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长空多面手——德法联合研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

一机多能的需要

在军用飞机发展的早期,受制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飞机都只具有单一的作战用途,这也产生了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机种划分。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作战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多用途战机”的概念随即应运而生。这样的新型战机不仅作战效能较高,而且装备和维护成本相比起传统的单一用途战机也更加低廉,非常适合很多中小国家空军作为主力机型使用。例如,法国在战后生产的一系列战斗机都具有不俗的对地攻击能力,尤其是“幻影”(Mirage)III系列,以色列空军使用该机在多次中东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使得该机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遭到以色列空军“幻影”III机群空袭的埃及空军机场,下方阴影清晰的勾勒出了一架“幻影”III的轮廓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准备挂弹出击的1架以色列空军“幻影”III战斗机

除了战斗机,具有多用途发展潜力的还包括了一直被人忽视的教练机。作为各国空军都不可或缺的一种机型,为教练机加装武器设备不仅可以满足战斗训练需求,更可以使得该机可以完成一系列低烈度作战任务,可谓一举多得。在这样的思路下,很多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教练机都预留了武器挂架设计,并且在一系列战争和小规模冲突中得到了应用。在积累了一定的使用和发展经验后,西欧的一些国家空军开始构思一种新型的“攻击/教练机”,该机既可以满足对地攻击需求,同时可以对飞行学员提供高级教练和一部分战斗训练科目的学习,实现“一机多能”。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挂载炸弹进行地面展示的法制CM-170“教师”(Magister)武装教练机

作为实践这一思路的先行者之一,由于具有相似的需求,并且出于降低成本和技术难度的考虑,英国和法国决定合作研制新机型。根据设想,新机型将具有不俗的超音速性能,分为单座和双座2种子型号,分别完成对地攻击和教练2种任务。然而,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对新机型要求不断“加码”,导致其性能和成本都不断攀升,最终诞生的产品——“美洲虎”(Jaguar)已经成为了一款具有核攻击能力的战斗攻击机,而原有的教练机型也只能作为其同型教练机而使用。不过好在该机性能不俗,阴差阳错的填补了英法空军攻击机机队的真空,还成功打入国际军火市场为两国带来滚滚利润。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准备进行空中加油的一架法国空军“美洲虎”攻击机

虽然“美洲虎”歪打正着的修成正果,不过法国空军的教练机缺口依然等着被填补。而与此同时,同样装备了法制“教师”教练机的联邦德国空军也急需下一代机型,德法两国一拍即合,决定就联合研制下一代教练机的议题展开磋商。在磋商过程中,联邦德国方面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两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也可以加深两国的政治关系,而法国方面也希望能借此深耕联邦德国市场。到了1968年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根据对新型教练机的技战术指标的研究进一步细化了对新型教练机的性能要求,其中联邦德国空军提出由于现役的大批意大利制G-91系列攻击机急需换代,因此新机型需要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而由于具有大量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因此法国空军对新机型的对地攻击能力并不看重,经过权衡,最终双方决定将新机型分成攻击型和教练型2种。另外根据两国空军的日常训练实际,超音速飞行能力对于教练机而言并非必要,因此取消了之前要求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到了1969年7月德法两国签订了联合研发和生产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在各自国家生产总计约200架教练机。

就在整个计划进展顺利时,一件出人意料的变故打乱了德法两国的安排。在新型教练机的研制过程中联邦德国空军和联邦德国政府曾设想将新飞行员的培养基地从美国改往法国,然而这触怒了美国方面,致使这一设想半途而废。不过,联邦德国方面最终还是将和法国联合研制新型教练机的计划继续了下去,从而使新飞机避免了夭折的命运。同样是因为受到美国的掣肘,原定采用的美制J-85型发动机也被取消(联邦德国空军在开始阶段提议采用该发动机,但是法国方面提出如果采用该发动机,则会受到美国出口限制),转而由法国研制的“拉扎克”(Larzac)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

在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后,来自德法的3家企业拿出了各自的竞争方案,分别是来自达索公司、布雷盖(Breguet)公司和道尼尔(Dornier)公司联合研制的TA501项目(该项目由达索公司主导,并且融合了布雷盖公司的布雷盖-126项目和道尼尔公司的P.375项目)、联合飞机技术制造厂-福克(VFW-Fokker)公司提出的VFT-291项目以及由法国航宇公司(法语:Aérospatiale)和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联合研制的E.650“欧洲教练机”(Eurotrainer)。经过一番对比,最终在1970年7月23日决出了结果,TA501项目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而到了次年2月,飞机整体设计冻结,总体设计族在法国巴黎的圣克洛德(Saint-Cloud)成立,同月德法两国签订试飞协议,在试飞阶段共制造4架原型机,并且在1972年12月完成第一个全尺寸模型。为了避免多国合作中经常出现的权责不明的问题,德法双方还约定,整个项目由达索公司主导,并且具有最高的决定权,其他参与公司均服从达索公司安排,实践证明,这样的规定对推进项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进度,头2架原型机由达索公司负责制造(在1971年达索公司完成了对布雷盖公司的收购),之后的2架则由道尼尔公司在联邦德国完成制造。教练机的设计对于在航空界浸淫多年的达索公司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因此新机型研发进度较快,到了1973年10月26日第一架原型机就在马赛首飞成功。而联邦德国方面也是快马加鞭,在1974年1月9日将第一架德国生产的原型机送上蓝天。至于剩下的2架原型机,则由德法双方在1974年底之前制造完成。其中,德法生产的前2架教练机未安装全套航电设备,将被用于在试飞中探索新飞机的飞行包线,法国制造的第2架原型机将作为教练型的原型机,安装法制教练机设备投入试飞,联邦德国制造第2架原型机则将作为攻击型的原型机,安装德制航电系统,用于测试其对地攻击能力。所有的4架原型机机上都安装有各种遥测设备和记录设备,以便在试飞过程中和之后地面人员得以准确掌控其飞行状态。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比翼齐飞的4架原型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由德法两国制造的前2架原型机,机翼上分别喷涂了两国空军的徽章

为了体现出新飞机的性能优势,德法两国将其命名为“阿尔法喷气”(Alpha Jet,Alpha即为希腊语字母中排在最首的字母),而根据不同的性能和要求,德法两国的机型还拥有不同的名称,其中,法国空军装备的“阿尔法喷气”为E型(E为法语Ecole的缩写,意为学校),而联邦德国空军装备的型号则为A型(A为法语Appui Tactique的缩写,意为战术攻击)。

性能特点

从外型上来看,“阿尔法喷气”的造型非常优雅,非常符合马塞尔·达索本人的“漂亮的飞机就是好飞机”的论断。当然作为合作项目,该机在法式优雅中自然也不乏德式风范,德法合作造就了这款航空史上的杰作。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阿尔法喷气”三视图

该机属于轻型喷气式教练机,整体设计较为常规,采用上单翼布局加倒T字型垂尾的传统布局,机长13.33米,翼展9.11米,机体空重351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可达7500千克。发动机采用两侧进气,机头空间被节省出,可以用来安装各种航电设备甚至雷达及其他光电探测设备。该机采用串列式双座布局,飞行学员和飞行教员的座位呈阶梯型布置,便于获得较好的前方视野。由于在任务设定方面的不同,法国型和联邦德国型在外观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联邦德国型机头较为尖锐,而法国型则较为钝圆。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法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机头特写,机头附有用于扰流的小边条设计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联邦德国可见“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机头特写,显得较为尖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航空业中最早在飞机设计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公司之一,达索公司在“阿尔法喷气”的设计中大量采用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进度,减轻了人工压力,而且对气动布局的一些细节也进行了优化。此外,该机的起落架和进气道的一部分部件也采用了复合材料,在提高了结构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自重。

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电传操纵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应用,但是作为一款强调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教练机,“阿尔法喷气”依然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双余度液压控制系统,并且还在传统的飞控舵面上加装了升力主动感知装置。其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后起落架均为单轮设计,同样采用液压收放,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鼻,后起落架收入机体内。

作为该机的主要动力,2台来自斯奈克玛的“拉扎克”发动机被安装在机体中后段。采用双发布局是联邦德国空军所提出的要求,由于在之前使用单发的F-104系列战斗机的过程中蒙受了巨大的事故损失,因此联邦德国空军对飞行安全颇为看中,采用双发布局可以保证在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剩余动力完成返航或者迫降。“拉扎克”发动机是一款小推力涡轮扇发动机,全长1.187米,直径0.452米,全重295千克,最大推力为13.24千牛,在其推进下,“阿尔法喷气”的海平面最大速度可达1000千米/时,实用升限14630米,在挂载武器和2个副油箱的情况下的作战半径为610千米,而最大航程则为2940千米。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进行露天展示的1台“拉扎克”样品,其一侧外壳已被拆卸,用于剖视展示

考虑到该机有可能会被部署到条件较差的野战机场,为了提高飞机的可出动能力,“阿尔法喷气”可以在10分钟之内完成加油、加氧、装弹等一系列起飞前准备工作,机上的液氧供氧系统也可以足够支撑机组成员使用10个小时。该机在起飞后所需的维护保养时间非常短,每个飞行小时后所需的维护保养时间仅为7小时,而相比之下,F-16系列战斗机则需要至少19小时。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进行加油作业的1架“阿尔法喷气”

早期型的“阿尔法喷气”所搭载的航电设备较为简单,甚至连最基本的自动驾驶仪、惯性导航系统等部件的功能都有所缺失,至于雷达等设备也只能依靠“选装”。这样的目的一来是为了提升整机的可靠性,二来则是为了降低单机成本,从而便于出口到一些资金并不宽裕的国家。而在后期型的“阿尔法喷气”上,诸如“玻璃座舱”等在内的一系列较为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使得该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以为飞行学员提供接近于第三代战斗机的体验。此外,由于联邦德国空军所使用的版本强调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因此该机还可以配备脉冲多普勒雷达,并且增加挂点。道尼尔公司曾经声称,在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时,“阿尔法喷气”的效能将优于F-4“鬼怪”II(Phantom II)、沃特A-7“海盗”II(Consair II)以及共和A-10“雷电”II(Thunderbolt II)等战斗/攻击机,并且尤其指出,该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更不易被击中,并且更便宜,全寿命使用成本更好,各方面完全优于A-10。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早期型“阿尔法喷气”座舱布局,以机械式仪表为主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经过升级后的“阿尔法喷气”座舱,增设了1台多功能显示器

作为一款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教练机,“阿尔法喷气”机体内没有固定武器,而是采用外挂方式。机上的5个外挂点(联邦德国型为7个)中,中线挂架通常用于挂载航炮吊舱,法国型挂载法制“德发”30毫米航炮,备弹150发,而联邦德国型则挂载德制“毛瑟”BK-27型27毫米转膛炮,备弹120发。而翼下挂架则可以挂载各种武器,通常在对空作战模式中,联邦德国型可以挂载2枚“响尾蛇”系列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法国型则换装为法制“魔术”II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而在对地作战模式中,除了火箭发射巢、反跑道炸弹等一系列非制导武器之外,还可以使用AGM-65“小牛”系列空对地导弹等空对地制导武器,该机的最大载弹量可达2500千克。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试验挂载“飞鱼”反舰导弹的1架法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航展上进行地面展示的1架德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可见其挂载能力相当可观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使用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训练的1架“阿尔法喷气”

考虑到有可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因此“阿尔法喷气”还采用了一系列自卫设备,除了最基本的箔条/热焰弹发射装置,该机还配备了雷达告警仪等一系列电子对抗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数被安装在尾部。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葡萄牙空军装备的1架“阿尔法喷气”尾部特写,下方为箔条/热焰弹发射装置,左侧黑色天线为以色列制SPS-1000型雷达告警接收机的接收天线

作为一型高级教练机,为了确保飞行学员和飞行教官的安全,法国型和联邦德国型均配有弹射座椅,不过在具体使用的型号上却存在着差别。法国型采用了马丁·贝克MK4型弹射座椅。该型弹射座椅自重较轻,适合轻型飞机使用,并且在之前的型号基础上得到改进,具备快速放出降落伞的能力和可靠的缓冲机制。而联邦德国型则采用了斯坦塞尔(Stencel)SJU-4型弹射座椅,该型弹射座椅同样具有重量轻,放伞速度快等优点,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AV-8B“鹞”式战斗机所采用。不过,在后期改进过程中,该弹射座椅被马丁·贝克MK10型弹射座椅所取代。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陈列在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内的MK4型弹射座椅样品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露天展示的1具SJU-4型弹射座椅样品

虽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的定位即为一款操作成本较低的教练机,但其使用成本依然不可忽视。因此,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德法双方为“阿尔法喷气”研制出了配套的训练模拟器,飞行学员可以在地面完成一定课时的训练,在熟悉“阿尔法喷气”的飞行品质后再进行实际飞行,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并且降低训练成本。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阿尔法喷气”飞行训练模拟器

乍看上去,“阿尔法喷气”并没有出色的飞行性能,也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性能显得非常平庸,但是这也使得皮实耐用,足以胜任多种任务,而且根据估算,在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时,“阿尔法喷气”的单机造价为450万美元,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物美价廉,这正是“阿尔法喷气”取得成功的关键。

主要型号

正如前文所言,由于法国空军和联邦德国空军在具体作战思想上所存在的区别,因此其装备的“阿尔法喷气”也被分成了2大类,此外,为了竞争美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教练机订单,该机还衍生出多种舰载型。

(1)“阿尔法喷气”E型

该机主要用于训练用途,并且具有最基本的武器使用能力,可以用来执行低烈度的作战任务。从外表上看,该机最大的识别特征是较为钝圆的机鼻。除了装备法国空军之外,该机还被比利时、埃及和尼日利亚等国空军装备。

(2)“阿尔法喷气”A型

该机主在基本性能方面和E型差别不大,但是由于联邦德国空军赋予了其更多的对地攻击使命,因此该机相比起E型具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为了提高攻击能力,该机和E型相比具有更加精密的武器瞄准系统、更发达的供油系统、不同的减速板系统和偏航阻尼器,以及增加了全新设计的避雷装置等。除了联邦德国空军之外,葡萄牙、泰国等国空军也装备了该机型。

(3)“阿尔法喷气”美国海军型

1978年,为了共同开拓美国市场,达索公司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洛克希德公司将“阿尔法喷气”在美国进行特许生产,以竞争美军订单。就在当时,美国海军提出了旨在更新现有教练机队的“高等喷气飞行训练系统”(Undergraduate Jet Flight Training System,又被称为VTXTS)计划。一直在舰载机领域建树不多的洛克希德公司觉得有利可图,就将“阿尔法喷气”投入了竞争。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新的美国海军型“阿尔法喷气”加装了着舰钩等一系列用于舰上使用的设备,加强了机体结构,并且将原有的一系列法式机载设备更换成了符合美国海军标准的设备。虽然达索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都对拿下美国海军的订单充满信心,但是最终,“阿尔法喷气”在竞争中败给了来自英国的“鹰”(Hawk)式教练机,后者在美国生产后被赋予T-45的编号。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艺术家绘制的正在着陆中的“阿尔法喷气”美国海军型,机尾的着舰钩已经放下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和1架TA-4编队飞行的“阿尔法喷气”美国海军型原型机

(4)“海阿尔法喷气”3型

经过近30年的使用,法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CM-175型舰载教练机和“军旗”(Etendard)IV型舰载攻击机早已经老旧不堪。为了取代该机,达索公司于1988年开始在“阿尔法喷气”的基础上研制舰载改型,代号为“海阿尔法喷气”3型(Alpha Jet Maritime 3)。该机在技术上将以“阿尔法喷气”3为基础,包括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航电设备,当然,作为一种舰载机,该机加装了着舰钩等用于在航空母舰上运作的设备,并且加强了起落架和机体结构,以适应弹射和着舰时所需承受的巨大G值。不过,最终法国海军并没有选择该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海阿尔法喷气”3型模型,采用了法国海军航空兵涂装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海阿尔法喷气”3型艺术设想图,背景为1艘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生产和装备情况

就在“阿尔法喷气”研制成功之后,该机的批量生产立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安排,“阿尔法喷气”的生产由德法两国共同进行(后来又有比利时等国加入),其中,达索公司负责生产前部和中段机体,道尼尔公司生产机翼、尾翼和后段机身,而比利时本国的“比利时航空建设公司”(法语:Sociétés Anonyme Belge de Constructions Aéronautiques,SABCA)则负责生产机鼻和水平安定面,每个国家独立完成最终的总装和检测工作。而其中,达索公司的生产线规模最大,月均可生产13架(最高纪录可达月均15架),不仅满足法国空军自用需求,还可以供应出口;而道尼尔公司的最高产量则可以达到月均6架。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阿尔法喷气”的过程中总计有4500人参与,为当时的联邦德国创造了可观的就业机会。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流水线上正在组装中的“阿尔法喷气”机体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组装中的1架“阿尔法喷气”,从机鼻造型判断为E型

由于两国空军规模有限,仅仅依靠这些订货还远远不能保证研制方实现大量盈利,为此,他们开始积极将其推入国际市场。应该说,除了该机所具有的优异性能之外,该机在争取国外客户订单上还具有一些其他优势,首先,作为航空大国,法国也曾经出口过数量众多的各型战机,尤其是作为达索公司的招牌产品的“幻影”系列战斗机,在中东战争等历次局部战争中均表现出色,为法制飞机赢得了较为出色的口碑。而德国武器在战后恢复生产和出口后也装备了不少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也积累起了一定的用户信任度,其次,经过几百年的殖民扩张,法国成为了全世界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大国,即使在经历了殖民地独立浪潮后,法国依然在一些前殖民地国家保持了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阿尔法喷气”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了西方阵营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型教练机。

(1)法国

1977年11月4日,第一架为法国空军制造的生产型“阿尔法喷气”E型教练机完成首飞,之后在1978年被交付法国空军使用。大规模生产开始于1979年5月,此后源源不断的“阿尔法喷气”开始进入法国空军服役,取代了已有的T-33和“教师”以及“神秘”IVA的飞行训练和武器操作训练的功能。截止到1985年,共有176架“阿尔法喷气”被交付给法国空军,而非原先计划的200架。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1989年,1架编号为314-TB的“阿尔法喷气”准备起飞

由于该机的飞行品质优良,对飞行学员的容错率较高,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一些技术较为生疏的飞行学员的飞行体验。不过这在当时的一些法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指挥官看来,这反而导致这些飞行学员在转飞作战飞机时感到更加困难——因为驾驭这些高性能的作战飞机有时候几乎容不得半点差错,这让一些被“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惯坏”的年轻飞行员而言显得无所适从。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站在1架“阿尔法喷气”前准备登机的法国空军飞行员琼纳斯·拉铁(Jonas Latte)和年纪的女飞行学员奥黛丽·范宁(Audrey Vennin),范宁的左臂上配有1枚“阿尔法喷气”轮廓的飞行臂章

在服役了数年后,伴随着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阿尔法喷气”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技术上的落后,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其进行改进也势在必行。从1980年开始,代号为“备选空中支援”(Alternate Close Support)的改进项目正式出台(后也被称为“阿尔法喷气”1),主要为法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加装新型航电设备,包括萨基姆公司的ULISS 81型惯性导航系统、汤姆逊-CSF公司的 VE-110型平视显示器,TMV630型激光测距仪(安装在经过改进的机鼻内)以及TRT公司的AHV 9型无线电高度表,这些设备都通过一个数字式数据总线进行连接。改进后的第一架新机于1982年4月9日首飞,除了供应法国空军之外,改进型还被推广到了喀麦隆空军和埃及空军。之后的“阿尔法喷气”2计划又被称为“新一代攻击教练机”(法语:Nouvelle Generation Appui/Ecole,NGEA),增设了航电设备,以用于发射“魔术”2型近距离空对空导弹,并且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拉扎克”04-C20型发动机,一些飞机在改装的过程中直接使用了移植自幻影-2000的航电设备。达索公司方面一度公开宣称,该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种“集成了完整数字导航和攻击系统”的教练/攻击机。第一架经过改进的“阿尔法喷气”于1982年9月于范保罗航展首次公开展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挂载火箭发射巢的1架经过“新一代攻击教练机”改进的“阿尔法喷气”,注意其经过改进的机鼻

到了90年代早期,为了适应法国空军已经列装和即将列装的新型战斗机的训练要求,法国空军提出了“阿尔法喷气”3计划,将对现有的“阿尔法喷气”进行一系列改装,包括将座舱全面玻璃化以及加装新型通信系统和全套的导航/攻击和探测训练系统等。不过在进行了一系列评估之后,法国空军最终由于经费问题取消了这一雄心勃勃的机会,不过在1998年,法国国防部依然还是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为其安装新型平视显示器和多功能显示器等。到了2003年,达索公司又提出了一项旨在满足法国空军远期训练计划的针对现役“阿尔法喷气”的改进计划,整个计划和对比利时空军的“阿尔法喷气”的升级计划颇为相似,除了升级座舱以达到拟真幻影-2000和“阵风”系列战斗机之外,还将对整个机体结构进行加强。

虽然“阿尔法喷气”的一些性能在今天看来依然可圈可点,但是在服役了近40年后,该机依然不可避免的显出了老态,为其选择接班人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2014年9月,法国空军官方正式宣布,开始评估以意大利马基公司研制的M-346高级教练机作为“阿尔法喷气”后继机型的可能性,随后马基公司官方也声称,法国空军有意购买35架M-346。不过到了2015年4月,正式的竞争中,M-346还将与L-39,T-6以及PC-21等机型同场竞技,以争取这份订单。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02年7月18日,在首届“北约狮子会”(Lions Meet)上,一架来自法国空军高级飞行学校的1架“阿尔法喷气”,机身上的法国国旗主题涂装为纪念该单位换装“阿尔法喷气”20周年而特别设计

(2)联邦德国

由于受到了美国方面的压力,因此联邦德国空军决定,继续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空军基地进行新飞行员的飞行训练,虽然根据联邦德国和葡萄牙之间达成的协议,联邦德国空军也经常在葡萄牙境内的空军基地使用“阿尔法喷气”进行武器使用训练。这也就意味着,联邦德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将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从1979年3月起,联邦德国空军共计接收了175年“阿尔法喷气”,这些飞机主要装备联邦德国空军第41、43、44和49战斗轰炸机联队(JaboGeschwader),取代了这些单位原有的菲亚特G-91系列攻击机,和同期装备联邦德国空军的F-4“鬼怪”II、C-160和“狂风”(Tornado)一道,构成了联邦德国空军在70~80年代的主力。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联邦德国空军第49战斗轰炸机联队装备的1架“阿尔法喷气”,从此图可以观察到联邦德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机队早期状态

和法国空军一样,联邦德国空军也面临着对“阿尔法喷气”的改进需求,不过,他们并没有采用法国空军的改进标准,而是由道尼尔公司自行研究出了一个改进方案。这一项目被称为“提升战斗效能”(Improved Combat Efficiency,ICE),整体基于北约标准的1553B总线,增设了可以与机载导航/攻击系统进行集成的探测系统,可以使用诸如AIM-65“小牛”的精确制导武器,并且为了提升飞机的生存性,一方面对机载电子对抗系统进行了升级,另一方面则采用技术手段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和红外信号特征,并且对油路进行了加强保护。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88年,该计划被宣布取消,不过之后联邦德国空军还是对“阿尔法喷气”进行了其他改进,包括升级导航计算机、引入“响尾蛇”导弹以及对一些机体部分进行加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1991年,正在准备降落在英国皇家空军费尔福德(Fairford)空军基地的1架德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翼根处依稀可见德国国旗图案

虽然德国人通常给人以严谨甚至“刻板”的印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认可外界给予他们的成见,而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现出他们的创造力。1991年,在英国费尔福德(Fairford)举行的“老虎会”暨“老虎会”30周年庆典之际,德国空军第43战斗轰炸机联队派出的1架“阿尔法喷气”就以其半身虎纹涂装赢得了全场的一致好评。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参加1991年“老虎会”的德国空军“阿尔法喷气”涂装示意图

不过,伴随着两德统一和冷战结束,新的德国空军成立后,各种技术装备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就在淘汰了一部分原民主德国空军的旧式飞机后,一些尚有一些寿命的飞机也由于经费所限而被出售,而这当中就包括了“阿尔法喷气”。1992年,德国空军开始对外出售“阿尔法喷气”,不过暂时保留了45架作为培养战斗机飞行员的高级教练机使用。1993年,葡萄牙空军购买了50架用以取代原有的T-38教练机和G-91攻击机(这些攻击机同样也是联邦德国空军的二手货),而剩下的这些飞机也被陆续脱手,其中在1995年10月,德国以1.43亿兹罗提的价格向波兰出售了42架“阿尔法喷气”,之后到了1999年,德国又以每架100万泰铢(约合25000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向泰国出售了25架“阿尔法喷气”。除了军方用户之外,德国空军还将一些“阿尔法喷气”出售给了一些民间用户。至此,德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使用史正式结束。

(3)比利时

作为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共同邻国,冷战时期比利时与德法两国均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而顺理成章的比利时空军(Belgian Air Component)购买了大量法制和德制机型。就在70年代初期准备为其装备的“幻影”系列战斗机选择配套的新型高级教练机,替换原有的“教师”教练机时,“阿尔法喷气”自然是成为了不二之选。1973年9月13日,时任比利时国防部长保罗·范登·博埃南(Paul Vanden Boeynants)与德法方面签订协议,购买33架“阿尔法喷气”,共分2批次(第一批16架,第二批17架),这批飞机被赋予了“阿尔法喷气”1B的编号。和之前的一系列比利时空军战机一样,这些飞机中也有一部分被由“比利时航空建设公司”所特许生产。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04年,正准备在比利时博弗尚 (Beauvechain)空军基地降落的1架比利时空军“阿尔法喷气”,从机头可以看出,该机为E型

比利时空军版“阿尔法喷气”和法国空军版相同,均为E型,在引入该机之后,比利时空军在人员培养上经历了一次长足的进步,不仅引入了新的飞行员培养大纲,即“联合飞行”,并且由于在购入该机的同时也引进了飞行训练模拟器,这也开启了比利时空军使用训练模拟器进行辅助训练的先河。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比利时航空建设公司对比利时空军的“阿尔法喷气”机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包括加装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前后座舱各一套平视显示器(其中后座舱平视显示器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前座舱的信息)和其他各项设备。到2000年,这些飞机被安装完成,经过这次升级,比利时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将可以服役到2018年。

(4)喀麦隆

作为法兰西殖民帝国曾经的组成部分,在独立之后,喀麦隆依然和法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了军事合作,法制武器在喀麦隆军队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和很多“阿尔法喷气”的使用国家一样,喀麦隆空军在之前也装备了“教师”,就在该机退役后,喀麦隆采购了27架对地攻击型“阿尔法喷气”,这些飞机在1983年到1984年期间被交付使用。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11年3月15日,一架喀麦隆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在降落过程中冲出跑道,撞毁了附近1幢民宅,飞行员弹射后生还,一名地面居民受轻伤

作为目前喀麦隆空军仅有的对地作战飞机之一,“阿尔法喷气”在近年来喀麦隆军队打击各类反政府武装的行动中一直保持活跃。由于长期使用,到目前为止喀麦隆空军尚有11架“阿尔法喷气”在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该机还将在喀麦隆空军继续服役,而后继机型的换装则尚无计划。

(5)埃及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埃及空军都是苏制飞机的用户,但是在萨达特执政后期,埃及开始向西方国家靠拢,主战飞机经历了大换装,而顺理成章的,采购一系列新型教练机也就成为了必须。

由于之前埃及空军也曾经使用过“幻影”5系列战斗机(这些飞机系埃及通过利比亚获得,由于和以色列空军装备的型号类似,在战场上甚至曾经发生过误击),对法制飞机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因此“阿尔法喷气”得以最终被埃及空军相中。1978年9月17日,达索公司与埃及的“阿拉伯工业组织”(Arab Organiza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签订了一份协议,同意由埃方按照许可证生产的方式在埃及国内生产160架“阿尔法喷气”。此外,埃及还将直接购买30架“阿尔法喷气”,其中4架在达索公司的工厂内制造完成,其余26架则以散件形式运往埃及并且在埃及国内完成总装。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机场停机坪上停放的4架埃及空军“阿尔法喷气”MS1型教练机

埃及空军版“阿尔法喷气”初期型被称为“阿尔法喷气”MS1型,在80年代早期埃及空军又提出了15架的追加订单,这批飞机被称为“阿尔法喷气”MS2型,基本参照了法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1型的技术标准,新型导航/攻击系统、激光测距仪和平视显示器等先进设备基本上一个不落的获得了安装。这些飞机在入役之后,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L-29型教练机和更加老迈的MiG-15系列战斗/教练机在埃及空军中的训练任务,以及MiG-17战斗机的对地攻击任务。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进行地面展示中的埃及空军“阿尔法喷气”MS2型教练机

目前,埃及空军中现役的“阿尔法喷气”已经全部被升级到了MS2标准,不过经过30余年的服役,该机已经接近机体寿命的终结。虽然埃及空军试图寻找后继机型,但是由于埃及近年来动荡的国内局势以及糟糕的经济状况,这批“阿尔法喷气”依然在役。不过考虑到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资助(例如之前由海湾国家出资为埃及海军购买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未来埃及空军换装更加先进的高级教练机也并非天方夜谭。

(6)摩洛哥

作为北非地区的区域强国之一的摩洛哥,在独立之后依然和法国保持了密切的关系,法国也成为了该国军队主要的武器来源。由于和阿尔及利亚等邻国一种存在边境争议,摩洛哥对军队建设一直颇为重视,尤其是作为快速反应力量的皇家摩洛哥空军(Royal Moroccan Air Force,以下简称摩洛哥空军),更是在战争中表现活跃。

就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摩洛哥派出了1个中队加入埃及空军序列投入战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空与当时中东(乃至全世界)战术素养最强的以色列空军进行了多次交手。虽然摩洛哥空军并没有在战场上取得什么突出的战果,但是对现代空战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由于摩洛哥曾经在西撒哈拉地区的土地归宿问题上与当地武装和阿尔及利亚存在争议,摩洛哥空军在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出动频率。也恰好是在西撒哈拉战争爆发前夜,摩洛哥空军经历了一次装备的大规模更新,从法国购买了幻影-F1CH系列战斗/攻击机和“美洲狮”(Puma)运输直升机,并且对现役的F-5系列战斗机进行了一次升级。不过,就在西撒哈拉战争爆发之后,有感于缺乏一种廉价的对地攻击飞机,摩洛哥空军又在之后补充购买了24架“阿尔法喷气”E型教练机。这批飞机在1979年年到1981年期间陆续到货,之后就被投入了战争。在整个西撒哈拉战争中,摩洛哥空军的“阿尔法喷气”一直表现不俗,不过在1985年12月期间,该机也被击落一架。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摩洛哥空军“阿尔法喷气”涂装

除了执行作战任务之外,“阿尔法喷气”还曾经执行过一系列特别任务。其中,从1985年开始,为了探索人工增雨技术,摩洛哥空军开始尝试进行空中增雨。这项行动代号为(Al Ghait),由于飞机必须在8000米高度上进行播撒,因此摩洛哥空军使用了1架比奇“空中国王”和另外一架改装版“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进行作业。这架编号为245的“阿尔法喷气”被去除了武装,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系列专业级别的气象设备,包括安装在机头的1台斯佩里/霍尼韦尔“普里默斯”(Primus)气象雷达,并且将机尾原有的热焰弹/箔条发射器进行了改装,以便使用该装置播撒人工增雨剂。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需要时刻保持对气象雷达屏幕的观察,以便及时识别出积雨云的位置。目前,摩洛哥的人工降雨经验已经得到了非洲多国的认可,从2005年起,每年夏天这架“阿尔法喷气”都将飞往塞内加尔城市达喀尔,在那里进行人工降雨作业,而有赖于其出色的发挥,摩洛哥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一系列环境奖项。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经过改装的245号“阿尔法喷气”人工增雨机,机头的黑色雷达罩非常引人注目

经过多年的使用,目前摩洛哥空军的“阿尔法喷气”主要被作为教练机和攻击机使用,为了提升性能,在2008年摩洛哥空军攻击机部队的“阿尔法喷气”E型被按照E+标准进行了升级。

(7)尼日利亚

无论是人口、经济规模、还是石油产量,尼日利亚都算得上是非洲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但由于国内种族、宗教等矛盾一直激化,加之以“博科圣地”(正式名称为“致力传播先知教导及圣战人民军”,英语:People Committed to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ophet's Teachings and Jihad)为首的一系列恐怖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尼日利亚国内安全形势一直动荡不安,为此,尼日利亚一直保持了一支在非洲南部规模较大的武装力量。由于各路反政府武装经常以游击战形式对抗政府军,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打击,尼日利亚空军急需要各种对地攻击飞机。

事实上自成立开始,尼日利亚空军就装备了诸如MiG-17、MiG-21、L-29等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不仅如此,在1984年尼日利亚还购买了18架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美洲虎”攻击机,但是这种较为精密复杂的飞机不仅使用运作成本较高,同时机上各种精密电子设备的维护对尼日利亚空军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一项考验,出于各种原因,这些颇为“娇贵”的“美洲虎”仅仅服役了7年时间,就在1991年匆匆退役。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停放在迈杜古里(Maiduguri)空军基地的尼日利亚空军MiG-21MF机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地面展示中的尼日利亚空军“美洲虎”攻击机

为了填补“美洲虎”退役之后对地攻击飞机的空缺,尼日利亚空军还设法购买了一批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教练机。虽然作为前英属殖民地,尼日利亚空军之前也有运作过英制飞机的经验,不过最终,经过各种方面的权衡,尼日利亚空军还是选择了“阿尔法喷气”。

尼日利亚空军使用的这24架“阿尔法喷气”有一部分是E型,也有一部分是德国空军方面提供的二手货,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飞机价格非常低廉,尼日利亚人获得这批飞机几乎仅仅支付了一些翻新维护的费用。不过在被交付到尼日利亚人手里之前,还曾经被一个私人买主所经手。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机场上露天停放的1架“阿尔法喷气”,由于气候炎热,地勤人员躲避在机翼下的阴凉处乘凉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机场停机棚内进行外挂武器战士的1架尼日利亚空军“阿尔法喷气”,注意其内侧挂架采用了复合挂架

尼日利亚空军对这批飞机非常看重,装备后立刻将其作为对地攻击的主力飞机使用,并且多次将其投入到了战场,在利比里亚内战和尼日利亚本土打击“博科圣地”等战争中表现抢眼。为了弥补多年使用所造成的损耗,尼日利亚在2015年从美国购买了4架民间使用的“阿尔法喷气”,虽然这些飞机已经被拆除军械,但是据消息人士透露,尼日利亚空军已经在2016年年初将至少2架飞机恢复了武器使用功能,而截止到2016年8月,第3架也已经恢复完成。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公开展示中的1架恢复了武器使用功能的“阿尔法喷气”,注意其机鼻造型

目前,尼日利亚的“阿尔法喷气”和购自中国的歼-7NI系列战斗机(该机也算得上是尼日利亚空军目前的主力空优战斗机)一道,构成了尼日利亚空军的主力攻击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该机还将为尼日利亚空军冲锋陷阵。

(8)葡萄牙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葡萄牙空军装备的意制菲亚特G-91系列攻击/教练机等作战飞机由于常年在殖民地进行作战遭到了大量损失,剩余飞机机体寿命也已经接近极限,在勉强维持多年后急需找到合适的替代机型。虽然在此期间,葡萄牙空军设法获得了一批美国海军退役的二手A-7P“海盗”II型攻击机(被升级到A-7E标准),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所幸在进入90年代后,正逢两德统一和冷战结束,德国所面临的战争压力大大降低,曾经为全面战争所准备的大量作战装备和从民主德国空军继承的装备一夜间成为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空军开始将一系列飞机封存或者出售国外。和当年购入G-91的契机类似,葡萄牙空军也在这期间购买了50架“阿尔法喷气”A型教练/攻击机,用以填补其教练机和轻型攻击机机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飞行中的1架葡萄牙空军A-7P攻击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着陆中的1架葡萄牙空军“阿尔法喷气”,机体涂有特别的迷彩涂装

在葡萄牙空军中,“阿尔法喷气”主要用于担负高级教练机和轻型攻击机的任务,在为飞行学员换装F-16B双座战斗机提供飞行科目的衔接的同时,辅助F-16系列战斗机完成一系列对地攻击任务(在葡萄牙空军中F-16系列战斗机实际上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防空任务,这一点和它在美国空军的定位有所不同)。在实际的飞行过程中,该机出色的性能获得了葡萄牙飞行员的好评,并且有赖于葡萄牙空军地勤人员的努力,该机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妥善率。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14年8月,部署在亚速尔群岛的来自葡萄牙空军第103“蜗牛”(葡萄牙语:Caracóis)的1架“阿尔法喷气”正在从岛上的空军基地起飞,该机涂有鲜艳的纪念该中队成立50周年的庆祝图案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装备“阿尔法喷气”的葡萄牙空军第103“蜗牛”(葡萄牙语:Caracóis)中队成员在机场与他们的座机合影,该中队也是重建的葡萄牙空军“葡萄牙之翼”飞行表演队的基础

除了日常的训练任务之外,葡萄牙空军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还经常在国内国际航展和演示活动中亮相。比起严谨刻板的德国人,生性浪漫的葡萄牙人似乎更善于将兵器打造成艺术品,这一点在“老虎会”上展示的尤为明显。在1996年,作为东道主方的葡萄牙空军第301“美洲虎”(Jaguar)中队就以其独特的虎纹涂装惊艳全场,而在时隔6年之后的2002年,再次成为东道主的第301中队在当年的“老虎会”上大胆采用了以美洲虎为主题的涂装设计,这在当时颇具有独创性,在活动现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美洲虎涂装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成为了该中队的最佳形象代言。虽然在2005年11月之后,该中队换装了F-16战斗机,但是“阿尔法喷气”的虎纹涂装已经成为了葡萄牙空军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葡萄牙空军第301“美洲虎”中队队徽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参加1996年“老虎会”的葡萄牙空军“阿尔法喷气”,虎斑涂装较为中规中矩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01年“老虎会”上的葡萄牙空军“阿尔法喷气”,仅仅在副油箱等处采用了虎斑涂装,略显诚意不足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2002年葡萄牙空军第301中队“阿尔法喷气”的美洲虎主题涂装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第301中队的美洲虎涂装细节,可以清晰观察到位于进气道前方的虎爪图案

当然,该机在葡萄牙空军中所获得的最高级别的礼遇,当属获选成为葡萄牙空军“葡萄牙之翼”(葡萄牙语:Asas de Portugal)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虽然由于原有的T-37表演机在1992年退役,该飞行表演队曾经短暂的被解散,曾经的146次空中表演和40次国外访问记录成为了历史,但是在1997年6月27日,在葡萄牙空军第103中队的基础上,该表演队得到了重建,并且参加了当年在里斯本北郊的辛特拉(Sintra)举行的葡萄牙空军成立45周年的展示活动,然而不久之后该表演队再次被解散,直到2005年,该表演队才确立了其葡萄牙空军官方飞行表演队的地位,2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被涂上了白、红和绿三色涂装,继续活跃在葡萄牙和世界各地的天空中,虽然该表演队成立时间不长,和欧美其他国家的飞行表演队相比在名声方面也略有不足,但是这些葡萄牙空军的精英飞行员依然以其精湛的技艺,向全世界展示葡萄牙空军的风采。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T-37时代的“葡萄牙之翼”飞行表演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表演交叉机动的2架葡萄牙空军“葡萄牙之翼”飞行表演队“阿尔法喷气”表演机

(9)卡塔尔

向来“不差钱”的中东产油国卡塔尔在军备建设上经常给人以一掷千金的观感,不过在一些方面也会体现出其精打细算的一面。由于卡塔尔的军购经常与政治挂钩,因此卡塔尔空军的装备中涵盖了美、英、法等西方主流国家的各类机型,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经典法制战机。对这些法制战机的成功运作进一步增强了卡塔尔人使用法国货的信心,就在对新一代教练机的选择上,卡塔尔人几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阿尔法喷气”。

1979年,卡塔尔方面向法国购买了6架“阿尔法喷气”E型教练机,这批飞机和之后订购的14架幻影-F1在1980年到1984年期间陆续到货,构成了卡塔尔空军制空和对地攻击的主力。就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这些飞机和卡塔尔军队装备的“罗兰”防空导弹一道,共同保卫了卡塔尔的天空,就在战后,卡塔尔还曾经一度提出了增购“阿尔法喷气”的请求。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沙漠上空飞行的卡塔尔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机上涂有沙漠迷彩

目前,卡塔尔空军的“阿尔法喷气”E型共有6架,这些飞机主要装备了卡塔尔空军第1战斗机联队的第11近距支援中队,和第7空优中队的9架幻影-2000-5EDA和3架幻影-2000双座教练机(原有的15架幻影-F1系列战斗机已经悉数退役)构成了卡塔尔空军的主力。在训练中,该机与卡塔尔空军装备的PC-21型初级教练机和幻影-2000双座教练型构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接受战斗机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可以非常快捷的完成机型转换,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减少非正常淘汰率,足以维持住一支小而精干的空中力量。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卡塔尔空军PC-21型初级教练机

本来,卡塔尔空军已经选择了“阵风”作为其新一代战斗机,而届时“阿尔法喷气”也将在为“阵风”培养飞行员而发挥余热后逐渐淡出。然而,从2017年6月起,由于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上存在分歧,以沙特为首的一系列海湾地区国家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卡塔尔的国防压力骤然增大,为了“临时抱佛脚”,卡塔尔“一掷亿金”,在从美国订购了72架F-15QA型多用途战斗机后,又相继将“台风”和“阵风”这样的欧洲战斗机“双雄”招至麾下,在战斗机部队急速膨胀的背后,却又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尴尬,“阿尔法喷气”即使是老而弥坚,但由于数量较少,短期内也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三/四代战斗机飞行员。对于这样的问题,卡塔尔空军也是心知肚明,然而在远水难解近渴的情况下,除了大量雇佣国外有经验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之外,也只能是靠这样的“几朝元老”再好好的站上最后一班岗了。

(10)泰国

由于受到越南等邻国的军事威胁,加之国内军人势力一直左右政局,泰国在军备建设上一直颇为用心,而相对较为现代化的皇家泰国空军(Royal Thai Air Force,以下简称泰国空军)自然成为了建设的重点。考虑到泰国本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泰国人选择了较为务实的“高低搭配”策略,在购买了一批F-16系列战斗机组成空军主力之后,也购入了一批相对价格较低的攻击/教练机,以兼顾飞行员培养和对地攻击任务(由于泰国国内一直存在分离势力,并且和邻国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因此需要一型可以执行低烈度空中打击任务的廉价机型),之前泰国空军曾经采用美制OV-10“野马”(Bronco)攻击/观察机执行边境巡逻任务,但是这些购自1970年的飞机经过近20年的频繁使用也已经显出疲态。就在德国空军开始出售其装备的“阿尔法喷气”攻击/教练机后,泰国空军立刻抓住时机,从德国购买了一批以充实其机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部署在呵叻(Korat)空军基地的1架泰国空军OV-10攻击/观察机

泰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目前主要装备泰国空军第23联队下辖的第231“猎人”攻击机中队,主要驻扎在泰国东北部的乌隆(Udorn)空军基地,该机和目前泰国空军装备的L-39系列教练机一道,承担起了泰国空军飞行员培养和对地攻击的任务。此外,由于该机机动性较好,适合进行飞行表演,因此还频频在泰国儿童节(泰国的儿童节被设立在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期间作为泰国军队的“形象大使”迎接泰国儿童和社会各界代表的参观,向泰国人展示泰国军队的精神面貌。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列队走向其座机的泰国空军“阿尔法喷气”飞行员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2007年1月的泰国儿童节表演活动中,在廊曼机场(Don Muang)为来访者进行飞行表演的“阿尔法喷气”编队

(11)多哥

同样是原法属殖民地,西非小国多哥在独立后除了继承了一部分原法军武器之外,后来又陆续从国外(主要是法国)进口了一批装备,其中就包括了各式作战飞机。由于国力不足,因此多哥空军对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教练机颇有兴趣,在1976年,多哥空军从联邦德国购买了5架退役的“教师”教练机,并且从巴西获得了7架EMB-326GB,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多哥空军的“战斗机中队”(法语:Escadrille de Chasse)。不过这样的“战斗机中队”实力明显不济,为了补充其规模,多哥空军又在1981年购入了5架“阿尔法喷气”E型教练机。

目前,多哥空军在役的“阿尔法喷气”还剩下4架,这些飞机作为多哥空军硕果仅存的一些喷气式飞机,承担起了为多哥空军“撑门面”的重任。考虑到多哥国内的经济状况,这些飞机在短时间内尚难以得到换装,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飞机不得不继续拖着老迈的身躯继续其服役生涯。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多哥空军“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涂装

(12)科特迪瓦

就在独立之后,科特迪瓦和前宗主国法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复杂而微妙,而这一切也反应在了科特迪瓦军队的各种法式武器上。由于在1960年独立之后和法国签署了一系列共同防御条约,科特迪瓦军队几乎全盘照抄了原有的法式训练操典,而空军则更是亦步亦趋,一直以法式武器为主。不过,由于财力限制,科特迪瓦空军一直以轻型通用飞机为主,为了提升科特迪瓦空军的实力(也是给科特迪瓦空军装点一下门面),到了1980年10月,科特迪瓦空军从法国购入了6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机体编号分别为TU-VCA/CA-1, TU-VCB/CB-2, TU-VCC/CC-3, TU-VCD/CD-4, TU-VCE/CE-5和TU-VCF/CF-6。虽然在之后追加订购的6架由于经费原因被取消订单,但是在1983年科特迪瓦空军还是又设法获得了1架“阿尔法喷气”(机体编号顺延为TU-VCD/CD-7)。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科特迪瓦空军“阿尔法喷气”涂装示意图

科特迪瓦空军的“阿尔法喷气”主要被部署于科特迪瓦境内的布瓦凯(Bouake)空军基地,象征性的组成了一个“战斗机中队”。事实上,无论从其官方名称——科特迪瓦空中运输和联络队(法语:Groupement Aérien de Transport et de Liaison—GATL),还是从其装备机型来看,科特迪瓦空军都仅仅只是个具有“非常有限”作战实力的空中力量。不过,就是这样的一支力量,也经常被卷入到各种内战冲突中。1993年,在科特迪瓦独立后连续统治该国长达近33年的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Felix Houphouet-Boigny)逝世,科特迪瓦国内留下了权力真空,原本暗藏的种族、宗教问题开始逐渐爆发,各派冲突时有发生。这些“阿尔法喷气”由于管理混乱,并且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妥善率一直较低,到了90年代末期,可以维持运作的就只剩下了2架。

到了2000年,科特迪瓦政府通过法令限制来自科特迪瓦北方的阿拉萨纳·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参与总统竞选,直接引发了瓦塔拉所代表的北方移民(主要来自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等国)的武装冲突。在冲突中,科特迪瓦空军经常被投入到一些空袭行动中,甚至在2004年11月6日空袭了位于布瓦凯附近的法军基地,在法军之后的报复行动中,科特迪瓦空军的几乎所有作战飞机都被摧毁。当然,在这时,科特迪瓦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已经悉数退役,避免了这场“同室操戈”的悲剧。

(13)英国

在这个名单是出现英国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毕竟,作为西方世界中的航空业强国,英国国内生产的各型教练机(尤其是著名的“鹰”式教练机)足以满足各项需求,而且考虑到在历史上英国和德法两国还一直颇有“过节”,因此选择“阿尔法喷气”几乎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发生了,只不过使用者虽然包括了英国军方,但是其产权方却是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世界排名第52名的防务承包商,英国奎奈蒂克(Qinetiq)公司一直在参与英国的国防建设,并且为英军提供了包括训练、后勤,乃至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特殊的安全“服务”。考虑到经营的“效益”,同时提高训练质量,奎奈蒂克公司的很多装备都是来自其他一些国家的军用武器,而为了向英军提供飞行训练服务,奎奈蒂克公司购买了一些军用教练机,其中就包括了6架来自前德国空军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尚有一定机体寿命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表现较为出色,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奎奈蒂克公司赚取了不菲的收入。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起飞中的一架奎奈蒂克公司旗下的“阿尔法喷气”教练机,采用黑色涂装,机头部喷涂有醒目的奎奈蒂克公司LOGO

(14)加拿大

和英国的情况类似,加拿大国内的防务承包商之一,总部设在蒙特利尔的探索空中防务服务公司(Discovery Air Defence Services)也从德国空军手中购买了16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用于为加拿大空军提供训练服务。这些飞机通常停放在位于蒙特利尔附近的机场,其主要使用者为加拿大空军第3联队下属的第414电子战中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停放在机场上的探索空中防务服务公司旗下“阿尔法喷气”教练机

战火洗礼

虽然严格算来“阿尔法喷气”并不能算是一种合格的作战飞机,但是在一些小国中,这些飞机已经算得上是空军中的专用“攻击机”甚至是空中打击力量的“骨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涂有不同机徽的“阿尔法喷气”就一直活跃在一些地区冲突中,向地面成片的播撒去死亡。

(1)西撒哈拉的烽火

自从成立开始,与阿尔及利亚等国在边境划分上的矛盾就成为了摩洛哥的一块“心病”,为了与邻国抗衡,摩洛哥先后从美国、苏联、法国等国购买了大量武器装备,建立起了一支在北非地区颇具实力的武装力量。就在1963年爆发的与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中,摩洛哥军队表现不佳,战后,痛定思痛之后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Hassan II)全面倒向西方(由于在战争中苏联支持阿尔及利亚,因此在战后摩洛哥断绝了与苏联的关系),购买了大量武器装备,而一直深受其偏爱的空军自然是获得了特别关注,仅从美国就获得了18架F-5A型战斗机、2架RF-5A型战术侦察机和4架F-5B型战斗教练机。此外,摩洛哥空军还将大量飞行员派往伊朗受训,以提升战术素养。虽然在1972年8月16日,几名摩洛哥空军军官策划了一次并不成功的针对哈桑二世座机的攻击行动,但是在紧张气氛结束之后,摩洛哥空军依然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很快,摩洛哥空军就迎来了一次对其战斗力的“考试”。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接受空中加油的1架摩洛哥空军F-5A型战斗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被F-5A机上的20毫米航炮机伤的哈桑二世座机(系1架波音-727客机)

由于难以承受常年战争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消耗,1975年,西班牙被迫选择逐步放弃在西撒哈拉地区的殖民地。而在此之前,摩洛哥等国围绕西撒哈拉地区领土主权的争端就已经浮上表面,就在西班牙军队撤走后,其形成的“真空”就直接引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争端。早在1975年11月,摩洛哥政府就组织了一次旨在确定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地区地位的声势浩大的“绿色进军”(Green March),逼迫西班牙方面割让一部分西属撒哈拉殖民地省份。12月11日,第一批摩洛哥军队占领阿尤因(El Aaiun),此后和西撒哈拉当地的“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又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展开了交战,之后作为摩洛哥盟友的毛里塔尼亚军队和作为对手的阿尔及利亚军队也先后进入了西撒哈拉,在1976年1月27日摩洛哥军队与阿尔及利亚军队和“波利萨里奥阵线”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安佳拉之战(first battle of Amgala),西撒哈拉战争全面爆发。

截止到西班牙撤军前夕,摩洛哥空军在该地域的所有作战力量包括被部署在盖尼特拉(Kenitra)空军基地的15架F-5A、3架F-5B和2架RF-5A,以及其他一些“教师”和直升机。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这些飞机开始向西撒哈拉境内的阿尤因(El Aouin)转场,以缩短到战区的航程。起初摩洛哥空军一度非常活跃,在执行对地攻击等任务的同时,还能“忙里偷闲”的“顺带”空袭位于西撒哈拉北部的一系列难民营,炸死了数千名躲避战火的难民。不过,作为摩洛哥军队的对手之一,“波利萨里奥阵线”从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获得了大批武器,其中就包括了SA-7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及ZPU-23型小口径高射炮等防空武器。这些武器到达战场后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1月18日就有1架摩洛哥空军的F-5A被击落,此后摩洛哥空军在战场上失去了“唯我独尊”的优势,而家底远没有摩洛哥空军厚实的毛里塔尼亚空军则更加雪上加霜,就在毛里塔尼亚开始从西撒哈拉撤退之后的12月29日,毛里塔尼亚空军还被击落了1架“防御者”(Defender)式通用飞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配合摩洛哥陆军地面部队行动的摩洛哥空军贝尔-212和“美洲狮”(puma)直升机机群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列队接受检阅的“波利萨里奥阵线”部队,图中可见多门架设在越野车和皮卡车上的ZPU-23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使用苏式轻武器的“波利萨里奥阵线”士兵

惨痛的现实让摩洛哥意识到西撒哈拉战事的严峻性,此后摩洛哥开始大举增兵,并且增购军备,其中就包括了从法国购买的30架幻影-F1CH型战斗机(之后又追加购买了14架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幻影-F1EH型)以及24架“阿尔法喷气”(机体编号从225到249)。相比起出师不利的幻影-F1CH(早在交付不久的1979年8月2日,1架执行空中遮断打击任务的该型机被ZPU-23击落),作为教练/攻击机的“阿尔法喷气”显然更适合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些飞机被部署在位于摩洛哥北部的梅克内斯(Meknes)空军基地,并且被分成了2个不同的单位,交替执行训练和对地攻击的任务。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荒漠地带上空进行巡逻飞行的摩洛哥空军“阿尔法喷气”三机编队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一架被击落的摩洛哥空军幻影-F1系列战斗机残骸,机上的摩洛哥空军徽章清晰可见

通常情况下,在实战中为了更好的配合“阿尔法喷气”作战,摩洛哥空军会派出OV-10A与其一同投入战场,利用后者留空时间长的优势用以指示目标,之后由“阿尔法喷气”出动,对战场上的各种目标进行打击。这种源自于美军航空兵在越南战场应用的战术在西撒哈拉战场一度颇为奏效。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摩洛哥空军的OV-10A,机身下的挂点挂载了4个火箭发射巢和1个机枪吊舱,这些飞机大多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二手货

从1980年起,摩洛哥空军发现,“波利萨里奥阵线”部队手中的防空武器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导致摩洛哥空军在战场上的损失不断增加,而阿尔及利亚空军也开始活跃在边境和战场上,大大挤压了摩洛哥空军的活动空间。对于摩洛哥空军这样的小规模作战力量而言,哪怕仅仅是1架战斗机的损失都几乎是难以承受的。就在这段时间,“阿尔法喷气”也尝到了在西撒哈拉的“第一滴血”。1985年12月27日,一架“阿尔法喷气”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被击落,为摩洛哥空军惨痛的1985年划上了句号。“阿尔法喷气”机队的遭遇当然只是摩洛哥空军颓势的一个缩影,为了补充损失,摩洛哥还在积极向法国和美国求购先进战机。然而由于该国的财政状况过于糟糕,即使在接受了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援助的情况下,求购F-20“虎鲨”(Tigershark)和幻影-2000的计划依然打了水漂,仅仅是在1989年从美国海军手中获得了约12架假想敌部队的F-5E型战斗机。

虽然在1991年9月6日摩洛哥方面和“波利萨里奥阵线”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时至今日,摩洛哥依然无法在西撒哈拉地区取得完胜,“波利萨里奥阵线”也依然活跃在这一地区。如果仅仅从摩洛哥空军的西撒哈拉作战史来看,他们在战争中不可谓不尽力,但是他们的努力远远没有化作对战场的绝对统治,更谈不上左右战争态势。事实上这也正是很多小国空军的宿命——单纯依靠外购而堆砌出的各式装备无法使用作战需要,落后的指导思想也束缚了其发挥,个人或者一部分单位的奋战根本无法左右全局。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尔法喷气”本身也只不过是其中又一个并不突出的注脚。

(2)利比里亚内战

在美国支持下建国的利比里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来自美国的民主体制,但是却并没有能完善的运作起这套体制,尤其是军人势力不断干涉内政甚至直接发动政变形成军人独裁局面,导致利比里亚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多灾多难。

到了1989年,时任独裁者塞缪尔·多伊(Samuel Doe)已经无力维持其独裁统治,利比里亚局势再次出现动荡。就在利比里亚内战全面爆发后的1990年8月,为了尽早平息利比里亚国内局势,由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ECOWAS)的16个成员国共同发起成立了一支维和部队开进利比里亚境内,并且在之后与由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领导的“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NPFL)展开交战。其中,作为当时西非国家中军事实力(尤其是空军实力)较强的国家,尼日利亚成为了这支部队的主力,不仅担负起了总指挥,还派出了一支规模可观的部队参战,其中就包括了4架“阿尔法喷气”。在作战中,这些“阿尔法喷气”表现颇为抢眼,对包括泰勒本人的指挥部以及部署有炮兵阵地的罗伯茨国际机场(Roberts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内的一系列目标实施了空袭,效果颇好,连当时在战区采访的《纽约时报》记者也对此予以了好评。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利比里亚内战中被摧毁的罗伯茨国际机场航站楼

进入1992年后,总计有6架“阿尔法喷气”直接投入了对“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武装的打击,他们不断的活跃在战场上空,执行了一系列对公路节点、车辆、舰船等的攻击,甚至还执行了一系列夜间空袭行动(“阿尔法喷气”并没有装备先进的夜视设备)。其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战果之一,就是成功阻止了泰勒试图摧毁一系列关键桥梁以阻止进军的努力,保证了维和部队得以顺利占领这些桥梁。

根据统计,在整个利比里亚内战期间,尼日利亚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共完成了约3000架次对地支援任务飞行,并且无一被击落,仅仅有数架飞机被地面火力击中受伤。

(3)打击“博科圣地”

作为“伊斯兰国”在西非的分支之一,成立于2002年“博科圣地”(Boko Haram,全名为“致力传播先知教导及圣战人民军”,People Committed to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ophet's Teachings and Jihad)武装组织一直让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等一系列西非国家头疼不已,进入2011年后,该组织在其他地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尼日利亚境内发动了多次大规模袭击,甚至占领了数十座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边境城市。

为了有效打击“博科圣地”武装,尼日利亚空军和喀麦隆空军都投入了为数不少的作战飞机,而且他们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阿尔法喷气”。为了弥补飞机数量上的不足,尼日利亚空军对原有的24架被封存的“阿尔法喷气”中的13架进行升级,并且又购买了一批民间使用的“阿尔法喷气”进行改进升级。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准备起飞进行空中巡逻的1架喀麦隆空军“阿尔法喷气”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起飞前对照地图确认任务细节的喀麦隆空军飞行员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座机前进行任务说明的尼日利亚空军飞行员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飞行中的1架尼日利亚空军“阿尔法喷气”

在行动中,两国空军都将“阿尔法喷气”的挂载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中尼日利亚空军甚至为其配备了包括18联装68毫米火箭发射巢、250磅炸弹和27/30毫米航炮吊舱在内的一系列武器,这样的武器组合在打击以皮卡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武装分子的战斗中被证明非常有效。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1发未爆的68毫米火箭弹弹体

不过,虽然“博科圣地”武装并没有空军,但是其掌握的一些防空火器依然可以对低空飞行的攻击机构成严重威胁。2014年9月11日,1架尼日利亚空军的“阿尔法喷气”在尼日利亚孔杜加(Konduga)地区执行对地支援任务时被“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击落。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博科圣地”宣传视频中出现的被击落“阿尔法喷气”残骸,尼日利亚空军机徽清晰可见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疑似“阿尔法喷气”机上安装的“拉扎克”发动机残骸

虽然遭遇到过挫折,但是“阿尔法喷气”依然表现活跃。就在2016年1月,尼日利亚空军发动了“伽玛-雅佳行动”(Operation Gama-Aiki),对盘踞在尼日利亚东北部的“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发动进攻。此战中,“阿尔法喷气”再次披挂上阵,在一架尼日利亚空军“空中国王”A350i情报搜集飞机的指示下,在博尔诺(Borno)省对隐藏在灌木丛中的武装分子展开了空袭。根据初步统计,此战共计炸死至少15名武装人员,并且同时摧毁了至少7辆丰田“海拉克斯”(Hilux)皮卡。事后尼日利亚空军官方宣称,这一行动表明,尼日利亚空军已经有能力完全挫败武装分子的行动。

“法兰西巡逻兵”的坐骑

作为世界上最老牌,也是最闻名遐迩的飞行表演队之一,“法兰西巡逻兵”以其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艺和精巧的飞行动作设计,在全世界的天空中留下了无数倩影。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为这些法国空军的精英飞行员配备一型性能优异的表演机,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进入喷气时代后,“法兰西巡逻兵”先后经历了多次换装,最早使用的美制F-84G型战斗轰炸机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法国人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不过好在这样的尴尬仅仅持续了2年,在战后废墟上继续蓬勃发展起来的法国航空工业为“法兰西巡逻兵”提供了各型高性能表演机,无论是“暴风”(Ouragan)、“神秘”(Mystery)IV还是“教师”,这些飞机都为“法兰西巡逻兵”扬名立万做出了突出贡献。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编队起飞的4架F-84G表演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进行地面测试的“暴风”表演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排成9机编队表演的“神秘”IV表演机,机翼上涂有法国国旗图案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云间穿梭的“教师”表演机3机编队

作为“法兰西巡逻兵”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表演机之一,虽然“教师”机体轻巧,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飞行动作,颇受飞行员的喜爱,但是到1980年左右,由于多年高强度的使用,“教师”机体已经老旧不堪,而且在1980年当年,2架“教师”表演机在表演倒立同步机动(synchronized inverted maneuver)的过程中发生相撞,造成2名飞行员当场丧生的悲剧,在当年,法国空军正式决定为“法兰西巡逻兵”挑选新一代表演机。

在当时的西方各国中,使用高性能战斗机作为表演机还是相当普遍的,不过作为当时法国空军最新锐的战斗机,“幻影”(Mirage)2000尚未完成整个试飞流程,而“幻影”F1则性能平平,因此都没有被选中。而当时已经在法国空军服役多年的“阿尔法喷气”由于其较为出色的机动性和可靠性,最终成为新一代的表演机。就在1980年9月16日,“教师”完成了其谢幕演出,之后“法兰西巡逻兵”的“阿尔法喷气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侧飞的1架“阿尔法喷气”表演机,可以清晰观察到其机腹的图案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带有“阿尔法喷气”表演机图案的“法兰西巡逻兵”官方臂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4年10月,为了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法兰西巡逻兵”曾经与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造访中国,参加在当年举行的珠海航展,并且在北京、珠海和香港等地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表演,给中国的航空迷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视觉盛宴。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在北京南苑机场停机坪列队准备起飞的8架“阿尔法喷气”表演机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正在以钻石形编队飞跃长城上空的8架“阿尔法喷气”表演机,8架飞机在天空中喷出了法国国旗图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法兰西巡逻兵”迎来了新一任指挥官,不过和之前所不同,这名侦察机飞行员出身的维吉尼·盖特(Virginie Guyot)少校是一名女性飞行员。盖特之前作为法国空军第33“萨瓦”(Savoie)联队第2侦察机中队的一名资深飞行员,在乍得、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之后在2009年晋升少校,并且调入“法兰西巡逻兵”,成为该队有史以来第一名女性成员,并且在之后升任指挥官。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三)

站在表演机前的盖特,飞行服上的“法兰西巡逻兵”徽章清晰可见

不过,在多年的训练和表演过程中,“法兰西巡逻兵”的“阿尔法喷气”表演机也蒙受了几次事故,造成了多次机毁人亡的惨剧:

1、1981年,1架“阿尔法喷气”在普罗旺斯大区埃克斯(Aix en Provence)以北附近坠毁,飞行员未及跳伞当场身亡;

2、1982年,在萨隆(Salon)空军基地的一次表演排练中,作为单机表演机的8号机坠毁;

3、1983年,在尼奥尔(Niort)的一次飞行表演中,2架表演机在进行双4机编队对冲表演过程中相撞坠毁,2名飞行员均及时弹射逃生,但是由于伤势过重,最终武里亚米(Vuillamy)中尉不治身亡;

4、1987年,在安纳马斯(Annemasse)举行的航展上,2架表演机在进行表现时相撞坠毁,所幸无人伤亡;

5、1991年,在一次海上飞行中发生2机相撞事故,1名飞行员丧生,另外一名成功弹射生还;

6、1992年,在萨隆(Salon)空军基地的一次表演排练中,1架单机坠毁。飞行员在坠毁前操纵飞机避开了附近的一条铁路线,但是由于弹射高度过低,最终落地后不治身亡;

2010年,1架表演机在普朗德迪约机场(Plan de Dieu Airport)附近坠毁,飞行员弹射生还。

从首飞开始算起到现在,“阿尔法喷气”这位老兵已经年过不惑,同时期的战斗机已经大多退出现役,而它还一直活跃在一些国家上空,这算得上是对其价值的最大肯定,或许属于它的蓝天传奇还远没有结束……未完

涅槃的铁十字之翼——战后德国军用飞机发展简史(十二)

来源《舰载武器》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