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長空多面手——德法聯合研製“阿爾法噴氣”教練機

一機多能的需要

在軍用飛機發展的早期,受制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很多飛機都只具有單一的作戰用途,這也產生了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等機種劃分。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作戰飛機的性能不斷提高,“多用途戰機”的概念隨即應運而生。這樣的新型戰機不僅作戰效能較高,而且裝備和維護成本相比起傳統的單一用途戰機也更加低廉,非常適合很多中小國家空軍作為主力機型使用。例如,法國在戰後生產的一系列戰鬥機都具有不俗的對地攻擊能力,尤其是“幻影”(Mirage)III系列,以色列空軍使用該機在多次中東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使得該機全世界範圍內聲名鵲起。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遭到以色列空軍“幻影”III機群空襲的埃及空軍機場,下方陰影清晰的勾勒出了一架“幻影”III的輪廓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準備掛彈出擊的1架以色列空軍“幻影”III戰鬥機

除了戰鬥機,具有多用途發展潛力的還包括了一直被人忽視的教練機。作為各國空軍都不可或缺的一種機型,為教練機加裝武器設備不僅可以滿足戰鬥訓練需求,更可以使得該機可以完成一系列低烈度作戰任務,可謂一舉多得。在這樣的思路下,很多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教練機都預留了武器掛架設計,並且在一系列戰爭和小規模衝突中得到了應用。在積累了一定的使用和發展經驗後,西歐的一些國家空軍開始構思一種新型的“攻擊/教練機”,該機既可以滿足對地攻擊需求,同時可以對飛行學員提供高級教練和一部分戰鬥訓練科目的學習,實現“一機多能”。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掛載炸彈進行地面展示的法制CM-170“教師”(Magister)武裝教練機

作為實踐這一思路的先行者之一,由於具有相似的需求,並且出於降低成本和技術難度的考慮,英國和法國決定合作研製新機型。根據設想,新機型將具有不俗的超音速性能,分為單座和雙座2種子型號,分別完成對地攻擊和教練2種任務。然而,由於在設計過程中對新機型要求不斷“加碼”,導致其性能和成本都不斷攀升,最終誕生的產品——“美洲虎”(Jaguar)已經成為了一款具有核攻擊能力的戰鬥攻擊機,而原有的教練機型也只能作為其同型教練機而使用。不過好在該機性能不俗,陰差陽錯的填補了英法空軍攻擊機機隊的真空,還成功打入國際軍火市場為兩國帶來滾滾利潤。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準備進行空中加油的一架法國空軍“美洲虎”攻擊機

雖然“美洲虎”歪打正著的修成正果,不過法國空軍的教練機缺口依然等著被填補。而與此同時,同樣裝備了法制“教師”教練機的聯邦德國空軍也急需下一代機型,德法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就聯合研製下一代教練機的議題展開磋商。在磋商過程中,聯邦德國方面表現出了非常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這樣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兩國航空工業的合作,也可以加深兩國的政治關係,而法國方面也希望能借此深耕聯邦德國市場。到了1968年雙方成立聯合工作組,根據對新型教練機的技戰術指標的研究進一步細化了對新型教練機的性能要求,其中聯邦德國空軍提出由於現役的大批意大利制G-91系列攻擊機急需換代,因此新機型需要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而由於具有大量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作戰飛機,因此法國空軍對新機型的對地攻擊能力並不看重,經過權衡,最終雙方決定將新機型分成攻擊型和教練型2種。另外根據兩國空軍的日常訓練實際,超音速飛行能力對於教練機而言並非必要,因此取消了之前要求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到了1969年7月德法兩國簽訂了聯合研發和生產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合作在各自國家生產總計約200架教練機。

就在整個計劃進展順利時,一件出人意料的變故打亂了德法兩國的安排。在新型教練機的研製過程中聯邦德國空軍和聯邦德國政府曾設想將新飛行員的培養基地從美國改往法國,然而這觸怒了美國方面,致使這一設想半途而廢。不過,聯邦德國方面最終還是將和法國聯合研製新型教練機的計劃繼續了下去,從而使新飛機避免了夭折的命運。同樣是因為受到美國的掣肘,原定採用的美製J-85型發動機也被取消(聯邦德國空軍在開始階段提議採用該發動機,但是法國方面提出如果採用該發動機,則會受到美國出口限制),轉而由法國研製的“拉扎克”(Larzac)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

在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後,來自德法的3家企業拿出了各自的競爭方案,分別是來自達索公司、佈雷蓋(Breguet)公司和道尼爾(Dornier)公司聯合研製的TA501項目(該項目由達索公司主導,並且融合了佈雷蓋公司的佈雷蓋-126項目和道尼爾公司的P.375項目)、聯合飛機技術製造廠-福克(VFW-Fokker)公司提出的VFT-291項目以及由法國航宇公司(法語:Aérospatiale)和梅塞施密特·波爾克·布羅姆公司聯合研製的E.650“歐洲教練機”(Eurotrainer)。經過一番對比,最終在1970年7月23日決出了結果,TA501項目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而到了次年2月,飛機整體設計凍結,總體設計族在法國巴黎的聖克洛德(Saint-Cloud)成立,同月德法兩國簽訂試飛協議,在試飛階段共製造4架原型機,並且在1972年12月完成第一個全尺寸模型。為了避免多國合作中經常出現的權責不明的問題,德法雙方還約定,整個項目由達索公司主導,並且具有最高的決定權,其他參與公司均服從達索公司安排,實踐證明,這樣的規定對推進項目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項目進度,頭2架原型機由達索公司負責製造(在1971年達索公司完成了對佈雷蓋公司的收購),之後的2架則由道尼爾公司在聯邦德國完成製造。教練機的設計對於在航空界浸淫多年的達索公司而言並不算什麼難事,因此新機型研發進度較快,到了1973年10月26日第一架原型機就在馬賽首飛成功。而聯邦德國方面也是快馬加鞭,在1974年1月9日將第一架德國生產的原型機送上藍天。至於剩下的2架原型機,則由德法雙方在1974年底之前製造完成。其中,德法生產的前2架教練機未安裝全套航電設備,將被用於在試飛中探索新飛機的飛行包線,法國製造的第2架原型機將作為教練型的原型機,安裝法制教練機設備投入試飛,聯邦德國製造第2架原型機則將作為攻擊型的原型機,安裝德制航電系統,用於測試其對地攻擊能力。所有的4架原型機機上都安裝有各種遙測設備和記錄設備,以便在試飛過程中和之後地面人員得以準確掌控其飛行狀態。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比翼齊飛的4架原型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由德法兩國製造的前2架原型機,機翼上分別噴塗了兩國空軍的徽章

為了體現出新飛機的性能優勢,德法兩國將其命名為“阿爾法噴氣”(Alpha Jet,Alpha即為希臘語字母中排在最首的字母),而根據不同的性能和要求,德法兩國的機型還擁有不同的名稱,其中,法國空軍裝備的“阿爾法噴氣”為E型(E為法語Ecole的縮寫,意為學校),而聯邦德國空軍裝備的型號則為A型(A為法語Appui Tactique的縮寫,意為戰術攻擊)。

性能特點

從外型上來看,“阿爾法噴氣”的造型非常優雅,非常符合馬塞爾·達索本人的“漂亮的飛機就是好飛機”的論斷。當然作為合作項目,該機在法式優雅中自然也不乏德式風範,德法合作造就了這款航空史上的傑作。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阿爾法噴氣”三視圖

該機屬於輕型噴氣式教練機,整體設計較為常規,採用上單翼佈局加倒T字型垂尾的傳統佈局,機長13.33米,翼展9.11米,機體空重351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可達7500千克。發動機採用兩側進氣,機頭空間被節省出,可以用來安裝各種航電設備甚至雷達及其他光電探測設備。該機採用串列式雙座佈局,飛行學員和飛行教員的座位呈階梯型佈置,便於獲得較好的前方視野。由於在任務設定方面的不同,法國型和聯邦德國型在外觀上存在著一定差異,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聯邦德國型機頭較為尖銳,而法國型則較為鈍圓。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法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機頭特寫,機頭附有用於擾流的小邊條設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聯邦德國可見“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機頭特寫,顯得較為尖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航空業中最早在飛機設計中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公司之一,達索公司在“阿爾法噴氣”的設計中大量採用該技術,不僅提高了進度,減輕了人工壓力,而且對氣動佈局的一些細節也進行了優化。此外,該機的起落架和進氣道的一部分部件也採用了複合材料,在提高了結構強度的同時也降低了自重。

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電傳操縱系統已經開始得到應用,但是作為一款強調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教練機,“阿爾法噴氣”依然採用了較為傳統的雙餘度液壓控制系統,並且還在傳統的飛控舵面上加裝了升力主動感知裝置。其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後起落架均為單輪設計,同樣採用液壓收放,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鼻,後起落架收入機體內。

作為該機的主要動力,2臺來自斯奈克瑪的“拉扎克”發動機被安裝在機體中後段。採用雙發佈局是聯邦德國空軍所提出的要求,由於在之前使用單發的F-104系列戰鬥機的過程中蒙受了巨大的事故損失,因此聯邦德國空軍對飛行安全頗為看中,採用雙發佈局可以保證在一臺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可以依靠剩餘動力完成返航或者迫降。“拉扎克”發動機是一款小推力渦輪扇發動機,全長1.187米,直徑0.452米,全重295千克,最大推力為13.24千牛,在其推進下,“阿爾法噴氣”的海平面最大速度可達1000千米/時,實用升限14630米,在掛載武器和2個副油箱的情況下的作戰半徑為610千米,而最大航程則為2940千米。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進行露天展示的1臺“拉扎克”樣品,其一側外殼已被拆卸,用於剖視展示

考慮到該機有可能會被部署到條件較差的野戰機場,為了提高飛機的可出動能力,“阿爾法噴氣”可以在10分鐘之內完成加油、加氧、裝彈等一系列起飛前準備工作,機上的液氧供氧系統也可以足夠支撐機組成員使用10個小時。該機在起飛後所需的維護保養時間非常短,每個飛行小時後所需的維護保養時間僅為7小時,而相比之下,F-16系列戰鬥機則需要至少19小時。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進行加油作業的1架“阿爾法噴氣”

早期型的“阿爾法噴氣”所搭載的航電設備較為簡單,甚至連最基本的自動駕駛儀、慣性導航系統等部件的功能都有所缺失,至於雷達等設備也只能依靠“選裝”。這樣的目的一來是為了提升整機的可靠性,二來則是為了降低單機成本,從而便於出口到一些資金並不寬裕的國家。而在後期型的“阿爾法噴氣”上,諸如“玻璃座艙”等在內的一系列較為現代化的電子設備使得該機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為飛行學員提供接近於第三代戰鬥機的體驗。此外,由於聯邦德國空軍所使用的版本強調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因此該機還可以配備脈衝多普勒雷達,並且增加掛點。道尼爾公司曾經聲稱,在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時,“阿爾法噴氣”的效能將優於F-4“鬼怪”II(Phantom II)、沃特A-7“海盜”II(Consair II)以及共和A-10“雷電”II(Thunderbolt II)等戰鬥/攻擊機,並且尤其指出,該機體積更小、速度更快、更不易被擊中,並且更便宜,全壽命使用成本更好,各方面完全優於A-10。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早期型“阿爾法噴氣”座艙佈局,以機械式儀表為主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經過升級後的“阿爾法噴氣”座艙,增設了1臺多功能顯示器

作為一款具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教練機,“阿爾法噴氣”機體內沒有固定武器,而是採用外掛方式。機上的5個外掛點(聯邦德國型為7個)中,中線掛架通常用於掛載航炮吊艙,法國型掛載法制“德發”30毫米航炮,備彈150發,而聯邦德國型則掛載德制“毛瑟”BK-27型27毫米轉膛炮,備彈120發。而翼下掛架則可以掛載各種武器,通常在對空作戰模式中,聯邦德國型可以掛載2枚“響尾蛇”系列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法國型則換裝為法制“魔術”II型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而在對地作戰模式中,除了火箭發射巢、反跑道炸彈等一系列非制導武器之外,還可以使用AGM-65“小牛”系列空對地導彈等空對地制導武器,該機的最大載彈量可達2500千克。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試驗掛載“飛魚”反艦導彈的1架法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航展上進行地面展示的1架德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可見其掛載能力相當可觀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使用火箭彈進行對地攻擊訓練的1架“阿爾法噴氣”

考慮到有可能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因此“阿爾法噴氣”還採用了一系列自衛設備,除了最基本的箔條/熱焰彈發射裝置,該機還配備了雷達告警儀等一系列電子對抗設備,這些設備大多數被安裝在尾部。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葡萄牙空軍裝備的1架“阿爾法噴氣”尾部特寫,下方為箔條/熱焰彈發射裝置,左側黑色天線為以色列制SPS-1000型雷達告警接收機的接收天線

作為一型高級教練機,為了確保飛行學員和飛行教官的安全,法國型和聯邦德國型均配有彈射座椅,不過在具體使用的型號上卻存在著差別。法國型採用了馬丁·貝克MK4型彈射座椅。該型彈射座椅自重較輕,適合輕型飛機使用,並且在之前的型號基礎上得到改進,具備快速放出降落傘的能力和可靠的緩衝機制。而聯邦德國型則採用了斯坦塞爾(Stencel)SJU-4型彈射座椅,該型彈射座椅同樣具有重量輕,放傘速度快等優點,被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AV-8B“鷂”式戰鬥機所採用。不過,在後期改進過程中,該彈射座椅被馬丁·貝克MK10型彈射座椅所取代。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陳列在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內的MK4型彈射座椅樣品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露天展示的1具SJU-4型彈射座椅樣品

雖然“阿爾法噴氣”教練機的定位即為一款操作成本較低的教練機,但其使用成本依然不可忽視。因此,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完善,德法雙方為“阿爾法噴氣”研製出了配套的訓練模擬器,飛行學員可以在地面完成一定課時的訓練,在熟悉“阿爾法噴氣”的飛行品質後再進行實際飛行,從而提高訓練質量並且降低訓練成本。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阿爾法噴氣”飛行訓練模擬器

乍看上去,“阿爾法噴氣”並沒有出色的飛行性能,也沒有先進的電子設備,性能顯得非常平庸,但是這也使得皮實耐用,足以勝任多種任務,而且根據估算,在1978年投入批量生產時,“阿爾法噴氣”的單機造價為450萬美元,具有較高的性價比。物美價廉,這正是“阿爾法噴氣”取得成功的關鍵。

主要型號

正如前文所言,由於法國空軍和聯邦德國空軍在具體作戰思想上所存在的區別,因此其裝備的“阿爾法噴氣”也被分成了2大類,此外,為了競爭美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的艦載攻擊/教練機訂單,該機還衍生出多種艦載型。

(1)“阿爾法噴氣”E型

該機主要用於訓練用途,並且具有最基本的武器使用能力,可以用來執行低烈度的作戰任務。從外表上看,該機最大的識別特徵是較為鈍圓的機鼻。除了裝備法國空軍之外,該機還被比利時、埃及和尼日利亞等國空軍裝備。

(2)“阿爾法噴氣”A型

該機主在基本性能方面和E型差別不大,但是由於聯邦德國空軍賦予了其更多的對地攻擊使命,因此該機相比起E型具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為了提高攻擊能力,該機和E型相比具有更加精密的武器瞄準系統、更發達的供油系統、不同的減速板系統和偏航阻尼器,以及增加了全新設計的避雷裝置等。除了聯邦德國空軍之外,葡萄牙、泰國等國空軍也裝備了該機型。

(3)“阿爾法噴氣”美國海軍型

1978年,為了共同開拓美國市場,達索公司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由洛克希德公司將“阿爾法噴氣”在美國進行特許生產,以競爭美軍訂單。就在當時,美國海軍提出了旨在更新現有教練機隊的“高等噴氣飛行訓練系統”(Undergraduate Jet Flight Training System,又被稱為VTXTS)計劃。一直在艦載機領域建樹不多的洛克希德公司覺得有利可圖,就將“阿爾法噴氣”投入了競爭。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新的美國海軍型“阿爾法噴氣”加裝了著艦鉤等一系列用於艦上使用的設備,加強了機體結構,並且將原有的一系列法式機載設備更換成了符合美國海軍標準的設備。雖然達索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都對拿下美國海軍的訂單充滿信心,但是最終,“阿爾法噴氣”在競爭中敗給了來自英國的“鷹”(Hawk)式教練機,後者在美國生產後被賦予T-45的編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藝術家繪製的正在著陸中的“阿爾法噴氣”美國海軍型,機尾的著艦鉤已經放下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和1架TA-4編隊飛行的“阿爾法噴氣”美國海軍型原型機

(4)“海阿爾法噴氣”3型

經過近30年的使用,法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CM-175型艦載教練機和“軍旗”(Etendard)IV型艦載攻擊機早已經老舊不堪。為了取代該機,達索公司於1988年開始在“阿爾法噴氣”的基礎上研製艦載改型,代號為“海阿爾法噴氣”3型(Alpha Jet Maritime 3)。該機在技術上將以“阿爾法噴氣”3為基礎,包括了在當時較為先進的航電設備,當然,作為一種艦載機,該機加裝了著艦鉤等用於在航空母艦上運作的設備,並且加強了起落架和機體結構,以適應彈射和著艦時所需承受的巨大G值。不過,最終法國海軍並沒有選擇該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海阿爾法噴氣”3型模型,採用了法國海軍航空兵塗裝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海阿爾法噴氣”3型藝術設想圖,背景為1艘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生產和裝備情況

就在“阿爾法噴氣”研製成功之後,該機的批量生產立刻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根據安排,“阿爾法噴氣”的生產由德法兩國共同進行(後來又有比利時等國加入),其中,達索公司負責生產前部和中段機體,道尼爾公司生產機翼、尾翼和後段機身,而比利時本國的“比利時航空建設公司”(法語:Sociétés Anonyme Belge de Constructions Aéronautiques,SABCA)則負責生產機鼻和水平安定面,每個國家獨立完成最終的總裝和檢測工作。而其中,達索公司的生產線規模最大,月均可生產13架(最高紀錄可達月均15架),不僅滿足法國空軍自用需求,還可以供應出口;而道尼爾公司的最高產量則可以達到月均6架。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產“阿爾法噴氣”的過程中總計有4500人參與,為當時的聯邦德國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流水線上正在組裝中的“阿爾法噴氣”機體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組裝中的1架“阿爾法噴氣”,從機鼻造型判斷為E型

由於兩國空軍規模有限,僅僅依靠這些訂貨還遠遠不能保證研製方實現大量盈利,為此,他們開始積極將其推入國際市場。應該說,除了該機所具有的優異性能之外,該機在爭取國外客戶訂單上還具有一些其他優勢,首先,作為航空大國,法國也曾經出口過數量眾多的各型戰機,尤其是作為達索公司的招牌產品的“幻影”系列戰鬥機,在中東戰爭等歷次局部戰爭中均表現出色,為法制飛機贏得了較為出色的口碑。而德國武器在戰後恢復生產和出口後也裝備了不少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也積累起了一定的用戶信任度,其次,經過幾百年的殖民擴張,法國成為了全世界僅次於英國的殖民大國,即使在經歷了殖民地獨立浪潮後,法國依然在一些前殖民地國家保持了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鑑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阿爾法噴氣”在對外銷售的過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成為了西方陣營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型教練機。

(1)法國

1977年11月4日,第一架為法國空軍制造的生產型“阿爾法噴氣”E型教練機完成首飛,之後在1978年被交付法國空軍使用。大規模生產開始於1979年5月,此後源源不斷的“阿爾法噴氣”開始進入法國空軍服役,取代了已有的T-33和“教師”以及“神秘”IVA的飛行訓練和武器操作訓練的功能。截止到1985年,共有176架“阿爾法噴氣”被交付給法國空軍,而非原先計劃的200架。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1989年,1架編號為314-TB的“阿爾法噴氣”準備起飛

由於該機的飛行品質優良,對飛行學員的容錯率較高,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一些技術較為生疏的飛行學員的飛行體驗。不過這在當時的一些法國空軍戰鬥機部隊指揮官看來,這反而導致這些飛行學員在轉飛作戰飛機時感到更加困難——因為駕馭這些高性能的作戰飛機有時候幾乎容不得半點差錯,這讓一些被“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慣壞”的年輕飛行員而言顯得無所適從。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站在1架“阿爾法噴氣”前準備登機的法國空軍飛行員瓊納斯·拉鐵(Jonas Latte)和年紀的女飛行學員奧黛麗·範寧(Audrey Vennin),範寧的左臂上配有1枚“阿爾法噴氣”輪廓的飛行臂章

在服役了數年後,伴隨著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式的發展,“阿爾法噴氣”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技術上的落後,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對其進行改進也勢在必行。從1980年開始,代號為“備選空中支援”(Alternate Close Support)的改進項目正式出臺(後也被稱為“阿爾法噴氣”1),主要為法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加裝新型航電設備,包括薩基姆公司的ULISS 81型慣性導航系統、湯姆遜-CSF公司的 VE-110型平視顯示器,TMV630型激光測距儀(安裝在經過改進的機鼻內)以及TRT公司的AHV 9型無線電高度表,這些設備都通過一個數字式數據總線進行連接。改進後的第一架新機於1982年4月9日首飛,除了供應法國空軍之外,改進型還被推廣到了喀麥隆空軍和埃及空軍。之後的“阿爾法噴氣”2計劃又被稱為“新一代攻擊教練機”(法語:Nouvelle Generation Appui/Ecole,NGEA),增設了航電設備,以用於發射“魔術”2型近距離空對空導彈,並且換裝了推力更大的“拉扎克”04-C20型發動機,一些飛機在改裝的過程中直接使用了移植自幻影-2000的航電設備。達索公司方面一度公開宣稱,該機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種“集成了完整數字導航和攻擊系統”的教練/攻擊機。第一架經過改進的“阿爾法噴氣”於1982年9月於範保羅航展首次公開展出。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掛載火箭發射巢的1架經過“新一代攻擊教練機”改進的“阿爾法噴氣”,注意其經過改進的機鼻

到了90年代早期,為了適應法國空軍已經列裝和即將列裝的新型戰鬥機的訓練要求,法國空軍提出了“阿爾法噴氣”3計劃,將對現有的“阿爾法噴氣”進行一系列改裝,包括將座艙全面玻璃化以及加裝新型通信系統和全套的導航/攻擊和探測訓練系統等。不過在進行了一系列評估之後,法國空軍最終由於經費問題取消了這一雄心勃勃的機會,不過在1998年,法國國防部依然還是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包括為其安裝新型平視顯示器和多功能顯示器等。到了2003年,達索公司又提出了一項旨在滿足法國空軍遠期訓練計劃的針對現役“阿爾法噴氣”的改進計劃,整個計劃和對比利時空軍的“阿爾法噴氣”的升級計劃頗為相似,除了升級座艙以達到擬真幻影-2000和“陣風”系列戰鬥機之外,還將對整個機體結構進行加強。

雖然“阿爾法噴氣”的一些性能在今天看來依然可圈可點,但是在服役了近40年後,該機依然不可避免的顯出了老態,為其選擇接班人也成為了必然的選擇。2014年9月,法國空軍官方正式宣佈,開始評估以意大利馬基公司研製的M-346高級教練機作為“阿爾法噴氣”後繼機型的可能性,隨後馬基公司官方也聲稱,法國空軍有意購買35架M-346。不過到了2015年4月,正式的競爭中,M-346還將與L-39,T-6以及PC-21等機型同場競技,以爭取這份訂單。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02年7月18日,在首屆“北約獅子會”(Lions Meet)上,一架來自法國空軍高級飛行學校的1架“阿爾法噴氣”,機身上的法國國旗主題塗裝為紀念該單位換裝“阿爾法噴氣”20週年而特別設計

(2)聯邦德國

由於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壓力,因此聯邦德國空軍決定,繼續在位於美國西南部的空軍基地進行新飛行員的飛行訓練,雖然根據聯邦德國和葡萄牙之間達成的協議,聯邦德國空軍也經常在葡萄牙境內的空軍基地使用“阿爾法噴氣”進行武器使用訓練。這也就意味著,聯邦德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將主要用於對地攻擊,從1979年3月起,聯邦德國空軍共計接收了175年“阿爾法噴氣”,這些飛機主要裝備聯邦德國空軍第41、43、44和49戰鬥轟炸機聯隊(JaboGeschwader),取代了這些單位原有的菲亞特G-91系列攻擊機,和同期裝備聯邦德國空軍的F-4“鬼怪”II、C-160和“狂風”(Tornado)一道,構成了聯邦德國空軍在70~80年代的主力。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聯邦德國空軍第49戰鬥轟炸機聯隊裝備的1架“阿爾法噴氣”,從此圖可以觀察到聯邦德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機隊早期狀態

和法國空軍一樣,聯邦德國空軍也面臨著對“阿爾法噴氣”的改進需求,不過,他們並沒有採用法國空軍的改進標準,而是由道尼爾公司自行研究出了一個改進方案。這一項目被稱為“提升戰鬥效能”(Improved Combat Efficiency,ICE),整體基於北約標準的1553B總線,增設了可以與機載導航/攻擊系統進行集成的探測系統,可以使用諸如AIM-65“小牛”的精確制導武器,並且為了提升飛機的生存性,一方面對機載電子對抗系統進行了升級,另一方面則採用技術手段降低了飛機的雷達和紅外信號特徵,並且對油路進行了加強保護。由於種種原因,到了1988年,該計劃被宣佈取消,不過之後聯邦德國空軍還是對“阿爾法噴氣”進行了其他改進,包括升級導航計算機、引入“響尾蛇”導彈以及對一些機體部分進行加強。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1991年,正在準備降落在英國皇家空軍費爾福德(Fairford)空軍基地的1架德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翼根處依稀可見德國國旗圖案

雖然德國人通常給人以嚴謹甚至“刻板”的印象,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他們並不認可外界給予他們的成見,而是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展現出他們的創造力。1991年,在英國費爾福德(Fairford)舉行的“老虎會”暨“老虎會”30週年慶典之際,德國空軍第43戰鬥轟炸機聯隊派出的1架“阿爾法噴氣”就以其半身虎紋塗裝贏得了全場的一致好評。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參加1991年“老虎會”的德國空軍“阿爾法噴氣”塗裝示意圖

不過,伴隨著兩德統一和冷戰結束,新的德國空軍成立後,各種技術裝備出現了過剩的情況。就在淘汰了一部分原民主德國空軍的舊式飛機後,一些尚有一些壽命的飛機也由於經費所限而被出售,而這當中就包括了“阿爾法噴氣”。1992年,德國空軍開始對外出售“阿爾法噴氣”,不過暫時保留了45架作為培養戰鬥機飛行員的高級教練機使用。1993年,葡萄牙空軍購買了50架用以取代原有的T-38教練機和G-91攻擊機(這些攻擊機同樣也是聯邦德國空軍的二手貨),而剩下的這些飛機也被陸續脫手,其中在1995年10月,德國以1.43億茲羅提的價格向波蘭出售了42架“阿爾法噴氣”,之後到了1999年,德國又以每架100萬泰銖(約合25000美元)的象徵性價格向泰國出售了25架“阿爾法噴氣”。除了軍方用戶之外,德國空軍還將一些“阿爾法噴氣”出售給了一些民間用戶。至此,德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使用史正式結束。

(3)比利時

作為法國和聯邦德國的共同鄰國,冷戰時期比利時與德法兩國均保持了較為密切的關係,而順理成章的比利時空軍(Belgian Air Component)購買了大量法制和德制機型。就在70年代初期準備為其裝備的“幻影”系列戰鬥機選擇配套的新型高級教練機,替換原有的“教師”教練機時,“阿爾法噴氣”自然是成為了不二之選。1973年9月13日,時任比利時國防部長保羅·範登·博埃南(Paul Vanden Boeynants)與德法方面簽訂協議,購買33架“阿爾法噴氣”,共分2批次(第一批16架,第二批17架),這批飛機被賦予了“阿爾法噴氣”1B的編號。和之前的一系列比利時空軍戰機一樣,這些飛機中也有一部分被由“比利時航空建設公司”所特許生產。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04年,正準備在比利時博弗尚 (Beauvechain)空軍基地降落的1架比利時空軍“阿爾法噴氣”,從機頭可以看出,該機為E型

比利時空軍版“阿爾法噴氣”和法國空軍版相同,均為E型,在引入該機之後,比利時空軍在人員培養上經歷了一次長足的進步,不僅引入了新的飛行員培養大綱,即“聯合飛行”,並且由於在購入該機的同時也引進了飛行訓練模擬器,這也開啟了比利時空軍使用訓練模擬器進行輔助訓練的先河。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比利時航空建設公司對比利時空軍的“阿爾法噴氣”機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升級,包括加裝採用激光陀螺的慣性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前後座艙各一套平視顯示器(其中後座艙平視顯示器主要用於接收來自前座艙的信息)和其他各項設備。到2000年,這些飛機被安裝完成,經過這次升級,比利時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將可以服役到2018年。

(4)喀麥隆

作為法蘭西殖民帝國曾經的組成部分,在獨立之後,喀麥隆依然和法國保持了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了軍事合作,法制武器在喀麥隆軍隊中佔據了相當的比例,和很多“阿爾法噴氣”的使用國家一樣,喀麥隆空軍在之前也裝備了“教師”,就在該機退役後,喀麥隆採購了27架對地攻擊型“阿爾法噴氣”,這些飛機在1983年到1984年期間被交付使用。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11年3月15日,一架喀麥隆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在降落過程中衝出跑道,撞毀了附近1幢民宅,飛行員彈射後生還,一名地面居民受輕傷

作為目前喀麥隆空軍僅有的對地作戰飛機之一,“阿爾法噴氣”在近年來喀麥隆軍隊打擊各類反政府武裝的行動中一直保持活躍。由於長期使用,到目前為止喀麥隆空軍尚有11架“阿爾法噴氣”在役。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該機還將在喀麥隆空軍繼續服役,而後繼機型的換裝則尚無計劃。

(5)埃及

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埃及空軍都是蘇制飛機的用戶,但是在薩達特執政後期,埃及開始向西方國家靠攏,主戰飛機經歷了大換裝,而順理成章的,採購一系列新型教練機也就成為了必須。

由於之前埃及空軍也曾經使用過“幻影”5系列戰鬥機(這些飛機系埃及通過利比亞獲得,由於和以色列空軍裝備的型號類似,在戰場上甚至曾經發生過誤擊),對法制飛機留下了較好的印象,因此“阿爾法噴氣”得以最終被埃及空軍相中。1978年9月17日,達索公司與埃及的“阿拉伯工業組織”(Arab Organiza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簽訂了一份協議,同意由埃方按照許可證生產的方式在埃及國內生產160架“阿爾法噴氣”。此外,埃及還將直接購買30架“阿爾法噴氣”,其中4架在達索公司的工廠內製造完成,其餘26架則以散件形式運往埃及並且在埃及國內完成總裝。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機場停機坪上停放的4架埃及空軍“阿爾法噴氣”MS1型教練機

埃及空軍版“阿爾法噴氣”初期型被稱為“阿爾法噴氣”MS1型,在80年代早期埃及空軍又提出了15架的追加訂單,這批飛機被稱為“阿爾法噴氣”MS2型,基本參照了法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1型的技術標準,新型導航/攻擊系統、激光測距儀和平視顯示器等先進設備基本上一個不落的獲得了安裝。這些飛機在入役之後,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L-29型教練機和更加老邁的MiG-15系列戰鬥/教練機在埃及空軍中的訓練任務,以及MiG-17戰鬥機的對地攻擊任務。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進行地面展示中的埃及空軍“阿爾法噴氣”MS2型教練機

目前,埃及空軍中現役的“阿爾法噴氣”已經全部被升級到了MS2標準,不過經過30餘年的服役,該機已經接近機體壽命的終結。雖然埃及空軍試圖尋找後繼機型,但是由於埃及近年來動盪的國內局勢以及糟糕的經濟狀況,這批“阿爾法噴氣”依然在役。不過考慮到有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資助(例如之前由海灣國家出資為埃及海軍購買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未來埃及空軍換裝更加先進的高級教練機也並非天方夜譚。

(6)摩洛哥

作為北非地區的區域強國之一的摩洛哥,在獨立之後依然和法國保持了密切的關係,法國也成為了該國軍隊主要的武器來源。由於和阿爾及利亞等鄰國一種存在邊境爭議,摩洛哥對軍隊建設一直頗為重視,尤其是作為快速反應力量的皇家摩洛哥空軍(Royal Moroccan Air Force,以下簡稱摩洛哥空軍),更是在戰爭中表現活躍。

就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摩洛哥派出了1箇中隊加入埃及空軍序列投入戰場,在尼羅河三角洲上空與當時中東(乃至全世界)戰術素養最強的以色列空軍進行了多次交手。雖然摩洛哥空軍並沒有在戰場上取得什麼突出的戰果,但是對現代空戰也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這也為其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由於摩洛哥曾經在西撒哈拉地區的土地歸宿問題上與當地武裝和阿爾及利亞存在爭議,摩洛哥空軍在該地區保持了較高的出動頻率。也恰好是在西撒哈拉戰爭爆發前夜,摩洛哥空軍經歷了一次裝備的大規模更新,從法國購買了幻影-F1CH系列戰鬥/攻擊機和“美洲獅”(Puma)運輸直升機,並且對現役的F-5系列戰鬥機進行了一次升級。不過,就在西撒哈拉戰爭爆發之後,有感於缺乏一種廉價的對地攻擊飛機,摩洛哥空軍又在之後補充購買了24架“阿爾法噴氣”E型教練機。這批飛機在1979年年到1981年期間陸續到貨,之後就被投入了戰爭。在整個西撒哈拉戰爭中,摩洛哥空軍的“阿爾法噴氣”一直表現不俗,不過在1985年12月期間,該機也被擊落一架。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摩洛哥空軍“阿爾法噴氣”塗裝

除了執行作戰任務之外,“阿爾法噴氣”還曾經執行過一系列特別任務。其中,從1985年開始,為了探索人工增雨技術,摩洛哥空軍開始嘗試進行空中增雨。這項行動代號為(Al Ghait),由於飛機必須在8000米高度上進行播撒,因此摩洛哥空軍使用了1架比奇“空中國王”和另外一架改裝版“阿爾法噴氣”教練機進行作業。這架編號為245的“阿爾法噴氣”被去除了武裝,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系列專業級別的氣象設備,包括安裝在機頭的1臺斯佩裡/霍尼韋爾“普里默斯”(Primus)氣象雷達,並且將機尾原有的熱焰彈/箔條發射器進行了改裝,以便使用該裝置播撒人工增雨劑。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需要時刻保持對氣象雷達屏幕的觀察,以便及時識別出積雨雲的位置。目前,摩洛哥的人工降雨經驗已經得到了非洲多國的認可,從2005年起,每年夏天這架“阿爾法噴氣”都將飛往塞內加爾城市達喀爾,在那裡進行人工降雨作業,而有賴於其出色的發揮,摩洛哥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獲得了廣泛的肯定,並且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一系列環境獎項。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經過改裝的245號“阿爾法噴氣”人工增雨機,機頭的黑色雷達罩非常引人注目

經過多年的使用,目前摩洛哥空軍的“阿爾法噴氣”主要被作為教練機和攻擊機使用,為了提升性能,在2008年摩洛哥空軍攻擊機部隊的“阿爾法噴氣”E型被按照E+標準進行了升級。

(7)尼日利亞

無論是人口、經濟規模、還是石油產量,尼日利亞都算得上是非洲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國,但由於國內種族、宗教等矛盾一直激化,加之以“博科聖地”(正式名稱為“致力傳播先知教導及聖戰人民軍”,英語:People Committed to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ophet's Teachings and Jihad)為首的一系列恐怖組織不斷髮展壯大,尼日利亞國內安全形勢一直動盪不安,為此,尼日利亞一直保持了一支在非洲南部規模較大的武裝力量。由於各路反政府武裝經常以游擊戰形式對抗政府軍,為了對其進行有效打擊,尼日利亞空軍急需要各種對地攻擊飛機。

事實上自成立開始,尼日利亞空軍就裝備了諸如MiG-17、MiG-21、L-29等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作戰飛機,不僅如此,在1984年尼日利亞還購買了18架在當時較為先進的“美洲虎”攻擊機,但是這種較為精密複雜的飛機不僅使用運作成本較高,同時機上各種精密電子設備的維護對尼日利亞空軍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是一項考驗,出於各種原因,這些頗為“嬌貴”的“美洲虎”僅僅服役了7年時間,就在1991年匆匆退役。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停放在邁杜古裡(Maiduguri)空軍基地的尼日利亞空軍MiG-21MF機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地面展示中的尼日利亞空軍“美洲虎”攻擊機

為了填補“美洲虎”退役之後對地攻擊飛機的空缺,尼日利亞空軍還設法購買了一批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教練機。雖然作為前英屬殖民地,尼日利亞空軍之前也有運作過英制飛機的經驗,不過最終,經過各種方面的權衡,尼日利亞空軍還是選擇了“阿爾法噴氣”。

尼日利亞空軍使用的這24架“阿爾法噴氣”有一部分是E型,也有一部分是德國空軍方面提供的二手貨,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飛機價格非常低廉,尼日利亞人獲得這批飛機幾乎僅僅支付了一些翻新維護的費用。不過在被交付到尼日利亞人手裡之前,還曾經被一個私人買主所經手。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機場上露天停放的1架“阿爾法噴氣”,由於氣候炎熱,地勤人員躲避在機翼下的陰涼處乘涼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機場停機棚內進行外掛武器戰士的1架尼日利亞空軍“阿爾法噴氣”,注意其內側掛架採用了複合掛架

尼日利亞空軍對這批飛機非常看重,裝備後立刻將其作為對地攻擊的主力飛機使用,並且多次將其投入到了戰場,在利比里亞內戰和尼日利亞本土打擊“博科聖地”等戰爭中表現搶眼。為了彌補多年使用所造成的損耗,尼日利亞在2015年從美國購買了4架民間使用的“阿爾法噴氣”,雖然這些飛機已經被拆除軍械,但是據消息人士透露,尼日利亞空軍已經在2016年年初將至少2架飛機恢復了武器使用功能,而截止到2016年8月,第3架也已經恢復完成。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公開展示中的1架恢復了武器使用功能的“阿爾法噴氣”,注意其機鼻造型

目前,尼日利亞的“阿爾法噴氣”和購自中國的殲-7NI系列戰鬥機(該機也算得上是尼日利亞空軍目前的主力空優戰鬥機)一道,構成了尼日利亞空軍的主力攻擊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該機還將為尼日利亞空軍衝鋒陷陣。

(8)葡萄牙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葡萄牙空軍裝備的意制菲亞特G-91系列攻擊/教練機等作戰飛機由於常年在殖民地進行作戰遭到了大量損失,剩餘飛機機體壽命也已經接近極限,在勉強維持多年後急需找到合適的替代機型。雖然在此期間,葡萄牙空軍設法獲得了一批美國海軍退役的二手A-7P“海盜”II型攻擊機(被升級到A-7E標準),但是依然無法完全滿足需求。所幸在進入90年代後,正逢兩德統一和冷戰結束,德國所面臨的戰爭壓力大大降低,曾經為全面戰爭所準備的大量作戰裝備和從民主德國空軍繼承的裝備一夜間成為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空軍開始將一系列飛機封存或者出售國外。和當年購入G-91的契機類似,葡萄牙空軍也在這期間購買了50架“阿爾法噴氣”A型教練/攻擊機,用以填補其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機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飛行中的1架葡萄牙空軍A-7P攻擊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著陸中的1架葡萄牙空軍“阿爾法噴氣”,機體塗有特別的迷彩塗裝

在葡萄牙空軍中,“阿爾法噴氣”主要用於擔負高級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的任務,在為飛行學員換裝F-16B雙座戰鬥機提供飛行科目的銜接的同時,輔助F-16系列戰鬥機完成一系列對地攻擊任務(在葡萄牙空軍中F-16系列戰鬥機實際上承擔了相當一部分防空任務,這一點和它在美國空軍的定位有所不同)。在實際的飛行過程中,該機出色的性能獲得了葡萄牙飛行員的好評,並且有賴於葡萄牙空軍地勤人員的努力,該機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妥善率。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14年8月,部署在亞速爾群島的來自葡萄牙空軍第103“蝸牛”(葡萄牙語:Caracóis)的1架“阿爾法噴氣”正在從島上的空軍基地起飛,該機塗有鮮豔的紀念該中隊成立50週年的慶祝圖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裝備“阿爾法噴氣”的葡萄牙空軍第103“蝸牛”(葡萄牙語:Caracóis)中隊成員在機場與他們的座機合影,該中隊也是重建的葡萄牙空軍“葡萄牙之翼”飛行表演隊的基礎

除了日常的訓練任務之外,葡萄牙空軍的“阿爾法噴氣”教練機還經常在國內國際航展和演示活動中亮相。比起嚴謹刻板的德國人,生性浪漫的葡萄牙人似乎更善於將兵器打造成藝術品,這一點在“老虎會”上展示的尤為明顯。在1996年,作為東道主方的葡萄牙空軍第301“美洲虎”(Jaguar)中隊就以其獨特的虎紋塗裝驚豔全場,而在時隔6年之後的2002年,再次成為東道主的第301中隊在當年的“老虎會”上大膽採用了以美洲虎為主題的塗裝設計,這在當時頗具有獨創性,在活動現場,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美洲虎塗裝吸引了全場的目光,成為了該中隊的最佳形象代言。雖然在2005年11月之後,該中隊換裝了F-16戰鬥機,但是“阿爾法噴氣”的虎紋塗裝已經成為了葡萄牙空軍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葡萄牙空軍第301“美洲虎”中隊隊徽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參加1996年“老虎會”的葡萄牙空軍“阿爾法噴氣”,虎斑塗裝較為中規中矩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01年“老虎會”上的葡萄牙空軍“阿爾法噴氣”,僅僅在副油箱等處採用了虎斑塗裝,略顯誠意不足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2002年葡萄牙空軍第301中隊“阿爾法噴氣”的美洲虎主題塗裝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第301中隊的美洲虎塗裝細節,可以清晰觀察到位於進氣道前方的虎爪圖案

當然,該機在葡萄牙空軍中所獲得的最高級別的禮遇,當屬獲選成為葡萄牙空軍“葡萄牙之翼”(葡萄牙語:Asas de Portugal)飛行表演隊的表演機。雖然由於原有的T-37表演機在1992年退役,該飛行表演隊曾經短暫的被解散,曾經的146次空中表演和40次國外訪問記錄成為了歷史,但是在1997年6月27日,在葡萄牙空軍第103中隊的基礎上,該表演隊得到了重建,並且參加了當年在里斯本北郊的辛特拉(Sintra)舉行的葡萄牙空軍成立45週年的展示活動,然而不久之後該表演隊再次被解散,直到2005年,該表演隊才確立了其葡萄牙空軍官方飛行表演隊的地位,2架“阿爾法噴氣”教練機被塗上了白、紅和綠三色塗裝,繼續活躍在葡萄牙和世界各地的天空中,雖然該表演隊成立時間不長,和歐美其他國家的飛行表演隊相比在名聲方面也略有不足,但是這些葡萄牙空軍的精英飛行員依然以其精湛的技藝,向全世界展示葡萄牙空軍的風采。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T-37時代的“葡萄牙之翼”飛行表演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表演交叉機動的2架葡萄牙空軍“葡萄牙之翼”飛行表演隊“阿爾法噴氣”表演機

(9)卡塔爾

向來“不差錢”的中東產油國卡塔爾在軍備建設上經常給人以一擲千金的觀感,不過在一些方面也會體現出其精打細算的一面。由於卡塔爾的軍購經常與政治掛鉤,因此卡塔爾空軍的裝備中涵蓋了美、英、法等西方主流國家的各類機型,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經典法制戰機。對這些法制戰機的成功運作進一步增強了卡塔爾人使用法國貨的信心,就在對新一代教練機的選擇上,卡塔爾人幾乎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阿爾法噴氣”。

1979年,卡塔爾方面向法國購買了6架“阿爾法噴氣”E型教練機,這批飛機和之後訂購的14架幻影-F1在1980年到1984年期間陸續到貨,構成了卡塔爾空軍制空和對地攻擊的主力。就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這些飛機和卡塔爾軍隊裝備的“羅蘭”防空導彈一道,共同保衛了卡塔爾的天空,就在戰後,卡塔爾還曾經一度提出了增購“阿爾法噴氣”的請求。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沙漠上空飛行的卡塔爾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機上塗有沙漠迷彩

目前,卡塔爾空軍的“阿爾法噴氣”E型共有6架,這些飛機主要裝備了卡塔爾空軍第1戰鬥機聯隊的第11近距支援中隊,和第7空優中隊的9架幻影-2000-5EDA和3架幻影-2000雙座教練機(原有的15架幻影-F1系列戰鬥機已經悉數退役)構成了卡塔爾空軍的主力。在訓練中,該機與卡塔爾空軍裝備的PC-21型初級教練機和幻影-2000雙座教練型構成了完整的訓練體系,接受戰鬥機飛行訓練的飛行員可以非常快捷的完成機型轉換,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率,減少非正常淘汰率,足以維持住一支小而精幹的空中力量。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卡塔爾空軍PC-21型初級教練機

本來,卡塔爾空軍已經選擇了“陣風”作為其新一代戰鬥機,而屆時“阿爾法噴氣”也將在為“陣風”培養飛行員而發揮餘熱後逐漸淡出。然而,從2017年6月起,由於在一些重大國際事務上存在分歧,以沙特為首的一系列海灣地區國家相繼宣佈與卡塔爾斷絕外交關係,卡塔爾的國防壓力驟然增大,為了“臨時抱佛腳”,卡塔爾“一擲億金”,在從美國訂購了72架F-15QA型多用途戰鬥機後,又相繼將“颱風”和“陣風”這樣的歐洲戰鬥機“雙雄”招至麾下,在戰鬥機部隊急速膨脹的背後,卻又是人才培養能力不足的尷尬,“阿爾法噴氣”即使是老而彌堅,但由於數量較少,短期內也無法培養出大批合格的三/四代戰鬥機飛行員。對於這樣的問題,卡塔爾空軍也是心知肚明,然而在遠水難解近渴的情況下,除了大量僱傭國外有經驗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之外,也只能是靠這樣的“幾朝元老”再好好的站上最後一班崗了。

(10)泰國

由於受到越南等鄰國的軍事威脅,加之國內軍人勢力一直左右政局,泰國在軍備建設上一直頗為用心,而相對較為現代化的皇家泰國空軍(Royal Thai Air Force,以下簡稱泰國空軍)自然成為了建設的重點。考慮到泰國本國的實際經濟情況,泰國人選擇了較為務實的“高低搭配”策略,在購買了一批F-16系列戰鬥機組成空軍主力之後,也購入了一批相對價格較低的攻擊/教練機,以兼顧飛行員培養和對地攻擊任務(由於泰國國內一直存在分離勢力,並且和鄰國經常爆發小規模衝突,因此需要一型可以執行低烈度空中打擊任務的廉價機型),之前泰國空軍曾經採用美製OV-10“野馬”(Bronco)攻擊/觀察機執行邊境巡邏任務,但是這些購自1970年的飛機經過近20年的頻繁使用也已經顯出疲態。就在德國空軍開始出售其裝備的“阿爾法噴氣”攻擊/教練機後,泰國空軍立刻抓住時機,從德國購買了一批以充實其機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部署在呵叻(Korat)空軍基地的1架泰國空軍OV-10攻擊/觀察機

泰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目前主要裝備泰國空軍第23聯隊下轄的第231“獵人”攻擊機中隊,主要駐紮在泰國東北部的烏隆(Udorn)空軍基地,該機和目前泰國空軍裝備的L-39系列教練機一道,承擔起了泰國空軍飛行員培養和對地攻擊的任務。此外,由於該機機動性較好,適合進行飛行表演,因此還頻頻在泰國兒童節(泰國的兒童節被設立在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期間作為泰國軍隊的“形象大使”迎接泰國兒童和社會各界代表的參觀,向泰國人展示泰國軍隊的精神面貌。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列隊走向其座機的泰國空軍“阿爾法噴氣”飛行員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2007年1月的泰國兒童節表演活動中,在廊曼機場(Don Muang)為來訪者進行飛行表演的“阿爾法噴氣”編隊

(11)多哥

同樣是原法屬殖民地,西非小國多哥在獨立後除了繼承了一部分原法軍武器之外,後來又陸續從國外(主要是法國)進口了一批裝備,其中就包括了各式作戰飛機。由於國力不足,因此多哥空軍對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教練機頗有興趣,在1976年,多哥空軍從聯邦德國購買了5架退役的“教師”教練機,並且從巴西獲得了7架EMB-326GB,以此為基礎組建了多哥空軍的“戰鬥機中隊”(法語:Escadrille de Chasse)。不過這樣的“戰鬥機中隊”實力明顯不濟,為了補充其規模,多哥空軍又在1981年購入了5架“阿爾法噴氣”E型教練機。

目前,多哥空軍在役的“阿爾法噴氣”還剩下4架,這些飛機作為多哥空軍碩果僅存的一些噴氣式飛機,承擔起了為多哥空軍“撐門面”的重任。考慮到多哥國內的經濟狀況,這些飛機在短時間內尚難以得到換裝,這也就意味著這些飛機不得不繼續拖著老邁的身軀繼續其服役生涯。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多哥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塗裝

(12)科特迪瓦

就在獨立之後,科特迪瓦和前宗主國法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複雜而微妙,而這一切也反應在了科特迪瓦軍隊的各種法式武器上。由於在1960年獨立之後和法國簽署了一系列共同防禦條約,科特迪瓦軍隊幾乎全盤照抄了原有的法式訓練操典,而空軍則更是亦步亦趨,一直以法式武器為主。不過,由於財力限制,科特迪瓦空軍一直以輕型通用飛機為主,為了提升科特迪瓦空軍的實力(也是給科特迪瓦空軍裝點一下門面),到了1980年10月,科特迪瓦空軍從法國購入了6架“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機體編號分別為TU-VCA/CA-1, TU-VCB/CB-2, TU-VCC/CC-3, TU-VCD/CD-4, TU-VCE/CE-5和TU-VCF/CF-6。雖然在之後追加訂購的6架由於經費原因被取消訂單,但是在1983年科特迪瓦空軍還是又設法獲得了1架“阿爾法噴氣”(機體編號順延為TU-VCD/CD-7)。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科特迪瓦空軍“阿爾法噴氣”塗裝示意圖

科特迪瓦空軍的“阿爾法噴氣”主要被部署於科特迪瓦境內的布瓦凱(Bouake)空軍基地,象徵性的組成了一個“戰鬥機中隊”。事實上,無論從其官方名稱——科特迪瓦空中運輸和聯絡隊(法語:Groupement Aérien de Transport et de Liaison—GATL),還是從其裝備機型來看,科特迪瓦空軍都僅僅只是個具有“非常有限”作戰實力的空中力量。不過,就是這樣的一支力量,也經常被捲入到各種內戰衝突中。1993年,在科特迪瓦獨立後連續統治該國長達近33年的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Felix Houphouet-Boigny)逝世,科特迪瓦國內留下了權力真空,原本暗藏的種族、宗教問題開始逐漸爆發,各派衝突時有發生。這些“阿爾法噴氣”由於管理混亂,並且缺乏有效的維護保養,妥善率一直較低,到了90年代末期,可以維持運作的就只剩下了2架。

到了2000年,科特迪瓦政府通過法令限制來自科特迪瓦北方的阿拉薩納·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參與總統競選,直接引發了瓦塔拉所代表的北方移民(主要來自馬裡和布基納法索等國)的武裝衝突。在衝突中,科特迪瓦空軍經常被投入到一些空襲行動中,甚至在2004年11月6日空襲了位於布瓦凱附近的法軍基地,在法軍之後的報復行動中,科特迪瓦空軍的幾乎所有作戰飛機都被摧毀。當然,在這時,科特迪瓦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已經悉數退役,避免了這場“同室操戈”的悲劇。

(13)英國

在這個名單是出現英國多少讓人有些意外,畢竟,作為西方世界中的航空業強國,英國國內生產的各型教練機(尤其是著名的“鷹”式教練機)足以滿足各項需求,而且考慮到在歷史上英國和德法兩國還一直頗有“過節”,因此選擇“阿爾法噴氣”幾乎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確實是發生了,只不過使用者雖然包括了英國軍方,但是其產權方卻是一家“上市公司”。作為世界排名第52名的防務承包商,英國奎奈蒂克(Qinetiq)公司一直在參與英國的國防建設,並且為英軍提供了包括訓練、後勤,乃至網絡安全等一系列特殊的安全“服務”。考慮到經營的“效益”,同時提高訓練質量,奎奈蒂克公司的很多裝備都是來自其他一些國家的軍用武器,而為了向英軍提供飛行訓練服務,奎奈蒂克公司購買了一些軍用教練機,其中就包括了6架來自前德國空軍的“阿爾法噴氣”教練機。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些尚有一定機體壽命的“阿爾法噴氣”教練機表現較為出色,以較低的成本完成了各項任務,為奎奈蒂克公司賺取了不菲的收入。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起飛中的一架奎奈蒂克公司旗下的“阿爾法噴氣”教練機,採用黑色塗裝,機頭部噴塗有醒目的奎奈蒂克公司LOGO

(14)加拿大

和英國的情況類似,加拿大國內的防務承包商之一,總部設在蒙特利爾的探索空中防務服務公司(Discovery Air Defence Services)也從德國空軍手中購買了16架“阿爾法噴氣”教練機,用於為加拿大空軍提供訓練服務。這些飛機通常停放在位於蒙特利爾附近的機場,其主要使用者為加拿大空軍第3聯隊下屬的第414電子戰中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停放在機場上的探索空中防務服務公司旗下“阿爾法噴氣”教練機

戰火洗禮

雖然嚴格算來“阿爾法噴氣”並不能算是一種合格的作戰飛機,但是在一些小國中,這些飛機已經算得上是空軍中的專用“攻擊機”甚至是空中打擊力量的“骨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塗有不同機徽的“阿爾法噴氣”就一直活躍在一些地區衝突中,向地面成片的播撒去死亡。

(1)西撒哈拉的烽火

自從成立開始,與阿爾及利亞等國在邊境劃分上的矛盾就成為了摩洛哥的一塊“心病”,為了與鄰國抗衡,摩洛哥先後從美國、蘇聯、法國等國購買了大量武器裝備,建立起了一支在北非地區頗具實力的武裝力量。就在1963年爆發的與阿爾及利亞的戰爭中,摩洛哥軍隊表現不佳,戰後,痛定思痛之後的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Hassan II)全面倒向西方(由於在戰爭中蘇聯支持阿爾及利亞,因此在戰後摩洛哥斷絕了與蘇聯的關係),購買了大量武器裝備,而一直深受其偏愛的空軍自然是獲得了特別關注,僅從美國就獲得了18架F-5A型戰鬥機、2架RF-5A型戰術偵察機和4架F-5B型戰鬥教練機。此外,摩洛哥空軍還將大量飛行員派往伊朗受訓,以提升戰術素養。雖然在1972年8月16日,幾名摩洛哥空軍軍官策劃了一次並不成功的針對哈桑二世座機的攻擊行動,但是在緊張氣氛結束之後,摩洛哥空軍依然得到了長足發展,而很快,摩洛哥空軍就迎來了一次對其戰鬥力的“考試”。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接受空中加油的1架摩洛哥空軍F-5A型戰鬥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被F-5A機上的20毫米航炮機傷的哈桑二世座機(系1架波音-727客機)

由於難以承受常年戰爭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消耗,1975年,西班牙被迫選擇逐步放棄在西撒哈拉地區的殖民地。而在此之前,摩洛哥等國圍繞西撒哈拉地區領土主權的爭端就已經浮上表面,就在西班牙軍隊撤走後,其形成的“真空”就直接引爆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的爭端。早在1975年11月,摩洛哥政府就組織了一次旨在確定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地區地位的聲勢浩大的“綠色進軍”(Green March),逼迫西班牙方面割讓一部分西屬撒哈拉殖民地省份。12月11日,第一批摩洛哥軍隊佔領阿尤因(El Aaiun),此後和西撒哈拉當地的“波利薩里奧陣線”(Polisario Front,又稱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展開了交戰,之後作為摩洛哥盟友的毛里塔尼亞軍隊和作為對手的阿爾及利亞軍隊也先後進入了西撒哈拉,在1976年1月27日摩洛哥軍隊與阿爾及利亞軍隊和“波利薩里奧陣線”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安佳拉之戰(first battle of Amgala),西撒哈拉戰爭全面爆發。

截止到西班牙撤軍前夕,摩洛哥空軍在該地域的所有作戰力量包括被部署在蓋尼特拉(Kenitra)空軍基地的15架F-5A、3架F-5B和2架RF-5A,以及其他一些“教師”和直升機。為了準備即將到來的戰爭,這些飛機開始向西撒哈拉境內的阿尤因(El Aouin)轉場,以縮短到戰區的航程。起初摩洛哥空軍一度非常活躍,在執行對地攻擊等任務的同時,還能“忙裡偷閒”的“順帶”空襲位於西撒哈拉北部的一系列難民營,炸死了數千名躲避戰火的難民。不過,作為摩洛哥軍隊的對手之一,“波利薩里奧陣線”從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獲得了大批武器,其中就包括了SA-7型便攜式防空導彈以及ZPU-23型小口徑高射炮等防空武器。這些武器到達戰場後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1月18日就有1架摩洛哥空軍的F-5A被擊落,此後摩洛哥空軍在戰場上失去了“唯我獨尊”的優勢,而家底遠沒有摩洛哥空軍厚實的毛里塔尼亞空軍則更加雪上加霜,就在毛里塔尼亞開始從西撒哈拉撤退之後的12月29日,毛里塔尼亞空軍還被擊落了1架“防禦者”(Defender)式通用飛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配合摩洛哥陸軍地面部隊行動的摩洛哥空軍貝爾-212和“美洲獅”(puma)直升機機群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列隊接受檢閱的“波利薩里奧陣線”部隊,圖中可見多門架設在越野車和皮卡車上的ZPU-23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使用蘇式輕武器的“波利薩里奧陣線”士兵

慘痛的現實讓摩洛哥意識到西撒哈拉戰事的嚴峻性,此後摩洛哥開始大舉增兵,並且增購軍備,其中就包括了從法國購買的30架幻影-F1CH型戰鬥機(之後又追加購買了14架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幻影-F1EH型)以及24架“阿爾法噴氣”(機體編號從225到249)。相比起出師不利的幻影-F1CH(早在交付不久的1979年8月2日,1架執行空中遮斷打擊任務的該型機被ZPU-23擊落),作為教練/攻擊機的“阿爾法噴氣”顯然更適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這些飛機被部署在位於摩洛哥北部的梅克內斯(Meknes)空軍基地,並且被分成了2個不同的單位,交替執行訓練和對地攻擊的任務。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荒漠地帶上空進行巡邏飛行的摩洛哥空軍“阿爾法噴氣”三機編隊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一架被擊落的摩洛哥空軍幻影-F1系列戰鬥機殘骸,機上的摩洛哥空軍徽章清晰可見

通常情況下,在實戰中為了更好的配合“阿爾法噴氣”作戰,摩洛哥空軍會派出OV-10A與其一同投入戰場,利用後者留空時間長的優勢用以指示目標,之後由“阿爾法噴氣”出動,對戰場上的各種目標進行打擊。這種源自於美軍航空兵在越南戰場應用的戰術在西撒哈拉戰場一度頗為奏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摩洛哥空軍的OV-10A,機身下的掛點掛載了4個火箭發射巢和1個機槍吊艙,這些飛機大多是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二手貨

從1980年起,摩洛哥空軍發現,“波利薩里奧陣線”部隊手中的防空武器數量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導致摩洛哥空軍在戰場上的損失不斷增加,而阿爾及利亞空軍也開始活躍在邊境和戰場上,大大擠壓了摩洛哥空軍的活動空間。對於摩洛哥空軍這樣的小規模作戰力量而言,哪怕僅僅是1架戰鬥機的損失都幾乎是難以承受的。就在這段時間,“阿爾法噴氣”也嚐到了在西撒哈拉的“第一滴血”。1985年12月27日,一架“阿爾法噴氣”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被擊落,為摩洛哥空軍慘痛的1985年劃上了句號。“阿爾法噴氣”機隊的遭遇當然只是摩洛哥空軍頹勢的一個縮影,為了補充損失,摩洛哥還在積極向法國和美國求購先進戰機。然而由於該國的財政狀況過於糟糕,即使在接受了沙特阿拉伯的經濟援助的情況下,求購F-20“虎鯊”(Tigershark)和幻影-2000的計劃依然打了水漂,僅僅是在1989年從美國海軍手中獲得了約12架假想敵部隊的F-5E型戰鬥機。

雖然在1991年9月6日摩洛哥方面和“波利薩里奧陣線”在聯合國的監督下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時至今日,摩洛哥依然無法在西撒哈拉地區取得完勝,“波利薩里奧陣線”也依然活躍在這一地區。如果僅僅從摩洛哥空軍的西撒哈拉作戰史來看,他們在戰爭中不可謂不盡力,但是他們的努力遠遠沒有化作對戰場的絕對統治,更談不上左右戰爭態勢。事實上這也正是很多小國空軍的宿命——單純依靠外購而堆砌出的各式裝備無法使用作戰需要,落後的指導思想也束縛了其發揮,個人或者一部分單位的奮戰根本無法左右全局。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阿爾法噴氣”本身也只不過是其中又一個並不突出的註腳。

(2)利比里亞內戰

在美國支持下建國的利比里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來自美國的民主體制,但是卻並沒有能完善的運作起這套體制,尤其是軍人勢力不斷干涉內政甚至直接發動政變形成軍人獨裁局面,導致利比里亞在建國後的一百多年裡一直多災多難。

到了1989年,時任獨裁者塞繆爾·多伊(Samuel Doe)已經無力維持其獨裁統治,利比里亞局勢再次出現動盪。就在利比里亞內戰全面爆發後的1990年8月,為了儘早平息利比里亞國內局勢,由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的16個成員國共同發起成立了一支維和部隊開進利比里亞境內,並且在之後與由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領導的“利比里亞全國愛國陣線”(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NPFL)展開交戰。其中,作為當時西非國家中軍事實力(尤其是空軍實力)較強的國家,尼日利亞成為了這支部隊的主力,不僅擔負起了總指揮,還派出了一支規模可觀的部隊參戰,其中就包括了4架“阿爾法噴氣”。在作戰中,這些“阿爾法噴氣”表現頗為搶眼,對包括泰勒本人的指揮部以及部署有炮兵陣地的羅伯茨國際機場(Roberts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內的一系列目標實施了空襲,效果頗好,連當時在戰區採訪的《紐約時報》記者也對此予以了好評。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利比里亞內戰中被摧毀的羅伯茨國際機場航站樓

進入1992年後,總計有6架“阿爾法噴氣”直接投入了對“利比里亞全國愛國陣線”武裝的打擊,他們不斷的活躍在戰場上空,執行了一系列對公路節點、車輛、艦船等的攻擊,甚至還執行了一系列夜間空襲行動(“阿爾法噴氣”並沒有裝備先進的夜視設備)。其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戰果之一,就是成功阻止了泰勒試圖摧毀一系列關鍵橋樑以阻止進軍的努力,保證了維和部隊得以順利佔領這些橋樑。

根據統計,在整個利比里亞內戰期間,尼日利亞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共完成了約3000架次對地支援任務飛行,並且無一被擊落,僅僅有數架飛機被地面火力擊中受傷。

(3)打擊“博科聖地”

作為“伊斯蘭國”在西非的分支之一,成立於2002年“博科聖地”(Boko Haram,全名為“致力傳播先知教導及聖戰人民軍”,People Committed to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ophet's Teachings and Jihad)武裝組織一直讓尼日利亞和喀麥隆等一系列西非國家頭疼不已,進入2011年後,該組織在其他地區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幫助下不斷髮展壯大,在尼日利亞境內發動了多次大規模襲擊,甚至佔領了數十座尼日利亞和喀麥隆的邊境城市。

為了有效打擊“博科聖地”武裝,尼日利亞空軍和喀麥隆空軍都投入了為數不少的作戰飛機,而且他們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阿爾法噴氣”。為了彌補飛機數量上的不足,尼日利亞空軍對原有的24架被封存的“阿爾法噴氣”中的13架進行升級,並且又購買了一批民間使用的“阿爾法噴氣”進行改進升級。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準備起飛進行空中巡邏的1架喀麥隆空軍“阿爾法噴氣”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起飛前對照地圖確認任務細節的喀麥隆空軍飛行員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座機前進行任務說明的尼日利亞空軍飛行員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飛行中的1架尼日利亞空軍“阿爾法噴氣”

在行動中,兩國空軍都將“阿爾法噴氣”的掛載潛力發揮到了極致,其中尼日利亞空軍甚至為其配備了包括18聯裝68毫米火箭發射巢、250磅炸彈和27/30毫米航炮吊艙在內的一系列武器,這樣的武器組合在打擊以皮卡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武裝分子的戰鬥中被證明非常有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1發未爆的68毫米火箭彈彈體

不過,雖然“博科聖地”武裝並沒有空軍,但是其掌握的一些防空火器依然可以對低空飛行的攻擊機構成嚴重威脅。2014年9月11日,1架尼日利亞空軍的“阿爾法噴氣”在尼日利亞孔杜加(Konduga)地區執行對地支援任務時被“博科聖地”武裝分子擊落。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博科聖地”宣傳視頻中出現的被擊落“阿爾法噴氣”殘骸,尼日利亞空軍機徽清晰可見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疑似“阿爾法噴氣”機上安裝的“拉扎克”發動機殘骸

雖然遭遇到過挫折,但是“阿爾法噴氣”依然表現活躍。就在2016年1月,尼日利亞空軍發動了“伽瑪-雅佳行動”(Operation Gama-Aiki),對盤踞在尼日利亞東北部的“博科聖地”武裝分子發動進攻。此戰中,“阿爾法噴氣”再次披掛上陣,在一架尼日利亞空軍“空中國王”A350i情報蒐集飛機的指示下,在博爾諾(Borno)省對隱藏在灌木叢中的武裝分子展開了空襲。根據初步統計,此戰共計炸死至少15名武裝人員,並且同時摧毀了至少7輛豐田“海拉克斯”(Hilux)皮卡。事後尼日利亞空軍官方宣稱,這一行動表明,尼日利亞空軍已經有能力完全挫敗武裝分子的行動。

“法蘭西巡邏兵”的坐騎

作為世界上最老牌,也是最聞名遐邇的飛行表演隊之一,“法蘭西巡邏兵”以其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技藝和精巧的飛行動作設計,在全世界的天空中留下了無數倩影。正所謂“好馬配好鞍”,為這些法國空軍的精英飛行員配備一型性能優異的表演機,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在進入噴氣時代後,“法蘭西巡邏兵”先後經歷了多次換裝,最早使用的美製F-84G型戰鬥轟炸機讓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法國人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不過好在這樣的尷尬僅僅持續了2年,在戰後廢墟上繼續蓬勃發展起來的法國航空工業為“法蘭西巡邏兵”提供了各型高性能表演機,無論是“暴風”(Ouragan)、“神秘”(Mystery)IV還是“教師”,這些飛機都為“法蘭西巡邏兵”揚名立萬做出了突出貢獻。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編隊起飛的4架F-84G表演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進行地面測試的“暴風”表演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排成9機編隊表演的“神秘”IV表演機,機翼上塗有法國國旗圖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雲間穿梭的“教師”表演機3機編隊

作為“法蘭西巡邏兵”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表演機之一,雖然“教師”機體輕巧,可以完成一系列複雜的飛行動作,頗受飛行員的喜愛,但是到1980年左右,由於多年高強度的使用,“教師”機體已經老舊不堪,而且在1980年當年,2架“教師”表演機在表演倒立同步機動(synchronized inverted maneuver)的過程中發生相撞,造成2名飛行員當場喪生的悲劇,在當年,法國空軍正式決定為“法蘭西巡邏兵”挑選新一代表演機。

在當時的西方各國中,使用高性能戰鬥機作為表演機還是相當普遍的,不過作為當時法國空軍最新銳的戰鬥機,“幻影”(Mirage)2000尚未完成整個試飛流程,而“幻影”F1則性能平平,因此都沒有被選中。而當時已經在法國空軍服役多年的“阿爾法噴氣”由於其較為出色的機動性和可靠性,最終成為新一代的表演機。就在1980年9月16日,“教師”完成了其謝幕演出,之後“法蘭西巡邏兵”的“阿爾法噴氣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側飛的1架“阿爾法噴氣”表演機,可以清晰觀察到其機腹的圖案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帶有“阿爾法噴氣”表演機圖案的“法蘭西巡邏兵”官方臂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4年10月,為了慶祝中法建交40週年,“法蘭西巡邏兵”曾經與時任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剋造訪中國,參加在當年舉行的珠海航展,並且在北京、珠海和香港等地進行了一系列飛行表演,給中國的航空迷獻上了一臺精彩的視覺盛宴。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在北京南苑機場停機坪列隊準備起飛的8架“阿爾法噴氣”表演機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正在以鑽石形編隊飛躍長城上空的8架“阿爾法噴氣”表演機,8架飛機在天空中噴出了法國國旗圖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法蘭西巡邏兵”迎來了新一任指揮官,不過和之前所不同,這名偵察機飛行員出身的維吉尼·蓋特(Virginie Guyot)少校是一名女性飛行員。蓋特之前作為法國空軍第33“薩瓦”(Savoie)聯隊第2偵察機中隊的一名資深飛行員,在乍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之後在2009年晉升少校,並且調入“法蘭西巡邏兵”,成為該隊有史以來第一名女性成員,並且在之後升任指揮官。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三)

站在表演機前的蓋特,飛行服上的“法蘭西巡邏兵”徽章清晰可見

不過,在多年的訓練和表演過程中,“法蘭西巡邏兵”的“阿爾法噴氣”表演機也蒙受了幾次事故,造成了多次機毀人亡的慘劇:

1、1981年,1架“阿爾法噴氣”在普羅旺斯大區埃克斯(Aix en Provence)以北附近墜毀,飛行員未及跳傘當場身亡;

2、1982年,在薩隆(Salon)空軍基地的一次表演排練中,作為單機表演機的8號機墜毀;

3、1983年,在尼奧爾(Niort)的一次飛行表演中,2架表演機在進行雙4機編隊對沖表演過程中相撞墜毀,2名飛行員均及時彈射逃生,但是由於傷勢過重,最終武里亞米(Vuillamy)中尉不治身亡;

4、1987年,在安納馬斯(Annemasse)舉行的航展上,2架表演機在進行表現時相撞墜毀,所幸無人傷亡;

5、1991年,在一次海上飛行中發生2機相撞事故,1名飛行員喪生,另外一名成功彈射生還;

6、1992年,在薩隆(Salon)空軍基地的一次表演排練中,1架單機墜毀。飛行員在墜毀前操縱飛機避開了附近的一條鐵路線,但是由於彈射高度過低,最終落地後不治身亡;

2010年,1架表演機在普朗德迪約機場(Plan de Dieu Airport)附近墜毀,飛行員彈射生還。

從首飛開始算起到現在,“阿爾法噴氣”這位老兵已經年過不惑,同時期的戰鬥機已經大多退出現役,而它還一直活躍在一些國家上空,這算得上是對其價值的最大肯定,或許屬於它的藍天傳奇還遠沒有結束……未完

涅槃的鐵十字之翼——戰後德國軍用飛機發展簡史(十二)

來源《艦載武器》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