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序言:順治初期,清軍進入江西,在江西活動的紳士勤王起兵中,對清軍平定江西產生最大影響的是以贛南為中心的勤王起兵。順治2年5月,贛州府城的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至死)、劉同升、李永茂(南贛巡撫)將若干名紳士聚集在明倫堂,以收復南京為口號,約定勤王起兵,並勸說共助兵餉。當時,鄉紳分別率家丁,載兵餉而至。在當時參與聚會的寧都鄉紳曾應遊的勸說,寧都的魏兆鳳亦捐費300金。於是,得以募集鄉勇2萬餘名。9月,他們將集會稱為"忠誠社"。楊廷麟、劉同升等從清軍手中收復吉安和臨江府地區之後,懇請駐紮於福建的南明政權的唐王移駐贛州。10月,李永茂的副將徐必達敗於清軍而再次失去吉安地區。然而此時恰逢廣東的南明援兵趕到,從而清軍暫時撒往峽江地區。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贛州古城

順治3年正月,楊廷麟和彭其生剿撫江西、福建交界地區的峒賊數萬,命其幫助贛州府城的防禦作戰。而此時,雲南援兵亦到達,於是楊廷麟令峒賊停留于吉安。在此時,聞聽唐王將由汀州來贛州的消息之後,楊廷麟為了迎接唐王而將吉安交於萬元吉前往贛州。

然而萬元吉僅相信張安的四營兵,卻不顧雲南兵兩名將領接連立下戰功而加以輕視,對廣東的援兵亦同樣加以蔑視,因此來自兩地的援兵全部解散。該事件源於文官萬元吉的短見和決定性失策。然而其信任的四營兵原本是流寇,從而被楊廷麟軍剿撫之後,實際亦四處劫掠,毫無戰意。3月,楊廷麟遣其救援湖西地區時,他們沿途恣意劫掠。而在清軍進攻吉安時,反而在戰鬥開始之前便逃之夭夭。因此吉安府城再次陷落(3月24日),萬元吉退往贛州。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明末清初形勢

從順治3年4月開始,清軍圍剿贛州府城,攻擊猛烈時每天進攻三四次。此時,江西全境實際已被清軍平定,獨存贛州府城。唐王聞4月永寧王失撫州而亡和贛州府城被圍的消息之後,驚恐地下令各地兵馬支援贛州。唐王派遣的兵科給事中楊文薦此時亦到達贛州,並按萬元吉的勸說,率五百民兵防衛西門。楊廷麟一邊派人徵廣西的狼兵,一邊親自前往寧都重新剿撫張安等峒賊數萬,使其援救贛州府城。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清軍攻入贛州

5月,張安在贛州附近的梅林敗於清軍逃向雩都,於是楊廷麟解散其部。在梅林戰鬥中,亦有附近鄉村的紳士自衛軍參加。江西巡撫劉廣胤亦率兩千福建兵和五百艘戰船到達同圍城清軍展開戰鬥,但同樣敗退。

6月,楊廷麟回贛州府城,同萬元吉共同指揮防禦。唐王為了鼓舞被圍兩個月以上的贛州賜名贛州府為"忠誠府"。 18日,原南贛巡撫李永茂令其部將昊之蕃和遊擊張國祚攜捐金500金和五千廣東兵救援贛州。他們數次擊敗圍城清軍。清軍恐又有援軍到達而暫時撤圍。廣東援兵恐清軍捲土重來而趁機退駐南康。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清軍

7月,唐王於5月派遣的郭維經和御史姚奇胤率沿途徵募的8千餘人抵達贛州。在此前後,作為援兵集結於贛州府城周圍的兵力大約有4萬餘人。此外中書舍人袁從諤的三千沙兵和吏部主事龔棻、兵部主事黎遂球的四千水兵則駐紮於南安。8月,孫仲奎(身份不詳)亦率鄉勇,備軍糧入城。

因此贛州府城守備軍的士氣大振,將領們主張速戰速決。但是萬元吉主張待駐紮於南安的水兵到達後一起進攻。此時,兵部主事王其宏主張,"水師帥羅明受海盜也,桀驁難制,龔棻、黎遂球若慈母之奉驕子,且今水涸,巨舟難進,豈能如約?",卻被萬元吉所拒。

8月23日,清軍得到南安水師前來的情報,便於當晚阻斷多條江而待其到來,最終燒燬巨舟80餘艘。此時,水師的死亡者不計其數,主將羅明受則逃亡。舟中的火藥和武器或被擄,或被燒燬。見此情景,兩廣和雲南的援兵不戰而潰,其他營亦逐漸解散。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清軍

如今,城內僅剩汪起龍的三百餘名,抗清名將郭維經等的四千餘名的士兵,城外只有作為水師的後營而趕來的黃志忠所率兩千名左右。儘管參將的萬餘人駐紮在於都縣,卻不肯移動,楊廷麟募集的廣西八千狼兵儘管已經越嶺,但尚未到達。

9月15日,傳來唐王已於八月在汀州被清軍捕殺的消息,從而人心更加渙散。加上贛州府城已被清軍圍了六個月,所以城內的防守群眾處於筋疲力盡的狀態。而且自5月以來,城內缺糧,鬥米高達8錢,路上的餓死者比比皆是。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抗清將領萬元吉

因此康範生和兵部主事王其宓等率領各自統領的鄉勇和各社長,第二次聚在明倫堂表明決意。萬元吉和郭維經分別拿出300金和400金鼓舞守備部隊的士氣,同時隨時巡查督勵。結果,士民之心稍微穩定了一些。

10月3日夜,清軍在嚮導的引領下開始攻城。此時,清軍已是高進年10萬軍隊和總兵柯永盛軍隊合力的大軍。儘管楊廷麟等紳士分別督勵鄉勇或家丁參與巷戰,但終因寡不敵眾,4日黎明,在清軍的全面進攻下贛州府城陷落。此次戰役中,除了從唐王接受官職的楊廷麟、萬元吉等官吏之外,僅戰死的鄉紳、舉人、貢生、生員等勤王起兵的,知其姓名的紳士就達百餘人。

抗清英雄楊廷麟死守贛州府,為何贛州府最終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攻城

回顧贛州府城防禦戰,明末勤王起兵軍是江西籍紳士在動盪期歸鄉之後,以復社、文社、座主門生等紳士的同類意識和亡國之士大夫的使命意識集結的;在明亡國兩年前開始在雲南和廣東募集的正規軍在南京陷落後剛好集結於此地,且士氣高昂;背後有唐王的南明政權,有充分的合法性以勤王之名起兵;兵力和周邊環境反而不利於剛剛進入的清軍。相對而言,清軍無論在兵力上,還是在周邊環境上均處於劣勢。

總結:儘管贛州府城的防禦軍在初期佔據數量上的優勢,但是由於兵力是由匆忙募集的紳士的鄉勇或家丁、烏合之眾、匪盜團伙峒賊、外省趕來救援的客兵等,彼此之間幾乎沒有凝聚力。而指揮他們的文官不具備將各軍有效集結加以指揮的能力,而且無軍紀,軍糧又不足。更甚的是萬元吉繼吉安敗北之後,又犯了致命的錯,萬元不信任從兩廣和雲南趕來支持的南明正規軍,反倒更加信賴張安等招撫來的峒賊,最終導致贛州府城陷落,清軍徹底佔領贛州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