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甘州,何時何因此名?清乾隆《甘州府志》總編纂鍾賡起在序言開頭說:“甘州之名曷昉乎?肇於宇文周公之相魏,改西涼州為甘州。或曰本甘凌山,或曰紺峻之訛‘甘浚’,猶‘刪’丹之訛‘山’也。大抵山下出泉,以甘泉取義者近是。”《府志·世紀·上》說:“西魏廢帝三年改西涼州為甘州。或曰以甘浚山名,或曰以甘泉名。”這就是說,“甘州”之名始於南北朝時期的西魏恭帝元年,公元紀年是554年。“甘州”之稱,因地而名。本地以“甘”命名者有“甘凌山”,有“紺峻”訛為“甘浚”山;山下出泉,以甘泉取義。其它文獻都有甘凌、甘浚和甘泉的記載,例:《府志·地理·山川》載:“甘浚山,城西南八十里。山下有泉,甘冽故名。”“甘浚谷,城西南八十里,俗名甘浚山口”“甘泉,城西南甘浚山下,有泉甘冽。又,城南門內亦有甘泉,清冽,北流出城。”“龍首山,城西北(山丹)三十里。一名甘凌山,又名甘峻山,山陰有泉。”此外,在有關史籍上還有“酒泉郡初治得,因泉甘似酒得名”和“地多甘草因名”。

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綜上所述,“甘州”稱謂的來由,不外是本地以“甘”字冠名的山、泉而成。

自554年設立甘州之後,以“甘州”為名的建制設撤頻繁,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甘州改為張掖郡;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張掖郡復改為甘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甘州為張掖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易張掖郡之名為甘州;唐德宗建中二年至唐玄宗大中二年(781-848年),甘州被吐蕃佔領;唐宣宗大中十年至北宋仁宗天聖六年(856-1028年),甘州為回鶻所據,設“甘州回鶻牙帳”;自北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五月至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的近兩百年間,甘州被西夏統治,期間設甘肅監軍司;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升甘州置甘肅路總管府,元至元五年(1268年)改為甘州路總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中興行省治所由寧夏府移至甘州,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為河西行省,旋改為甘肅行省,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銷;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甘州設立甘肅行中書省;明代,在甘州曾先後設置甘肅衛、甘州衛、甘州五衛等;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明代甘州衛為甘州府,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為止,甘州府建制正式存在186年。整個中華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2年間,再無以“甘州”命名的建制。2002年6月28日,隨著張掖地區撤改為張掖市,遂將原縣級張掖市撤改為甘州區。從而,此前銷聲90年的“甘州”又出現在社會變革的建制序列上。

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過去在不少文字載體或口語交流時,常有這樣的話:“張掖亦稱甘州”,“張掖古稱甘州”,“古甘州,今張掖”等,在很多人的概念上,似乎甘州要比張掖古老。從史志記載得知,“張掖”之名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而“甘州”之稱在公元五百五十多年之後才有的,兩者相差六百六十多年,誰前誰後,昭然若揭。

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甘肅張掖“甘州”名稱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