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記疫 《留白》

4月18日 倫敦 陰

疫情期間,不只影響見面,也改變封面。繼昨天的名畫海報同步防疫宣傳後,今天看到雜誌封面的不同。

這是歐洲該雜誌一百多年曆史上第一次採用純白封面,並非因為缺少圖片,恰恰相反,選擇白色是因為它代表了很多東西。

當人們離世,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世界變得不一樣時,《VOGUE》意大利不會忘記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想到黎明前的黑暗快結束時,天亮泛起的魚肚白。

倫敦記疫 《留白》

白色所有顏色的總和,是為拯救我們而犧牲的醫護者所穿的顏色,是純淨,是天使羽毛的色澤。

是尊重,是重生,是暗夜後的光。

白色也代表著思想時空浩瀚,與無言的沉默…

白色是不屈服,是張待書寫的信紙,是新故事即將開始的扉頁。

我們東方藝術中也有留白,留白,並非“真空”,是種構圖方法,成於唐,熟於宋。是以無相表達意象。其實它有個更為雅緻的名字,叫“餘玉”。

區別在於,前者在於畫作驅動之過程,“餘玉”則是結果的呈現。

倫敦記疫 《留白》

一說起留白二字,第一反應便是“世間給我以痛吻,我報世間以白眼”的八大山人的畫作,以及最能代表留白之妙的馬遠《寒江獨釣圖》。

這兩幅都是“無畫處皆成妙境”的點睛詮釋。

幾道波紋、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四周幾乎全為空白。馬遠用不著一筆的無限自然襯托細緻刻畫的有限的人,使寒意蕭瑟的氣氛、煙波浩渺的江水、漁翁專心垂釣的神態、極強的想象餘地躍然紙上。期間都融匯著文人習性,禪宗三昧,老莊哲學,筆下的意境山水更是到達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孕育對於自然、生命的大徹大悟。

倫敦記疫 《留白》

國畫最重留白。留白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後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跡。“此處無物勝有物”是畫之佳品,話語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才具妙意,“無聲勝有聲”的音樂更勝一籌。留的是白,寫的是真。看的是作者心之境界,胸中丘壑。

留白的魅力,西方藝術似乎並不注重。在現代藝術中,有個頗具爭議的“留白”,確切的說是留了個白色的物件兒。現在還在蓬皮杜中心放著。十多年前我在巴黎留學時,每天晚上在博物館樓上晚自習,論文在那裡寫成,每次回去都很親切。

倫敦記疫 《留白》

我對裡面的藏品瞭然於胸,多以現代藝術為主,不乏驚世駭俗之作,二十世紀達達主義的杜尚這個藝術品算是一件。一百年前,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為《泉》,除了它確實是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對藝術大師們所畫的《泉》的諷刺。

它成為現代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和呈現它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這個建築的超前性同樣有一拼。這個我曾在《緩慢深刻》城市萬覽藝術章節裡詳寫過,不贅述了。

藝術見仁見智。有些國家的文化習俗,不是留白 而是填滿。因為伊斯蘭教認為留白和空隙會使魔鬼在其間穿行,所以我們看到的伊斯蘭藝術多是充滿細密裝飾與紋飾的。

這是我在寫《瓷器藝術》時發現的。很有意思的跨文化比較。

寫這篇文章時,“英國春晚”進行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多重量級藝術家傾情演出,大家將其與1985年的那場經典的公益盛典演出相比。主題除了one world, 還多了 together stay at home。

倫敦記疫 《留白》

縱觀歷史,古今中外,我發現人類的疫情,體育,戰爭可以達成團結或分裂之效。病毒疫情可以取消體育,沒準可以引發戰爭。怎麼智慧地與之共存,不造成更大的危機,是彼此的當務之急。演唱會提到最多的是世界一體,Global citizen,在一個星球,一個家園,上次為了飢餓的非洲災民,這次為世界各地受疫情影響的每個州的每個人。文明升級在於合力,世界本是不二,跨越是其一,超越是究竟。

水墨留白,虛實相生,惜墨如金,計白當黑。

寥寥數筆丹青,方寸之地勾天地,無畫之處凝成境。生活中的“空”即是留白,也是一種捨棄,只有部分捨棄,才能得到成全。正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隔離讓我們明白距離的重要,是健康,是尊重。

留白,給愛人,有空間,愛不會窒息,能保鮮。

愛情、友情、親情,都需要留白,是智慧,是美感。由此看來,留白不單是審美的極致,更是處世的精髓。

不僅給他人,我想適當的時候,也要給自己留白,能與自己也要保持距離。

適當拒絕,善於選擇,不要把生活安排的那麼滿,不要把誰都請到生命中來,讓自己更健康,又能更多時間聽到自己靈魂的獨白,心靈的告白。

中文很妙。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到了,這前四個月我感受了三國演疫。

你可能不知道,這天還是聯合國中文日。聯合國之所以把中文日定在這一天,是因為在中國神話裡,“穀雨節”就是人們用來紀念倉頡造字的日子。文字是高級文明體留給人間的工具與技能。我說四國語言,還總慶幸自己的母語是中文。博大,精深。意味,長遠。

想想看,那麼多詞語都與“白”有關,話劇中的對白,戀人間的表白,影視中的旁白,小說後的真相大白。書法裡的疏密空白。

原來,白是清晰,是明瞭,是“空無所有”,禪機無限。

無,即是有,空,即是色 。

無心處參禪,無我處通透。

留白的人生,明白的人生。

——張曉丹

文章來源 歐時大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