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常委:當前工作重點應放在保安全穩民生利長遠上

“我們應該統一規劃未來1至2年,甚至2-3年整體經濟的政策走勢。”談及對未來經濟政策的看法,全國政協常委,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這樣表示。

李稻葵提出,上述觀點基於兩個基本判斷:一是對於未來疫情走勢的判斷。就疫情來說,如果武漢是第1輪,歐美是第2輪,那麼,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有可能是第3輪;二是未來1至2年國際形勢,會怎麼演變。這次疫情加快了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演進步伐,未來10至20年的經濟、政治、外交等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都會在未來1至2年集中體現。

“總體上講,對我們的壓力可能是全方位的。”李稻葵告訴記者,具體來說,從美國的國內治理能力來看,疫情暴露了短板,面對國內政治鬥爭複雜性,其會選擇以攻為守的態勢。歐洲也如是,都會面臨全球化大規模的退出局面,對我們衝擊也非常大。同時我們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大型工業產品的產量都逐步走向飽和,如煤炭、鋼鐵。同時,我們還處在城鎮化的中期、產業升級的關鍵期敏感期和社會矛盾的多發期。

李稻葵認為,未來兩三年可能會出現一些現象:如科技方面,美國針對我國企業進行長臂管轄;原油供給、糧食運輸、運輸線等方面,有可能會遭遇局部挑釁;金融方面,一些國家可能會凍結我們某些企業某些機構的資產。

“面對上述的判斷,我們要做好思想準備。”為此,李稻葵給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將今後半年的工作,要放到未來2至3年的大局裡面去考慮。二是傳統的政策工具方面要留有餘地,短期增長的目標不一定非要提得很高。三是做好保安全、穩民生、利長遠的工作。保各種領域安全,如糧食安全、原油安全、科技企業安全、金融安全等等,要仔細梳理;穩民生,保障就業、保證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能力;利長遠,提出中等收入人群倍增計劃,未來15年從4億人提高到8億人。如果中等收入人群能達到8億人,我們的經濟自我循環能力就很強。

“最後,我們要抓住產業升級的關鍵期,保住原來的發展勢頭,再過5至10年,我相信,我們的產業能力能夠站到世界前列,我們整個經濟生產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未來中國經濟前景會更加光明。”李稻葵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