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一個媽媽加入了某個睡眠引導付費群,讓3個月大的嬰兒分房睡,媽媽在外面看監控,培養孩子獨立入睡。

結果為了解鎖趴睡技能,寶寶被趴睡壓住口鼻,媽媽一邊看監控,一邊把視頻錄下問老師“這樣沒事吧?”。老師沒在,群友說:“不是大哭就沒事”。於是這個媽媽就放下心來任由孩子大哭,繼續解鎖“趴睡”。

她信了她想信的,孩子在解鎖“趴睡”,卻不信自己孩子真切的哭聲,是在求助。

兩個小時以後,媽媽給孩子餵奶,發現孩子已經死了,是被活活悶死的。

死之前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而媽媽就在門外,還在微信群裡問該怎麼辦。問了一圈,唯獨不進門看一眼。

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無知和自私能有多可怕?

1.無知:導致1歲之前嬰兒死亡的原因中,SIDS (嬰兒猝死綜合徵)始終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仰睡,仰睡,仰睡。這是1歲以內寶寶最安全的睡姿。別的理論說的再天花亂墜都是收智商稅。

媽媽從懷孕,到生產,再到月子,育兒,教育……一波又一波的辛苦,確實非常不容易。但在你準備要孩子的那一天,就應該對這一切有所預判,做好思想準備承擔作為母親的重大責任和義務。

如果你不瞭解這些,也不打算了解,就成為母親,是無知,且無畏。

2.自私:請問你為什麼要參加睡訓?

“媽媽兩個字,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絃。”——《請回答1988》

但是聽到這位媽媽的事,我只感覺觸到憤怒。

這麼小的孩子,不會說話、不會翻身、不會走路,有什麼需求只能哭。這是孩子能傳達給你的,最重要的信號。

自己幼小的孩子撕心裂肺哭了那麼久,你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去問所謂“專家”要不要幫忙,要不要理會?!

哭泣對嬰兒來說,關係到他此刻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緊急幫助。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信號,你會100%信任一個連資格證書都不一定有的機構,來替你遠程做決定?

即便是正規機構,也只能作為你的育兒輔助,絕不可能越俎代庖。

更何況還有更多不靠譜的機構,沒事時候想的是怎麼掙錢割韭菜,有事時候想的是怎麼推脫責任。你孩子的死活,有幾個會真的放在心尖上考慮?!

你的孩子,你和你老公是第一責任人,你孩子能真正依靠的,只有你們。

可是你卻滿腦子找輕鬆辦法,不知道從哪裡找到這麼個睡眠訓練營。

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要參加睡訓?

再多高大上的理由,你都無法否認你迫切想讓孩子變身天使寶寶,讓孩子睡覺趕快消停別鬧騰,哪怕孩子只有三個月大。

不客氣的說,你做這件事的起因,有多少成分是因為想盡快睡好覺少操心?

即便你無意為之,但你無知和自私的代價,是孩子的生命。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如果把愛孩子建立在不管什麼年齡段,都個人主觀私慾第一,孩子需求第二,那你還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

首先,1歲以下的寶寶,怎麼無微不至的“溺愛”都不為過。學習各種教育技巧,預防慣壞孩子,也不是1歲以內該考慮的事。

這時候,就是處於讓孩子好吃好喝好睡,跟爸爸媽媽親親密密,辛苦並快樂著的階段。

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第二,1歲以內,或者說至少半歲以內,自己帶孩子的父母想每天都睡個好覺,不被孩子影響,幾乎不可能。

哪個爸爸媽媽沒經歷過半夜睡得正香被孩子一個嗓門驚醒,嚇得心跳加速,然後迷迷糊糊的安撫寶寶,強迫自己清醒起來判斷寶寶的需求?

餓了給奶,害怕給抱抱,出汗給擦,尿了拉了給換尿不溼……然後第二天頂著黑眼圈,週而復始,然後趁寶寶白天睡覺的空隙,自己也趕緊補一覺。


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第三,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如果決定親自照顧孩子,你需要學會把“我”字收起來,把“孩子”暫時放在“我”字前面些。

這不是讓你沒有自己的生活,而是讓你在孩子最幼小的時候,要做好孩子需要你付出和佔用你巨大精力的思想準備。

這時候如果你腦子裡只有自己怎麼輕鬆,怎麼減肥,怎麼不疼,怎麼不被打擾,怎麼能用最少時間帶出最乖最省事的天使寶寶,永遠把“我”的得失和期待擺在第一位的話,那你可能從懷孕開始就會滿腹牢騷,餵奶也因為開奶疼直接放棄,晚上不想讓孩子打擾自己睡覺於是讓孩子單睡,白天不想讓孩子打擾自己玩手機就把孩子乾脆放一邊晾著……

那你何必選擇生孩子這麼巨大的工程,折磨自己、折磨孩子呢?

當父母從來都不容易。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寧可別著急。

什麼人容易被洗腦?無知和自私的人。

當你有私慾,又見識不足,你的私慾就容易被利用、放大、強化……

而你在一次一次私慾被小小的滿足之後,對這套拉你入坑的邏輯就越發深信不疑。哪怕後面這套邏輯暴露出漏洞,也選擇性忽視。

逐漸,你失去判斷能力,直到不可挽回的事情發生,才可能讓現實一棒子把你打醒。

但到了那時,一切為時已晚。

為人父母,無知和自私,是兩大忌。但並非不可改變。

媽媽參加睡訓致三個月女嬰窒息死亡案件:這兩個弱點是父母大忌

無知,可以學習,變成有知。

學什麼?學經典,學經過長期驗證有效的科學育兒經驗。

自私,可以成長,逐漸利他。

不是讓你失去自我,而是不要強加於人,多從孩子視角去看問題。

如果案例裡的這個媽媽,願意角色轉換,去站在她三個月的孩子立場,哪怕有一秒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需要什麼。

那在孩子哭的第一聲,她就會出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帶著猶豫和疑惑去群裡發送殘忍的死亡直播。

有些過失,再多懊惱和後悔,也無法挽回。

無奈的是,悲劇卻往往源自最容易被忽視的,看似在日常無害的、隱蔽的人性弱點。

育人先育己。育兒不是想當然。為人父母之前,先系統學習,提升自己。

懷上孕可以是意外,但懷胎十月,你是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育兒知識的。

不要等孩子出來了,臨時抱佛腳,病急亂求醫。更不要為了急功近利,省心省事,解決目前問題慾望過強,自己知識儲備不足,也不想花更多時間去學習和驗證,

於是失去基本判斷力,輕信不靠譜的育兒“庸才”,甚至把他們當成精神寄託。

沒人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沒人能代替你養育你的孩子。

你可以瞭解別人的育兒經驗,但你的孩子怎麼養,決定權只能在你手裡。而懂得科學育兒的基本規律,信任親子之間的天然聯結和感受,愛和接納你的孩子,才是你下決定的依據。

願悲劇不再重演。

#怎樣看待3個月女嬰疑似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死亡案件?##三個月嬰兒趴睡訓練死亡##三個月女嬰疑似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死亡案件#

我是海邊小魚,一個愛音樂、愛雙語,愛寫作、愛理財的多棲媽媽。重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重視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關注@育兒簡單派跟我一起深度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