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曾國藩為何要組建軍隊,為名利?

在中國的歷史上,只要提到文官,大多數人腦海裡面的映像就是典型的文官的形象,讀書人,嘴皮子利索,而對於武將,大多數人覺得武將都是帶兵打戰的大老粗,沒有很多的文化素養,但是武藝高強,擅長帶兵打戰。但是歷史上也有這樣一種人,文臣出身,知識淵博,見識長遠,但是他也可以帶兵打戰,能文能武,這種人都是比較少的,但是也不是沒有,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他以進士入仕途,在十年裡面連升10級,他即是那段時期出名的文官,也組建了赫赫有名的軍隊,來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他就是清朝後期有名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曾文正公,曾國藩。他一手的創建了湘軍,在歷史上也是極其的出名,而作為文官的他為什麼要創立這樣一支軍隊呢?他不會被朝廷猜忌嗎?

文臣曾國藩為何要組建軍隊,為名利?

首先來解釋一下曾國藩創立湘軍那個時期的大的歷史背景。曾國藩創造湘軍的時候,正好是太平天國運動正在瘋狂的興起的時候,太平天國的軍隊興起於南方,在短短的時間內這場運動就在半個中國的範圍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而且在西北也得到了大量的人的響應,南京被太平軍攻佔,富裕的江南也被清朝讓給了太平天國,這個時候咸豐皇帝沒有能夠依靠的軍隊來組織太平天國,在這種情況下,清朝似乎陷入了一種即將滅國的危急之中。

而有人會問:清朝不是應該有正規的軍隊嗎?對,清朝的確有正規軍,歸屬於中央管理,也就是綠旗軍和八旗軍。但是這兩支軍隊在長期的安逸之中,特別是八旗軍,他們大多數都是隻靠祖上的軍功每天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而綠旗軍在清朝中期的戰鬥力還比較強悍,但是在嘉慶之後戰鬥力就不行了,這兩支軍隊大多數的人都是戰鬥力不強,所以咸豐皇帝完全不能依靠他手底下這兩支正規軍,所以他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讓各個地方都組織訓練民兵,來協助抵抗太平天國,而湘軍就是曾國藩在湖南組建的軍隊。

文臣曾國藩為何要組建軍隊,為名利?

曾國藩老家在湖南,恰逢那個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他回老家守孝,這個時候朝廷讓他協助湖南地區的巡撫來訓練士兵,而曾國藩覺得這樣沒有什麼效果,所以他就在湖南地區組建了一支軍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軍。曾國藩他雖然是一個書生,但是他也是有著一腔愛國熱情的。雖然曾國藩對於怎樣組建軍隊,怎樣行軍打戰沒有一點經驗,但是他是書生,他擅長於學習,所以他用歷史作為借鑑,用以往的戰爭作為自己的老師,他在一次次的失敗之中吸取教訓,慢慢的他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有效的帶兵策略。而且還取得了成功。

曾國藩是一個接受傳統的教育長大的人,所以他是愛國的。曾國藩是他家的長子,所以他是接受著優秀的教育長大的,而且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讀書人。他像當時的人們一樣接受著普遍的倫理教育,這些教育就是告訴他們要忠心與君主,熱愛著自己的國家。而且從曾國藩給自己的親人來往之間的書信也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孝順的人,他曾經說過講究孝和友愛的家庭可以傳承到十代以上。可以從這些上面看出曾國藩是一個講究忠義講究孝講究友愛的人。這樣的一個人看到自己所忠於的王朝這樣飄搖,這樣岌岌可危,他怎麼可能不為它做一點事情。就算有人說他可能沒有這麼高尚,但是一旦這個王朝覆滅,他也不見得有什麼好下場,畢竟他可能成為前朝的舊臣,這樣對他也沒有好處。所以他只會盡心盡力的幫助它走出這個困局,所以他組建了這支軍隊。

文臣曾國藩為何要組建軍隊,為名利?

再來說一說曾國藩對這支湘軍的治理。曾國藩建立這支軍隊的時候是仿照著明朝的戚繼光的軍隊來仿建的,以營為基準。接受著統領的治理。而這些將領之中大多數都是湖南人。因為曾國藩是一個文臣,所以他是用儒家學說來治理軍隊的。他選擇湘軍的將領的時候選擇的都是一些忠義而且有血性的人,而且這些人還接受了傳統的教育還沒有被官場的不良風氣給帶壞。所以我們從可以查到的資料之中發現曾的湘軍將領有一百七十多人,而儒生就有一百零幾號人。這種情況在哪個朝代的軍隊之中都是極其稀少的。但是這樣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這些人都是忠於國家的,不會輕易的背叛。

文臣曾國藩為何要組建軍隊,為名利?

曾國藩的一生,以一個文臣的身份出名,也因為他所掌控的軍隊出名,而他當初建立這支軍隊是為了幫助危急的朝廷,因為當時的清朝真的是很危急,極有可能被滅亡,但是湘軍在這個過程之中保住了清朝的存在。沒有人能否認湘軍在這個中間起的作用。而也不可否認曾國藩在這個中間所起的作用,所以我覺得他不只是一個文臣而且,他還是一個帶兵打戰的將領,雖然半路出家,但是他還是做的極其優秀,雖然也少不了他手底下的人的努力,但是這支湘軍真的是戰鬥力高,它扛起了清王朝前進啊!我覺得即使當初不只是因為皇帝要他協助組建軍隊這個原因來創建的湘軍,也因為他的忠心和愛國心。當然也可能有他的私心在裡面,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好的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