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作者:家家情感說

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給我講了他家的一些事情,讓我有很大的感觸。他有了孩子以後,他的母親自然到了他家幫他帶,然而,就因為帶孩子和生活習慣的問題,他的老婆和婆婆經常鬧矛盾。

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李先生三十來歲了,在城市裡面不算要孩子特別晚的,而他的母親五十多將近六十歲,是個地道的農村人。

一:嫌棄婆婆不講衛生

這是婆婆第二次去兒子所在的城市。婆婆來了兒子的家裡面以後,自然對家裡的各種雜事和孩子是非常上心的。每天都在幫忙收拾屋子,照顧小孩,洗尿布,幫忙哄睡覺,甚至晚上和媳婦睡一起,把李先生趕到了次臥,就是為了第一時間可以幫忙看孩子。但是因為婆婆的衛生問題,媳婦和婆婆吵了好幾次架。因為婆婆是農村人,上廁所什麼的,沒有用洗手液清洗的習慣,被媳婦看到以後,本來坐月子心情就比較煩躁,這次更是大罵起來,都不讓婆婆碰孩子了,生怕孩子因為不衛生而生病。

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點評:婆婆來自農村,很多習慣在城市裡面的人看來,並不是那麼好,但是我們依舊要體諒老人,可以和諧溝通,而不要一味的責罵。老人的心也是很脆弱的。

二:嫌婆婆的普通話說得不好

婆婆一直都在農村裡面生活,因此幾乎沒講過普通話。而也因為這個問題,媳婦和婆婆吵了好多次了。因為婆婆需要帶孩子,而孩子還小,現在正是學說話的時候,就因為普通話不夠標準,媳婦兒特別擔心孩子從此跟了婆婆的口音。畢竟小孩兒的語言天賦特別強,很容易被婆婆的鄉音帶偏。

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點評:其實媳婦兒的擔心是多餘的。語言對於孩子來說,可塑性極強,不管是普通話還是家鄉話,都是可以接受的。即使學了方言,未來上學過後,孩子的普通話自然會被糾正。

三:剩飯剩菜捨不得扔

很多人都覺得,吃剩飯剩菜對身體不好。而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的婆婆,自然是非常節儉的。因此,吃剩飯剩菜也是很正常的現象。而放在媳婦兒眼裡,剩飯剩菜,尤其是隔夜飯,是不能吃的。就因為這個,媳婦和婆婆也吵了很多次,自己在中間很難調節,畢竟老人節儉了一輩子,這種習慣也很難改。

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點評:婆婆的習慣,說不上好,但是也說不上壞。這種習慣在農村是很正常的,然而放在比較講究的人面前,就是一個壞習慣了。我們可以和老人溝通,每次不要做那麼多飯菜,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

總結:很多媳婦都會因為和農村的婆婆習慣不同,會鬧出很多矛盾。其實,婆婆的心思大多都是為了孩子好,作為兒媳婦,也要適當照顧老人的情緒。如果有什麼不方便和婆婆談的,可以和老公說一下,他們畢竟是真正的親人,由他去和婆婆交流要比你自己去要好得多。

婆婆在兒子家帶孫子,媳婦撕婆婆,婆婆以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

END:

今日話題:你和婆婆關係怎麼樣呢?你也因為婆婆來帶孩子而產生家庭矛盾嗎?歡迎將你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