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 十字碑。/ 丹陽九里季子廟


他非常欣賞齊國大夫晏嬰(即晏子),對他說:"您應當儘快將封邑與政權交還給齊君。無邑無政,才能免除災禍。齊國的政權將要有變化,在這之前,齊國政壇還會亂一陣子。"

晏子聽從季札的建議,通過陳桓子辭職了,並將名下的封邑,統統歸還給了齊君,他也因此在後來欒氏和高氏發動的禍亂中倖免於難。

離開齊國,季札前往鄭國出使,與鄭國大夫子產一見如故。

季札贈送子產一批白色生絹,子產回贈他幾件麻布服裝。

季札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奢侈,禍亂將因此而生,政權將交到您的手上。先生主政,當謹慎地以禮處事。否則,鄭國將要敗亡。"

下一站是衛國,季札對衛國大夫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人都非常欣賞,他說:"衛國多君子,國家不會有什麼患難。"

後來,衛國果然是諸侯國中留存最久的,直到秦二世時才最終被滅。

季札從衛國過道入晉,中途準備留宿於戚邑。戚邑,是衛國大夫孫文子(孫林父)的封邑。三年前,衛國政壇變亂,孫氏獲罪被逐,孫林父以其封邑投靠晉國,獲得晉國保護並就此留在戚邑。

當他聽到戚邑城內傳來一陣陣鐘鼓樂聲,說:"怪啊!無德而變亂,必受誅戮。他獲罪於君而居留此地,害怕還來不及,卻因何而作樂呢?他待在此地有如燕子築巢於帳幕之上,隨時或可傾覆。何況衛獻公尚未下葬,難道可以行樂嗎?"

言畢,季札未作停留,徑直離去。

季札的話,傳到了孫文子的耳中,孫氏是個聰明人,暗自警醒,從此再也玩賞音樂舞蹈了。

季札來到晉國,非常看好晉國大夫趙文子、韓宣子和魏獻子。

他說:"晉國的政權大概就集於這三家吧。"

他同時非常欣賞晉大夫叔向。將要離開的時候,季札對叔向說:"您務必好自為之!晉君奢侈而國多良臣,大夫皆富有,政權將會落入大夫手中。您性格直爽,遇事務必多加思考,以免於禍亂。"

季札說的這些話,後來都一一應驗了。從這些記載來看,他是一個絕頂的政治高手。

▲ 丹陽九里季子廟

他為什麼三讓?

既然季札是有很多人擁護的,父親、哥哥們也是誠心把王位給他的,他也有這個能力當王,為什麼堅決不繼承王位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吳王國的“王”,是什麼性質。

在周王朝轄區內,“王”只有一個,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諸侯國都是他的屬國,國君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爵位。

諸侯國頂多就是稱“霸”,比如齊桓公,實力變強後會盟諸侯,在眾多諸侯的見證下自稱霸主,還要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

其他稱“王”的,都是蠻夷君長和戎狄首領。如與周室關係較疏的徐、楚、吳、越四國,以及呂王、豐王等戎狄首領。

這些都是僭稱為王,相當於自封為天子,不被周王(周天子)和各諸侯國所承認,在中原各國的史籍裡它們的爵位還都是子爵,都是楚子、徐子、吳子、越子。雖然四國自封為楚天子、徐天子、吳天子、越天子。

吳國很糾結,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和周王室同出一源,另一方面又想過過天子的癮。

季札的父親壽夢就抵抗不了當“王”的誘惑,國力一強,就迫不及待的宣佈:我就是“王”!

他臨終前,把最有號召力,最有能力的季札叫過來:你要做一個“王”的男人!

季札都要哭了:爸爸,我太難了!我的專業是“周禮”啊!

是啊,對於崇尚周禮的季札來說,是嚴重的違禮。季札成名就是禮,他如果繼承王位,以後就是“兩面人”的形象了。

所以,季札出使列國,也沒法到周朝首都洛邑(洛陽)覲見周天子。因為見了不知道怎麼說話。

他是一個很堅持價值觀的人。

正是因為季札對周禮的恪守,孔子才會特別尊敬季札,親自書寫了季子碑文:“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君子,這是孔子對季子的致敬!

也是對他,最高的讚美。

季札“三讓王位”的經過,大致是這樣:


春秋時代的吳國,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諸樊,二兒子餘祭,三兒子餘眛,季札是壽夢最小的兒子。壽夢認為季札在諸子中最有學問,於是在臨終前想把王位傳給季札。面對國君之位的巨大誘惑,季札認為不合適,拒絕接受父親的這個決定,把王位給讓出去了。


壽夢無奈,只好把王位傳給諸樊——這是季札的第一次謙讓王位。


諸樊繼位之後,主持了父親的喪禮,又為父親守了喪。前559年,諸樊在守喪兩年後除喪,就提出讓位於給季札。季札表示拒絕,他說:"當年曹宣公死後,曹國國內和諸侯國都不擁擠曹成公,想立子臧為君,結果子臧離開曹國以避讓,以此成全了曹成公。君子稱子臧為'能守節'。您是先君嫡長子,理當繼承君位,誰敢違逆?據有一國,這不是我的志向節操。季札雖不才,但是願意像子臧那樣,不失去自己的節操。"


諸樊堅持讓國,季札乾脆拋棄家業,跑去野外耕種謀生,諸樊這才作罷,——這是季札的第二次謙讓王位。


十三後年諸樊死了,遺命由大弟餘祭繼承王位。諸樊這樣安排的意思,是想用兄終及弟的辦法,最後再把王位傳給季札,這樣季札也不好再繼續推脫,由此來實現父親的遺願。過了十七年餘祭死了,傳位於老三餘眛。四年後,餘眛也死了,這下季札無論如何也要繼位了吧,沒想到季札竟然直接逃走了。


吳國人看到這種情況,就立了餘眛的兒子僚做吳國的國君——這是季札的第三次謙讓王位。


國君之位,意味著至高無上、對全體國民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意味著施展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意味著奢侈精美舒適的物質享受,意味著諸侯往來中尊崇的地位,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這位季札竟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假使說第一次還是虛情假意的話,他連續了三次,可謂是真心的讓。


我們在研究季子文化的時候,就要從多角度看這些記載,多問幾個為什麼。


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為什麼他的爸爸這麼推崇他?


季札的幾個哥哥能力也很強,為什麼也要爭先恐後的讓王位給他?


為什麼他堅持不幹?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季子的層次


季札在幾個兄弟中,格外與眾不同。


老大諸樊、老二餘祭、老三餘眛,都是不服就乾的武人,一言不合就拿刀子上戰場。特別是老大,前548年率軍討伐楚國,親自肉搏,戰死軍中。老二餘祭和越國打仗,抓了不少俘虜,結果被俘虜刺死。


而老四季札的專業是《周禮》。


季札的專業層次有多高?我們來看一看《左傳》中季札出使中原各國的記載。


前544年,吳國派大夫季札出訪各國,第一站是魯國。


我們都知道,魯國是當時對文化傳承保護得最好的國家。


虞、夏、商、週四代之樂舞,盡由周室授之魯國,一系列上古樂舞只在魯國可以遍覽。


季札到了魯國,誠懇的提出欣賞周樂的請求,魯國同意了,估計也是想鎮一下這個來自蠻夷之邦的大夫。


魯國的皇家樂隊首先呈上《周南》與《召南》,就是今天《詩經·國風》中的兩首,以樂舞的形式演奏給貴賓欣賞。歌畢,季札讚歎道:"

美哉!始基之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意思是:"點個贊啊!太雄渾弘偉了!周王一統天下,建立了基業,但大業尚未完成,百姓雖辛勞而無怨。"


魯國的樂官交換了一下眼神,接下來演奏了《邶風》、《鄘風》和《衛風》,這四個高難度的節目演奏剛結束,季札就評論道:"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意思是"美好而深沉,憂愁而不困惑。我聽說衛康叔和衛武公便是這樣的品德,這就是《衛風》所欲表達的吧!"


魯國的樂官拿出絕活,為其演奏《王風》(周室洛邑王城之樂曲),季札聽完很感嘆,點評:"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意思是"好聽好聽!這裡面透著一股思慮,但音樂裡面卻沒有恐懼,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之後所作吧!"


樂官們表演了歌唱節目《鄭風》,季札說:"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意思是"哎呦不錯哦!但這歌裡全講的男女瑣碎之事,百姓都不談正事,過一天算一天的,這大概會是鄭國先於其他國家滅亡的原因吧!"


孔子說過"鄭聲淫"是靡靡之音,應予拋棄一類的觀點,觀點和季札驚人一致。


接下來演唱的是《齊風》,季札說:"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意思是"贊啊!氣勢恢弘啊,這是大國之聲啊!堪為東海諸國之表率,大概是姜太公的國家吧!其國運不可估量啊,來來來,告訴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演唱《豳風》,季札說:"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意思是"美啊,浩蕩而博大!歡樂而正氣,大概是表現周公東征吧!"周初有管、蔡之亂,周公旦東征三年平定叛亂(周公旦,魯國的開國老祖宗)


聽了《秦風》,季札說:"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意思是這就是所謂'夏聲',來自西方的聲音。夏者大也,大到了極點,當屬周之舊樂!


聽了《魏風》,季札說:"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


意思是“美啊,宏大而婉和,艱難而流暢,要是這地方順利發展,肯定能有出息。”


聽了《唐風》,季札說:"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其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


意思是“思慮幽深,大概是描述堯之後裔的生活吧,這是一首穿越時光的歌聲啊,讓我聽到了堯的美德,之後,又誰能如此啊?”


聽了《陳風》,季札說:"國無主,其能久乎!"


意思是“國無君主,國運難以持久”。五十多年前,陳國曾亡於楚莊王之手,後雖復國,卻成楚之附庸。


《鄶風》以下,季札未作點評。


演奏到了《小雅》,季札又開口了:"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


意思是“美啊,追思文、武之德,而無叛逆之心。雖有怨恨,而不言說。周德漸衰,而遺民猶在啊。”


聽了《大雅》,季札說:"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意思是“如同大海一般的廣闊啊,潮起潮落,主題卻是那麼的正直無屈,展現的正是文王之德啊。”


聽了《頌》,季札說:"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悉,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季札非常喜歡《頌》之樂曲,用了大段篇幅來讚揚它,其大意是:厲害了!正直而不倨傲,婉轉而不屈撓,親近而不逼近,居遠而不離心,遷流而不混亂,反覆而不厭倦,哀而不傷,樂而不荒,常用之而不匱乏,雖寬廣而不張揚,常施捨而不浪費,雖索取而不貪婪,靜而不止,行而不蕩。五音調和,八風平順。節奏有度,樂器有序,正如同盛德之人所具有的特徵。


然後,魯國的樂官表演的樂舞越來越難,《象箾》與《南籥》兩首,季札聽了說:

"美啊!然而有所遺憾。"《象箾》與《南籥》是頌揚周文王的,文王時期天下尚未一統,所以季札說"猶有憾"。


表演《大武》,《大武》頌揚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季札說:"贊啊!周朝的盛德,大概就是如此吧!


表演《韶濩》,季札說:"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意思是“如聖人之弘大,但包含慚愧,即便是聖人也有所為難。《韶濩》是商湯之樂,季札此言有可能指商湯伐紂為以下犯上,故有所慚愧。”


表演《大夏》,季札說:"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意思是“美啊,勤勞而不自以為有德,若非大禹,誰又能做到呢?”


表演《韶箾》,季札說:"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意思是“偉大的舜啊,品德到了極致的水準了!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又如大地無所不承載。再大的德行,於此也無可增加了。觀止於此,假如還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敢再請求觀看了。”


春秋的史官都有點惜墨如金,但這次魯國認真把這段“季子觀禮”的經過全程記錄下來,應該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季札。


魯國一向認為自己的文化人,經常看不起你、看不起他的,過去經常在記錄歷史的時候罵吳國是蠻夷之邦。好比現在突然有一個來自巴布新幾內亞的土人,坐在維也納最高級的音樂廳,竟然聽什麼音樂都能報出曲名,還點評得頭頭是道,這不讓人驚恐麼?


如今魯人這麼崇拜季札,那麼,吳國人呢?


一般來說,文化層次低的,對教授、博士級別的人物,都有著小心翼翼的尊敬。季札出生王族,在文化上和周圍的人明顯拉開了幾個等級,所以不管是不是真心實意讓位,都會把季札推出來謙讓一番。


袁世凱稱帝的時候,都要向孔子後人禮讓好幾番,表明自己是配不上這個位子的。


在吳國,季札就是一個貴族的標杆,很多人誠心誠意的擁護他。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季札的水平


季札有沒有政治能力呢?


《左傳》記載,在魯國,他會見了執政大夫叔孫穆子(叔孫氏,名豹,諡穆),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隨後,季札對叔孫穆子提了一番個人忠告,他說:"你恐怕不會得以善終的!因為您崇尚善良卻不能選拔賢人。我聽說君子之責主要在於擇人而用。您是魯國宗卿,主持國家政務,若不能謹慎地舉拔賢人,又如何勝任得了呢?將來必將因此蒙禍!"


季札與叔孫穆子初次見面便說對方不得善終,一方面說明他是個直男,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很有眼光,套路咱全懂。


出使魯國結束之後,季札來到齊國訪問。


他非常欣賞齊國大夫晏嬰(即晏子),對他說:"您應當儘快將封邑與政權交還給齊君。無邑無政,才能免除災禍。齊國的政權將要有變化,在這之前,齊國政壇還會亂一陣子。"


晏子聽從季札的建議,通過陳桓子辭職了,並將名下的封邑,統統歸還給了齊君,他也因此在後來欒氏和高氏發動的禍亂中倖免於難。


離開齊國,季札前往鄭國出使,與鄭國大夫子產一見如故。


季札贈送子產一批白色生絹,子產回贈他幾件麻布服裝。


季札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奢侈,禍亂將因此而生,政權將交到您的手上。先生主政,當謹慎地以禮處事。否則,鄭國將要敗亡。"


下一站是衛國,季札對衛國大夫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人都非常欣賞,他說:"衛國多君子,國家不會有什麼患難。"


後來,衛國果然是諸侯國中留存最久的,直到秦二世時才最終被滅。


季札從衛國過道入晉,中途準備留宿於戚邑。戚邑,是衛國大夫孫文子(孫林父)的封邑。三年前,衛國政壇變亂,孫氏獲罪被逐,孫林父以其封邑投靠晉國,獲得晉國保護並就此留在戚邑。


當他聽到戚邑城內傳來一陣陣鐘鼓樂聲,說:"怪啊!無德而變亂,必受誅戮。他獲罪於君而居留此地,害怕還來不及,卻因何而作樂呢?他待在此地有如燕子築巢於帳幕之上,隨時或可傾覆。何況衛獻公尚未下葬,難道可以行樂嗎?"


言畢,季札未作停留,徑直離去。


季札的話,傳到了孫文子的耳中,孫氏是個聰明人,暗自警醒,從此再也玩賞音樂舞蹈了。


季札來到晉國,非常看好晉國大夫趙文子、韓宣子和魏獻子。


他說:"晉國的政權大概就集於這三家吧。"


他同時非常欣賞晉大夫叔向。將要離開的時候,季札對叔向說:"您務必好自為之!晉君奢侈而國多良臣,大夫皆富有,政權將會落入大夫手中。您性格直爽,遇事務必多加思考,以免於禍亂。"


季札說的這些話,後來都一一應驗了。從這些記載來看,他是一個絕頂的政治高手。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 丹陽九里季子廟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他為什麼三讓?


既然季札是有很多人擁護的,父親、哥哥們也是誠心把王位給他的,他也有這個能力當王,為什麼堅決不繼承王位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吳王國的“王”,是什麼性質。


在周王朝轄區內,“王”只有一個,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諸侯國都是他的屬國,國君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爵位。


諸侯國頂多就是稱“霸”,比如齊桓公,實力變強後會盟諸侯,在眾多諸侯的見證下自稱霸主,還要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


其他稱“王”的,都是蠻夷君長和戎狄首領。如與周室關係較疏的徐、楚、吳、越四國,以及呂王、豐王等戎狄首領。


這些都是僭稱為王,相當於自封為天子,不被周王(周天子)和各諸侯國所承認,在中原各國的史籍裡它們的爵位還都是子爵,都是楚子、徐子、吳子、越子。雖然四國自封為楚天子、徐天子、吳天子、越天子。


吳國很糾結,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和周王室同出一源,另一方面又想過過天子的癮。


季札的父親壽夢就抵抗不了當“王”的誘惑,國力一強,就迫不及待的宣佈:我就是“王”!


他臨終前,把最有號召力,最有能力的季札叫過來:你要做一個“王”的男人!


季札都要哭了:爸爸,我太難了!我的專業是“周禮”啊!


是啊,對於崇尚周禮的季札來說,是嚴重的違禮。季札成名就是禮,他如果繼承王位,以後就是“兩面人”的形象了。


所以,季札出使列國,也沒法到周朝首都洛邑(洛陽)覲見周天子。因為見了不知道怎麼說話。


他是一個很堅持價值觀的人。


季札三讓王位?孔子在江蘇丹陽延陵留下塊“十字碑”,道出了真相


正是因為季札對周禮的恪守,孔子才會特別尊敬季札,親自書寫了季子碑文:“嗚呼,有吳延陵君子之墓”


君子,這是孔子對季子的致敬!


也是對他,最高的讚美。


演唱《豳風》,季札說:"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

意思是"贊啊!氣勢恢弘啊,這是大國之聲啊!堪為東海諸國之表率,大概是姜太公的國家吧!其國運不可估量啊,來來來,告訴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接下來演唱的是《齊風》,季札說:"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孔子說過"鄭聲淫"是靡靡之音,應予拋棄一類的觀點,觀點和季札驚人一致。

意思是"哎呦不錯哦!但這歌裡全講的男女瑣碎之事,百姓都不談正事,過一天算一天的,這大概會是鄭國先於其他國家滅亡的原因吧!"

樂官們表演了歌唱節目《鄭風》,季札說:"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意思是"好聽好聽!這裡面透著一股思慮,但音樂裡面卻沒有恐懼,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之後所作吧!"

魯國的樂官拿出絕活,為其演奏《王風》(周室洛邑王城之樂曲),季札聽完很感嘆,點評:"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意思是"美好而深沉,憂愁而不困惑。我聽說衛康叔和衛武公便是這樣的品德,這就是《衛風》所欲表達的吧!"

魯國的樂官交換了一下眼神,接下來演奏了《邶風》、《鄘風》和《衛風》,這四個高難度的節目演奏剛結束,季札就評論道:"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意思是:"點個贊啊!太雄渾弘偉了!周王一統天下,建立了基業,但大業尚未完成,百姓雖辛勞而無怨。"

魯國的皇家樂隊首先呈上《周南》與《召南》,就是今天《詩經·國風》中的兩首,以樂舞的形式演奏給貴賓欣賞。歌畢,季札讚歎道:"美哉!始基之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季札到了魯國,誠懇的提出欣賞周樂的請求,魯國同意了,估計也是想鎮一下這個來自蠻夷之邦的大夫。

虞、夏、商、週四代之樂舞,盡由周室授之魯國,一系列上古樂舞只在魯國可以遍覽。

我們都知道,魯國是當時對文化傳承保護得最好的國家。

前544年,吳國派大夫季札出訪各國,

第一站是魯國。

季札的專業層次有多高?我們來看一看《左傳》中季札出使中原各國的記載。

而老四季札的專業是《周禮》。

老大諸樊、老二餘祭、老三餘眛,都是不服就乾的武人,一言不合就拿刀子上戰場。特別是老大,前548年率軍討伐楚國,親自肉搏,戰死軍中。老二餘祭和越國打仗,抓了不少俘虜,結果被俘虜刺死。

季札在幾個兄弟中,格外與眾不同。

為什麼他堅持不幹?

季札的幾個哥哥能力也很強,為什麼也要爭先恐後的讓王位給他?

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為什麼他的爸爸這麼推崇他?

我們在研究季子文化的時候,就要從多角度看這些記載,多問幾個為什麼。

國君之位,意味著至高無上、對全體國民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意味著施展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意味著奢侈精美舒適的物質享受,意味著諸侯往來中尊崇的地位,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這位季札竟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假使說第一次還是虛情假意的話,他連續了三次,可謂是真心的讓。

吳國人看到這種情況,就立了餘眛的兒子僚做吳國的國君——這是季札的第三次謙讓王位。

十三後年諸樊死了,遺命由大弟餘祭繼承王位。諸樊這樣安排的意思,是想用兄終及弟的辦法,最後再把王位傳給季札,這樣季札也不好再繼續推脫,由此來實現父親的遺願。過了十七年餘祭死了,傳位於老三餘眛。四年後,餘眛也死了,這下季札無論如何也要繼位了吧,沒想到季札竟然直接逃走了。

諸樊堅持讓國,季札乾脆拋棄家業,跑去野外耕種謀生,諸樊這才作罷,——這是季札的第二次謙讓王位。

諸樊繼位之後,主持了父親的喪禮,又為父親守了喪。前559年,諸樊在守喪兩年後除喪,就提出讓位於給季札。季札表示拒絕,他說:"當年曹宣公死後,曹國國內和諸侯國都不擁擠曹成公,想立子臧為君,結果子臧離開曹國以避讓,以此成全了曹成公。君子稱子臧為'能守節'。您是先君嫡長子,理當繼承君位,誰敢違逆?據有一國,這不是我的志向節操。季札雖不才,但是願意像子臧那樣,不失去自己的節操。"

壽夢無奈,只好把王位傳給諸樊——這是季札的第一次謙讓王位。

春秋時代的吳國,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諸樊,二兒子餘祭,三兒子餘眛,季札是壽夢最小的兒子。壽夢認為季札在諸子中最有學問,於是在臨終前想把王位傳給季札。面對國君之位的巨大誘惑,季札認為不合適,拒絕接受父親的這個決定,把王位給讓出去了。

季札“三讓王位”的經過,大致是這樣:

▲ 十字碑。/ 丹陽九里季子廟


出使魯國結束之後,季札來到齊國訪問。

季札與叔孫穆子初次見面便說對方不得善終,一方面說明他是個直男,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很有眼光,套路咱全懂。

隨後,季札對叔孫穆子提了一番個人忠告,他說:"你恐怕不會得以善終的!因為您崇尚善良卻不能選拔賢人。我聽說君子之責主要在於擇人而用。您是魯國宗卿,主持國家政務,若不能謹慎地舉拔賢人,又如何勝任得了呢?將來必將因此蒙禍!"

《左傳》記載,在魯國,他會見了執政大夫叔孫穆子(叔孫氏,名豹,諡穆),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季札有沒有政治能力呢?

在吳國,季札就是一個貴族的標杆,很多人誠心誠意的擁護他。

袁世凱稱帝的時候,都要向孔子後人禮讓好幾番,表明自己是配不上這個位子的。

一般來說,文化層次低的,對教授、博士級別的人物,都有著小心翼翼的尊敬。季札出生王族,在文化上和周圍的人明顯拉開了幾個等級,所以不管是不是真心實意讓位,都會把季札推出來謙讓一番。

如今魯人這麼崇拜季札,那麼,吳國人呢?

魯國一向認為自己的文化人,經常看不起你、看不起他的,過去經常在記錄歷史的時候罵吳國是蠻夷之邦。好比現在突然有一個來自巴布新幾內亞的土人,坐在維也納最高級的音樂廳,竟然聽什麼音樂都能報出曲名,還點評得頭頭是道,這不讓人驚恐麼?

春秋的史官都有點惜墨如金,但這次魯國認真把這段“季子觀禮”的經過全程記錄下來,應該是發自肺腑的佩服季札。

意思是“偉大的舜啊,品德到了極致的水準了!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又如大地無所不承載。再大的德行,於此也無可增加了。觀止於此,假如還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敢再請求觀看了。”

表演《韶箾》,季札說:"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意思是“美啊,勤勞而不自以為有德,若非大禹,誰又能做到呢?”

表演《大夏》,季札說:"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意思是“如聖人之弘大,但包含慚愧,即便是聖人也有所為難。《韶濩》是商湯之樂,季札此言有可能指商湯伐紂為以下犯上,故有所慚愧。”

表演《韶濩》,季札說:"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

表演《大武》,《大武》頌揚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季札說:"贊啊!周朝的盛德,大概就是如此吧!

然後,魯國的樂官表演的樂舞越來越難,《象箾》與《南籥》兩首,季札聽了說:"美啊!然而有所遺憾。"

《象箾》與《南籥》是頌揚周文王的,文王時期天下尚未一統,所以季札說"猶有憾"。

季札非常喜歡《頌》之樂曲,用了大段篇幅來讚揚它,其大意是:厲害了!正直而不倨傲,婉轉而不屈撓,親近而不逼近,居遠而不離心,遷流而不混亂,反覆而不厭倦,哀而不傷,樂而不荒,常用之而不匱乏,雖寬廣而不張揚,常施捨而不浪費,雖索取而不貪婪,靜而不止,行而不蕩。五音調和,八風平順。節奏有度,樂器有序,正如同盛德之人所具有的特徵。

聽了《頌》,季札說:"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悉,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意思是“如同大海一般的廣闊啊,潮起潮落,主題卻是那麼的正直無屈,展現的正是文王之德啊。”

聽了《大雅》,季札說:"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意思是“美啊,追思文、武之德,而無叛逆之心。雖有怨恨,而不言說。周德漸衰,而遺民猶在啊。”

演奏到了《小雅》,季札又開口了:"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

《鄶風》以下,季札未作點評。

意思是“國無君主,國運難以持久”。五十多年前,陳國曾亡於楚莊王之手,後雖復國,卻成楚之附庸。

聽了《陳風》,季札說:"國無主,其能久乎!"

意思是“思慮幽深,大概是描述堯之後裔的生活吧,這是一首穿越時光的歌聲啊,讓我聽到了堯的美德,之後,又誰能如此啊?”

聽了《唐風》,季札說:"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其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

意思是“美啊,宏大而婉和,艱難而流暢,要是這地方順利發展,肯定能有出息。”

聽了《魏風》,季札說:"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

意思是這就是所謂'夏聲',來自西方的聲音。夏者大也,大到了極點,當屬周之舊樂!

聽了《秦風》,季札說:"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意思是"美啊,浩蕩而博大!歡樂而正氣,大概是表現周公東征吧!"周初有管、蔡之亂,周公旦東征三年平定叛亂(周公旦,魯國的開國老祖宗)。作者/小李探花愛讀書 編輯: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 孫國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