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幼兒園剛開學第一天,教室如菜市場一樣,家長、老師、孩子在其中不停地穿梭,哭聲、哄聲交織在一起,老師忙的團團轉,哄完這個哄那個,家長在教室、門口、窗外忙著安慰孩子,到處都是孩子的哭聲“嗚嗚嗚,媽媽不要走~~~”“嗚嗚嗚,我要回家,我找媽媽~~~”甚至有些孩子使勁推老師大喊“你走開,你是壞人,不要把我賣了~~嗚嗚嗚~~~”那場景,好像家長把他們丟給老師,不要他們似的,看的揪心。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放眼整個教室,還是有極個別孩子安安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懵懵懂懂的看著周圍哭鬧的小朋友,時不時地觀察著自己所在的環境,在聽見媽媽說:“寶貝,媽媽要先去忙一會,等會放學來接你哦,你要乖乖的聽老師的話”的時候,他們還會揮手跟媽媽說再見。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那麼這裡出現了兩個極端,一種是哭鬧不止,一種是安靜乖巧,是什麼造成了這兩種極端呢?很多家長說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我們總是習慣將孩子的哭鬧、唱反調歸結於“缺乏安全感”。其實這種情況應該算是孩子的適應能力程度不一樣,所造成的一種焦慮程度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不算是缺乏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Erikson)在他的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中提到:把人一生的發展分為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有的心理衝突,解決這個特有的心理衝突就是這個階段的心理任務,順利解決才能發展健康的人格。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那麼從這裡可以看出:孩子初上幼兒園的表現,是初入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階段,所引起的階段性的心理衝突。這是正常的。所以,家長們可以不要往自己身上攬,內疚自己給孩子的安全感不足了。那麼怎樣快速的讓孩子適應幼兒園?安全地度過這個心理任務呢?小瑞媽分享一下自己的方式,希望能幫到正在困惑的家長們:

我家大寶是三歲上的幼兒園,在準備讓她上幼兒園之前,我們大概提前了一個月的時間給她做準備,因為家裡大侄女當時5歲,已經是中班的小朋友,週一至週五侄女要去上學,大寶都會念念不舍,一直跟姐姐說放學早點回來哦,我在家等你哦,她覺得姐姐去上學了,家裡沒人陪她玩。

等到姐姐放學之後,姐姐會跟她講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包括在幼兒園裡有自己的朋友,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漂亮老師組織去幼兒園的遊樂天地,等等等等,每每這個時候,大寶總聽得很認真,一臉的羨慕。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我就會問她:“寶貝,你也想上學嗎?”她就會回答“想呀,我也要去上學,我也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想有漂亮老師、想去遊樂天地。”我接著問:“但是你去了幼兒園,媽媽是不能陪你去的,你看姐姐去幼兒園,家裡人都不陪她的,但是幼兒園裡有老師,有好多好多的小同學,他們會陪你玩,你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你會哭嗎?”“那是不是就一直見不到媽媽了?”“不是呀,等你放學媽媽又會去接你嘛,這樣,你上學的時候在幼兒園玩,放學回家玩,玩的東西可比在家多多了。”“嗯,那寶寶不會哭的,寶寶勇敢。”

這樣的對話會出現很多次,不要嫌麻煩,讓孩子知道,年齡到了,自己也是要上幼兒園的,等到了上學的時候,就能快速的適應了。

我也會在開學前,帶她去幼兒園熟悉環境,告訴她這麼漂亮的地方就是你要上學的地方,帶她悄悄地去看小朋友們上課,跟他說:以後寶貝也會坐在裡面,聽老師講課哦。跟她講在幼兒園裡可能發生的好玩的,開心的事情,這樣她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充滿了期待。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我是專職在家帶寶寶,大寶一直跟我在一起,依戀程度肯定是非常大的,在去幼兒園之前,我也會故意跟寶寶“請假”,讓她試著一天看不見我,比如我說:“寶貝,媽媽今天有事情要去一下外婆家,因為媽媽要拿很多東西,不方便帶著寶貝,你跟奶奶在家玩,媽媽明天就回來陪你,順便給寶貝帶一顆漂亮的糖果回來,怎麼樣?”一般,孩子都能說得通,回來後聽她奶奶說,孩子表現的很平靜,只是在睡覺的時候問媽媽去哪裡了,得到回答,就會說跟媽媽視頻一下,然後我跟她說明天回去陪她,她就會乖乖的睡覺了。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為何初進幼兒園哭鬧不止,孩子心中的焦慮你聽到了嗎?

所以我覺得,給孩子提前打預防針是很重的一個環節,讓孩子在新的環境裡,不至於太陌生。陌生的環境會使孩子產生焦慮感,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初上幼兒園哭鬧不止的原因了。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方法能讓初進幼兒園的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呢?評論區等著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