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正題以前,先說個剛看到新聞,就是美國回來的科學家施一公主持的醫藥公司上市了,他和他的夫人成為第三大股東。科學家造富,不出意外,網上罵聲一片:一介書生,我就不信他能造富?回來就是沽名釣譽的;就是那個打著西湖大學的名號到處招搖撞騙的?哪裡是科學家,是專搞錢的科學家吧?人家是回來撈錢的……看看這些評論,我也只能用“呵呵”了!科學家不該有錢,誰該有錢呢?好吃懶做嫉賢妒能嗎?
接下來說正題。前面寫了兩篇關於留學生的稿子,其中一篇還在審核中,忍不住又想繼續寫寫,於是就有了今天的(三)。
我是一介小民,農民出身。說說我經歷的人和事兒。
小時候,同村的張三考上了大學,他的小學同班同學兼好友李四聽到消息,不屑一顧酸溜溜地說:“這有什麼難的?我是不稀(方言,不謝)考,要是我去考,也能考上了。”當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相信,李四是不屑去考,要是考,說不定也能考上。但是他不知道,就在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時候,他的好友張三數九寒天在透風撒氣的教室裡學到午夜一兩點,早晨還要六點起床跑早操上早課。就在他吃著熱乎乎的饅頭喝著粥的時候,他的好友張三隻能嘴裡咀嚼著難以下嚥的不熟的饅頭和從家裡帶去的冷冰冰的疙瘩鹹菜,連口熱水都沒有!高中三年家裡供不上糧食,靠同學老師接濟生活!只見人前風光,不見人後受罪!
後來張三在省城落戶工作,娶妻生子,生活過得太太平平。孩子也比較爭氣,學習雖然不是太好,但也是年級前段,大學考個一本沒問題。問題就是張三兩口子都是從農村裡憑本事考學出來的,知道奮鬥的重要性,也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他倆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學習平臺,最好是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的,最不好也希望是個普通的211、985.孩子也很努力,但成績不是很保險,於是兩口子將自己省吃儉用半生的積蓄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備戰出國留學。後來高考成績出來,果然是普通985,還不是孩子心儀的專業。張三毅然決定將孩子送出國去。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兩口子在家省吃儉用,兢兢業業工作賺錢,黑白顛倒(時差問題)掛念孩子。
離開家鄉也快三十年了。繼續生活在老家的李四日子過得也不錯,靠種大姜攢下來了不少錢,就是累,耕地施肥還要防蟲害,一年四季風裡來雨裡去,整個人看上去跟城裡的張三相差十幾歲。一到出姜的時候白天黑夜幹,累得人黑幹憔瘦的。累了,他就羨慕張三:朝九晚五上班喝茶,拿的工資還高高的!聽說娶了個漂亮媳婦,如今兒子也出國了,成了假洋鬼子!自己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雖然一年的收入不比他們少,但是自己累啊!兒子還不爭氣,只知道打遊戲,玩,早不上學了,現在帶了個媳婦回來,要結婚了。自己掙了半輩子的,要給兒子娶媳婦!他兒子聽說張三的兒子出國了,不屑一顧地說:“出國有什麼好啊!是不是他爸爸貪汙受賄的才有錢出國的?聽說只有在國內考不上大學的才出去。出去鍍鍍金,回來啥也幹不了,海龜烏央烏央的。”看來還真沒少上網,網上的論調都門兒清。
張三李四都是我小學的同學。這是真實的事情。也是我見過的大多數留學生及家長的狀況,不同的是家長的職業不同,有律師、教授、企業家、單位管理層……基本都是奮鬥者一代。我身處的社會層次低,沒有見到像“劉亦菲”這樣高端的。相信,有這樣的,疫情期間也不用家長哭著請求政府包機接孩子回來,他們隨便哪裡都很安全,甚至有私人飛機。大多數留學生很懂事兒,在外面認真學習,省吃儉用甚至勤工儉學。他們的父母在國內,根在國內,他們的志向也在國內。
(由於時間有限,關於小留學生等話題以後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