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近年來,國內職場類題材的影視節目愈發受到關注,不僅範圍從演員擴大到律師、醫生等各行各業,形式也從電影、電視劇向紀錄片、真人秀等更加豐富靈活的方向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聚焦醫療行業的職場類影視、綜藝備受青睞,不僅加深了觀眾對醫護的職業認知、拓展了對人體和疾病的科學知識,也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醫療觀起到引導作用。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由深圳市衛健委和深圳衛視聯合打造的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就是這樣一檔節目,沒有事先準備的“臺本”,沒有自帶流量的明星,甚至為了不影響醫院的正常工作,沒有高清的完美畫面,卻因為真實記錄年輕的規培醫生的酸甜苦辣而備受好評,單集片段點擊量最高超6300萬。在新節目層出不窮、質量卻參差不齊的現狀下,職場類題材的內容該如何發展?如何儘可能起到正面效應?《我的白大褂》或許能帶給創作者們一些深層思考。

真實再現職業內涵

64個攝像頭在急診科、胸外科和兒童牙科連續3個月不間斷拍攝,所有案例都是就地取材的真實故事——“真實”是《我的白大褂》最鮮明的關鍵詞,也是其收穫好評如潮的制勝法寶。

“如果按照當前大多數真人秀的製作方式邀請編劇來進行採訪、編好臺本,或許能使故事和戲劇衝突更加完整,但那不是真實的東西。”節目總導演史榕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有就醫的經歷,愈發真實的內容可以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繫,更容易引發情感的共鳴。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近年來,反映職業的影視劇眾多,但獲得觀眾好評的卻並不多。不少觀眾反映,不管是拍醫療、法律、翻譯行業,都更像是“穿著職業裝的言情偶像劇”。而真人秀也大多和明星深度捆綁,存在職業味輕、娛樂化重等問題。

從創作角度來說,該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真實?“一個是不能迴避問題的存在。”製片人陳磊說,之所以選擇正在接受規範化培訓的醫生作為切入點,一是能夠通過個體展現醫學生向醫生轉變所逐漸培養起來的職業素養,二是體現每一位被患者信賴的“大醫生”所經歷的艱辛過程,展示醫生群體的形象。因此,在這部真人秀裡,寫錯手術單被導師訓斥、作為新手再三被病人拒絕、面對哭鬧患兒的手足無措都有了展現,讓每個有過職場經歷的人都有了代入感,從而產生共情效應,體會到醫生作為普通人的一面。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另一個是敢於用真實去消解以往在影視作品中構建出來的認知誤區。”史榕表示,例如在大家的印象中,急診科醫生通常是邊跑邊喊著去搶救病人,事實上這種情況極少發生,因為醫生在久經歷練後,是非常專業、冷靜的。原原本本去展現工作中的真實狀態,才能打破那些“假”的刻板印象,樹立人們對不同職業的正確認知。

牢牢抓住觀眾精神需求

在影視節目極其豐富的今天,不難發現,深受好評的內容往往都具備相當的現實或精神價值。例如人們觀看職場類紀實節目,有的是希望獲得一些專業類的知識,有些則是從節目中的小切口來認識該職業的現狀和未來,為自身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從現實需求出發,讓觀眾有所收穫,也就成為《我的白大褂》的立意焦點。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當聽說節目組選取規培醫生這個群體為主角時,我們特別高興。”深圳市人民醫院住培辦主任常江沂說,“每年中國只有六分之一的醫學生最後成為真正的醫生,其他人可能進入了醫療、醫藥、檢驗等行業,不僅由於醫學生學習和接受培養的時間很長,工作壓力大、醫患關係緊張等因素也形成了一定影響。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機會來讓人們瞭解醫生的成長過程,以及醫生這份職業的價值。”

“我的專業是麻醉,是一個對大眾來說相對陌生的科室,在醫學院裡也相對冷門,但是優秀的麻醉醫生在手術當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我的工作,也為年輕的學子們今後的職業選擇提供一些參考。”節目主角之一、2019級規培生潘正龍告訴記者。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深圳市衛健委宣教處負責人王嶺認為,醫院是一個生老病死的人生舞臺,醫療劇要回歸常識,通過精彩的故事、善意的表達,激發公眾的情感共鳴,從而反映真實的醫療生態、探討理性的醫患關係,最終服務受眾。

以人為本形成價值引導

職場類影視內容所承擔的另一個作用,是儘可能地彌補公眾與專業領域之間的信息不對等,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增進溝通和理解。例如近年來高口碑的醫療紀錄片《生門》《人間世》《生命緣》,都對醫療資源、醫患關係、患者生死觀等焦點問題有所表達。

《我的白大褂》也不例外,但實拍的手法和綜藝的製作方式則讓這些風口浪尖上的嚴肅話題探討相對輕鬆柔和,以個案小切口切入也省去了過多的藝術加工,更加真實而完整。例如通過跟蹤拍攝一位住院的父親為了不打擾女兒上班,獨自去做術前檢查,側面反映了獨生子女家庭在父輩年老之時的困境;規培醫生接連遭到患者的拒絕,側面反映了醫療資源的錯配;急診患者從接受搶救到去世僅經歷了短短一個小時,反映了生命的無常……人性的碰撞、矛盾和衝突,都以一種觀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得以呈現,進而引發共情和反思。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例如醫患關係這個焦點問題,我們用醫生的疲憊和溝通中的衝突來解讀一些問題的原因。”陳磊說,“另一方面,我們的死亡教育、對疾病的認知其實並不足夠,相當一部分患者抱著‘消費者心態’的診療觀,因此製作團隊諮詢了相關的法規和倫理學,保留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例子,以多元的態度來增進理解和溝通,形成一些正面的價值引導。”

深圳大學總醫院院長李景波追了每一期《我的白大褂》,他認為該節目架起了一座橋,讓公眾對發生在醫院裡的事,有了更多角度的觀察,也讓大家對醫生這個職業有更多瞭解。醫生不是“神”,醫學也不是萬能的。李景波希望通過這樣的節目,讓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醫護,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這樣的職場節目不妨多一點——紀實類醫療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帶來的啟示

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黨文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