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勢連連 孫正義能否拯救軟銀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編譯 年雙渡)在日本,孫正義被譽為投資界的“巴菲特”。而今天很多人之所以知道孫正義,是因為他創建的日本軟銀集團成功投資了中國的阿里巴巴。

在美國,維權對沖基金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Management)令大多數公司老闆聞風喪膽。這家公司甚至曾經試圖驅逐推特的首席執行官傑克·多爾西。因為諸如此類的大膽舉動,所以它常被企業視為“野蠻人”。

現在,這個“野蠻人”入股了被稱為日本的“巴菲特”孫正義的軟銀集團。

有意思的是,孫正義向來以固執己見著稱,可埃利奧特管理公司也不是善茬兒——一家“深受其害”的德國公司曾稱其慣常採取的策略屬於“心理恐怖行動”。

針尖碰上了麥芒。“野蠻人”進了家門,這對2020年才過去一個季度、又趕上全球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的孫正義來說,到底是雪中送炭還是又一次打擊,現在依然是個未知數。

頹勢連連 孫正義能否拯救軟銀

圖為孫正義與粉絲在日本東京的軟銀通訊公司表參道旗艦店合影。CNSPHOTO提供

全年淨虧490億元 創39年來最差紀錄

4月13日,軟銀髮布了2019財年財報,其全年經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合880億元人民幣),且2019財年淨虧損達7500億日元(約合490億元人民幣)。

軟銀表示,虧損如此之大,皆因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軟銀表示,願景基金在2019財年的投資出現了1.8萬億日元(約合1176億元人民幣)的虧損。

這是軟銀在過去15年中的首次年度虧損,也是公司成立39年來的最大年度虧損。截至2019年年底,軟銀已經負債1730 億美元,其中接近一半的負債由旗下公司產生。

儘管軟銀在願景基金持有的股份僅佔集團總資產的13%左右,但該基金的運營正在引發一場信任危機。

在過去兩年中,孫正義將數十億美元押注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充滿了誘惑的願景當中:在機器學習技術、機器人技術和下一代電信領域的投資,將獲得數千億美元的經濟回報。但事實卻是,軟銀將數十億美元投資到了像WeWork、OpenDoor 和 Compass這樣的房地產公司,還有像 Brandless、 Wag 這樣的寵物用品企業和 DoorDash 這樣的直銷企業。

WeWork,堪稱孫正義投資歷程中的滑鐵盧。2019年,願景基金因對WeWork的處理方式欠妥導致其上市計劃流產,估值從逾400億美元降至約80億美元,大幅縮水。

今年2月底,兩年前願景基金花1億美元投資的美國知名電商平臺Brandless成為願景基金投資組合中首家倒閉的公司;3月底,願景基金投資高達20億美元的美國創業公司OneWeb申請破產保護,並解僱了約85%的員工。融資失敗,是壓倒OneWeb的最後一根稻草。據外媒報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大流行,導致OneWeb和軟銀之間的談判破裂,這也導致軟銀高達20億美元的投資付之東流。在此之前,OneWeb累計融資34億美元,其中包括軟銀的兩輪領投。

而這,還只是開始。據《福布斯》報道,軟銀決定凍結正在募資的願景基金二期(Vision Fund 2),並暫時不進行新的投資。今年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面對這樣的局面,孫正義只能拿出更多的股票用於質押。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孫正義在今年3月向多家銀行質押了多達60%的軟銀股份,作為對其數十億美元個人貸款的抵押品。

據觀察人士對日本證券備案文件的分析,在孫正義直接持有的軟銀4.62億股股票中,截至3月19日,向銀行質押的股票總額已攀升至2.8億股。

野蠻人來了 目的是什麼

就在此時,埃利奧特管理公司開始積極建倉軟銀股份。

有報道稱,埃利奧特管理公司購入了軟銀3%的股份,價值超過25億美元。孫正義在公佈軟銀的業績時曾表示:“感謝如此傑出的投資者加入我們。”

孫正義如此熱情不無道理,在埃利奧特入股消息的刺激下,軟銀疲軟的股價一度急升了7%。

然而《經濟學人》卻認為,這可能只是表象,埃利奧特管理公司可能已經瞄準了軟銀規模達990億美元的科技投資部門——願景基金。這才是其主要目標。

不過,對於最近頹勢連連的軟銀來說,也還是有好消息的:美國一位法官批准了軟銀的競爭對手T-Mobile以26億美元收購軟銀控股的移動運營商Sprint。這次併購將幫助軟銀擺脫約400億美元債務。不過之後有報道稱,T-Mobile可能想重新考慮這次交易。

即便有可能擺脫債務的困擾,軟銀的市值也遠低於其資產所蘊含的價值。《經濟學人》指出,該集團擁有阿里巴巴和英國芯片設計公司安謀(Arm)等非上市公司共計價值2700億美元的股份。在計入債務後,軟銀的股價較其公允價值有60%的折讓。為了縮窄差距,埃利奧特的老闆保羅·辛格正敦促軟銀回購多達200億美元的股票,並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經紀公司盛博的克里斯·萊恩表示,軟銀很可能會在完成出售Sprint的交易後回購股票,集團可能會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增補獨立董事,孫正義也不會再部署規模達108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二期。顯然,願景基金一期的爛攤子已令大型機構投資者望而卻步。

孫正義已經表示,可能會改用某小型基金開展投資。埃利奧特希望軟銀董事會成立一個新的委員會來指導願景基金的投資,因為孫正義先前在一些投資決策中沒有理會同事的反對意見。辛格可能會鼓動逐漸縮減該基金的規模。

如果軟銀的股價能夠繼續上揚,埃利奧特也許會直接套現退出,這要比迫使持有約1/4的軟銀股份、固執己見的孫正義實施改革容易得多。

但不來點招牌式的心理戰就抽身而退嗎?對於辛格來說,這好像不太可能。

扭轉頹勢 仗該怎麼打

孫正義在1981年創建了日本軟銀集團。

2016年10月,軟銀集團宣佈組建願景基金;2017年5月,該基金的首輪募集資金達到930億美元;2018年,願景基金又獲得50億美元的資金注入,其LP團隊包括軟銀集團、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阿聯酋Mubadala投資基金、蘋果公司、高通公司、富士康科技、夏普、拉里·埃裡森等。

願景基金成立兩年來,一期共投資了ARM、Uber、滴滴出行、頭條、WeWork、Cruise等超過70家全球企業,行業涵蓋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芯片、VR/AR、癌症檢測和基因診斷等前沿科技,以及汽車交通、物流、電子商務、外賣配送、互聯網金融、生態農業等消費領域,甚至還投資了房地產和寵物護理行業。

在願景基金成立的三年時間裡,孫正義一口氣累計投出了700億美元。這樣的投資總額比硅谷兩大投資巨頭——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銀湖合夥人(Silver Lake Partners)加在一起的投資金額都多。

不過,那些年軟銀集團也確實賺得不少。

根據2019年的相關數據顯示,願景基金一期累計投資已達71筆,投資金額達642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為62%。

此外,軟銀2018財年的年報顯示,願景基金在該財年盈利超過1.2萬億日元,同比增長300%以上。

應該說,軟銀集團是全世界最不缺錢的投資集團,其在投資過程中也必然會有大量的股東、董事會、顧問來影響決策。但《彭博商業週刊》卻表示,軟銀集團可以說是孫正義的“一言堂”。儘管他們也會請銀行家來幫他們出謀劃策,但最終行使決定權的人還是孫正義。

《彭博商業週刊》的文章稱,孫正義的投資策略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其一是“如果你不做我的盟友,我就去壯大你的競爭對手”。滴滴當年就拒絕過孫正義的投資,但孫正義表示,如果滴滴不接受其投資,他就會投資滴滴出行的競爭對手。最終,滴滴接受了孫正義50億美元的投資。孫正義還公開警告Uber,如果Uber不接受其投資,他就會去投資Uber的競爭對手Lyft。最終,孫正義用90億美元拿下了Uber15%的股份。其二,“錢不是問題,只要你能滿足我的要求”。孫正義是這樣做投資的,當他和企業家談判投資金額的時候,他給的錢比企業要的還多。在孫正義看來,只要一張支票,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投資界一直不看好孫正義的投資方式,軟銀對外部的投資總額早已超過其股票市值,也說明公司本身的價值並沒有那麼高。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軟銀公司並不被外界看好。

彼時的孫正義也表現出了少有的焦慮,他對媒體表示:“我在投資判斷上出了問題,目前正在深刻反省。”

而對孫正義來說,今年註定會是難熬的一年。

3月23日,軟銀宣佈了一項價值41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該計劃涉及出售部分資產以支撐軟銀的股價並減少債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軟銀集團準備出售價值140億美元左右的阿里巴巴股份來應對疫情的影響。

《彭博商業週刊》曾經這樣形容孫正義:日本大亨孫正義已經成為全球科技投資界的巴菲特。如今,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約1500億美元,比軟銀自身的市值還高(軟銀的股價已跌至四年來的低點,其市值只有510億美元)。

接下來,軟銀扭轉頹勢的這場戰役該怎樣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