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在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自縊煤山之後,中國大地出現了最高權力的真空,就在這時候,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這三個最為傑出的軍事家,同時走上了歷史的前臺,而中國的命運也將掌握在這三個男人的手中。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公元1644年,中國大地上最精銳的三支力量: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以及多爾袞帶領的滿洲騎兵在山海關外展開大決戰。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由於對清軍入關助戰缺乏準備,李自成的大順軍一敗塗地,精銳盡失,整個中國乃至東亞的局勢由此開始驟然鉅變。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影響一:作為東亞的核心國家,中國的歷史出現政權大更迭

李自成戰敗之後,從此一蹶不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遭到重創,徹底淪為滿清的鷹犬。放眼整個中原大地,再沒有任何勢力可以與滿清力量相抗衡。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多爾袞所代表的滿清從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驟然間變成全國最強的勢力,具備了問鼎天下的能力,隨即多爾袞策馬揚鞭佔領北京,進而統治了整個中國,開創了大清王朝。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大清的建立,它的內政外交政策以及文化導向,迅速輻射向了朝鮮等藩國,以及近鄰日本,使他們不得不調整相應的內外政策,應對這個新興的中原強國。東亞的政治格局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崇禎皇帝自縊眉山之後,中國大地出現了政權控,

影響二:開疆擴土,奠定現代版圖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滿洲騎兵是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的騎兵,具有極強的開疆拓土能力。清王朝統一中原之後,立刻開始了征討天下的步伐,他們利用騎兵征伐、和親聯姻等方式,迅速擴大了清王朝的版圖,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雖然在後期清王朝丟失了許多疆土,但至少為後世提供了法理依據。

影響三:科學技術發展出現一個相當長的禁錮期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後金原本只是一個遊牧民族,人口稀少,文化相對中原落後。入關之後,面對龐大的漢人群體,以及遠遠領先於女真人的農耕文化,清王朝不得不推出了許多限制措施,比如大興文字獄,打擊漢族文人等等。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徹底扼殺了明朝後期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和剛剛嶄露頭角的資本主義萌芽,使中國孤立在了世界科技大變革之外,這也為後來鴉片戰爭的慘敗埋下了禍根。

影響四:閉關鎖國更加嚴重,沒有能夠邁向海洋強國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明朝初年,我國曾經有過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雖然中後期出現了海禁,但在明末的時候,民間以及官方與外界交流的次數越來越頻繁,著名的紅夷大炮便是通過海外採購獲得的。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李自成如果擊敗吳三桂和多爾袞,建立以中原農耕為主的政權,很有可能會廢除前朝對於海禁的政策,那麼中國將會再一次掀起下西洋的熱潮。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中國的航海技術在當時領先於世界,又有鄭和多次下西洋的經驗積累,那麼中國走向遠洋,成為海洋作者姚看江湖強國的可能性將不可避免。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然而,清朝的閉關鎖國,徹底將中國拘禁在了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狹小框架之內,不但從世界文明的頭把交椅上墜落,也逐漸被小弟日本所趕超。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立刻毫不留情地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又爆發了全面侵華戰爭。究其根源的的確確就在山海關這一戰。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在山海關一戰:決定了整個東亞的日後走勢

綜上所述,如果山海關一戰是以李自成為代表的中原農耕文化取勝,那麼明末所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雖然未必一定能成為像日不落帝國那樣的強國,但至少在鴉片戰爭的對決中,絕對不會像晚清那樣輸的慘不忍睹,甚至可以吊打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