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世界在15世紀前後的崛起(五)

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1526年—1857)。

薩非帝國是由兩位傑出的統治者伊斯瑪儀一世和阿巴斯一世在中亞地區建立的“波斯民族王朝”,莫臥兒帝國也是由兩位傑出的統治者巴布爾河阿克巴在印度締造的“民族”王朝。

印度這個地方吧,從公元前就開始被各路力量反覆入侵,最早大約從古波斯大流士一世開始(他兒子薛西斯就是率領大軍進攻希臘,跟斯巴達三百筋肉男在溫泉關血戰的那位),到亞歷山大大帝,再後來大夏人、塞人、安息人,還有貴霜帝國……,總之,你來我往的。直到八世紀初,局面終於有所改觀:入侵者清一色換成了穆斯林。

第一波是阿拉伯穆斯林,712年侵入印度,不過阿拉伯人沒能深入內地,對整個印度地區影響有限。

第二波登場的是突厥穆斯林,在公元1000年前後,開始有組織的入侵印度,這次入侵持續的時間長,造成的破壞也更大,而且留下了一地雞毛:北印度從此林立了眾多穆斯林小國。但即便如此,仍然未能使印度地區突厥化和伊斯蘭化。這個局面和後來突厥人在小亞細亞的成就不同,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這波入侵主要還是北方印度,對南方印度造成的影響不大,而南方印度在宗教上繼續保持了原來的印度教,即是在北方大部分人仍然信奉印度教;第二,從人數上來看,北方侵入的突厥人相較於印度人來說,頭雖鐵,量太少,前者雖然佔據了軍政、行政的高位,但士農工商的眾多角色還是印度人在擔任。

第三波終於來臨了,這次來的是突厥鐵頭帖木兒汗的直系後裔,也就是莫臥兒帝國的締造者巴布爾。早年走了一些彎路之後,1504年率領手下三百人幸運的佔領了阿富汗的喀布爾。20年後,在奧斯曼土耳其的火器部隊支援下,以弱勝強,1.2萬人擊潰了10萬印度大軍,乘勢佔領並定都德里。

阿克巴是巴布爾的孫子,在他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達到了全盛時期。他才思敏捷,精力旺盛,使人聯想到彼得大帝一世。同時酷愛機械,致力於冶金和槍炮的設計研究,還有各種藝術愛好。最有意思的是他對宗教和哲學興趣濃厚,後來創立了一種獨特的“神聖宗教”其實這也是一種折衷的宗教,其本意還是為了鞏固其政權統治。

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不一樣,後者是清一色的穆斯林,而前者則是在廣大信奉印度教的臣民的基礎上,構建了以穆斯林為主的上層建築。王朝宮廷和藝術文化又受到波斯的影響。所以莫臥兒的“神聖宗教”其實也是對領民的一種妥協。

當然了,真正得到本土領民諒解的關鍵,是取消了對信奉印度教的土著的歧視:讓印度教徒擔任國家高級職務,同時取消印度教徒的人頭稅。這個人頭稅是當時穆斯林世界普遍向統治下的異教徒收取的。你不信真主,又不肯去死,那就交點錢贖罪吧。這個邏輯大抵跟教皇販賣贖罪券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