑九泉了。

原紅十五軍成立地,在吳祥村老祠堂,修考田水庫時老祠堂被淹沒。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軍部舊址,現在建在吳祥村新建祠堂邊。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一九三零年十月十六日,紅軍中央獨立第一師第5團行軍至吳祥,與紅八軍攻打長沙部隊一部和鄂東南各縣游擊隊、贛東北部分游擊隊及紅八軍部分痊癒傷病員編成的四、五縱隊匯合,根據黨中央指示,在黃梅縣大河鎮吳祥村成立紅十五軍。軍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政治部主任周吉可。軍部設置參謀處、政治部、軍需處、後方醫院、修械所(後方醫院、修械所舊居尚存),下轄第一、三團,共約2000餘人。十一月中旬,奉命北上。一九三一年一月,到達湖北麻城與紅一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這支工農紅軍是長征時第二支主力軍。抗戰開始後,該團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團第二營(一說,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第三營)。這支英雄隊伍,曾轉戰大江南北,屢建奇功,為新中國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南昌起義部隊24師參謀長,紅15軍軍長、4軍10師師長、中共鄂豫皖軍委副主席、彭楊軍校校長、第25軍軍長等職。其革命生涯雖短暫,但轟轟烈烈,成為了革命事業中永恆的豐碑,是紅15軍的主要創始人。

英雄業績,與世長存!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