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小孩說話帶粗口,你認為是受了什麼影響而引起的?

暖陽下的陽臺


小孩說話帶粗口絕大部分原因是生活環境的影響。

每個人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生活一點點的教,他一點點的學。孩子是最純淨的存在,很容易被社會所汙染。孩子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兩個地方:一個是家庭,另一個是學校。

家庭帶來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或多或少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影子。孩子都是善於模仿的。他可能知道這是父母在宣洩的一種方式,在還不是很分得清對錯的時候,就是有樣學樣,在養成習慣之後就很難改過來了。

說粗口的孩子上學了在學校裡就會脫口而出,然後影響到其他的孩子,這就是另外一方面了,學習模仿,惡性循環,或許他們會以為人人都這樣說,即使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即使知道這不是什麼好話,但是就是覺得很酷很拉風,就經常說。

所以當父母發現了孩子說髒話爆粗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制止,為了孩子好,也為了自己好。還是那句話,孩子的身上會帶著父母的影子,在他說話帶粗口的時候,人們會很容易直接聯想到,甚至會認定這個孩子沒有好家教,這是一種直接的反應。

之前何老師說的一句話真的很有道理:稱讚別人的話你可以脫口而出,但是詆譭別人的話一定要三思而後說。

孩子不經意的一句髒話會對別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會讓孩子給別人留下不良印象,所以讓孩子學會好好說話是很重要的。


生活行動派02


⋯父母的影響二是環境影響。雲南師大附小一個年級十個班接孩子時從來沒聽到過哪個學生說髒話將近六千學生。學校風氣非常好👍在全國範圍評比那過第一.業業時間發表文章,學生全發展。吹。拉彈唱樣樣會還到過省外和臺灣比賽。都拿獎!


熱心牛奶奶


這要看孩子的年齡多大,在2歲左右(個人認為跟隨孩子語言發展狀態,即獨立表達能力有關)出現一個詛咒敏感期。

簡單來說,孩子發現語言是有魔力的,是有力量的,當我這樣說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很關注我。

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可能來自於父母、其他小朋友、各種媒體等。


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不必過分擔心,從行為主義學派考慮,你不去過分回應,就挺好。你可以這樣說:“我們都很討厭你這樣說,聽到你的話,讓爸爸媽媽心裡很不舒服。你不可以這樣說。”大概是這個意思吧,就是表達你的感受,同時明確告訴他你的態度:不可以這樣做。


其實,這也是教給孩子如何表達情緒的一個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