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完美落幕

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完美落幕

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現場,鳳凰衛視許戈輝、王魯湘再度聯袂主持。

11月18日,備受矚目的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北京舉行頒獎盛典。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致賀信,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專家和傳媒、公益、企業等領域精英近四百人集體致敬國學。著名學者杜維明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年逾八旬的國學名宿樓宇烈、張立文、成中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篔簹書院等機構,《國家寶藏》、《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展演等新項目,以及30部學術著作分享了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成果獎。從中國詩詞大會上成功奪冠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再演逆襲神話,而此前呼聲很高的臺灣著名詞人方文山意外落選,爆出了本屆最大冷門。

作為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總顧問,許嘉璐在賀信中說,中國文化本身是個複雜多元的體系,名相與義涵之間,時或精微,時或模糊,本身就包含著中國智慧。國學的定義也是如此,今人見仁見智,歷史上的爭論也從未終止過,而國學也在爭鳴中不斷豐富、深入、轉化、提高。國學既是活潑潑的,也是有圈層、有生態的,惟具此溫情與敬意,乃有親近與傳承。從學術研究到普及教育,從大眾傳播到公益踐行,從生活方式到商業開發,今天國學呈現出多元而有生氣的態勢。許嘉璐表示,樂見學者專家成果斐然,媒體傳播推陳出新,文化同道各顯千秋。文化是流淌的血脈,家國是精神的故園,故此,誠須向深耕於國學研究與傳播的所有智者致敬,向探索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並使其獲得當代化與世界化的有志之士致敬。

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完美落幕

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在致辭中說,推動社會進步的思想文化,一定會因勢而動,轉化常新。

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在致辭時表示,三十多年前,席捲中國大陸的“文化熱”,曾經深刻影響一輩人。而今天的國學復興能否影響當代和未來的年輕人,應當是舉辦國學大典的題中之義。文化能夠生生不息,因為它不陳腐,不世故,有來路,有態度,因為它能順隨時代變遷,喚醒良知,轉移風氣,涵養人心,激發生氣。兩年一屆的國學大典,是一座橋樑,一扇窗戶。從這裡可以看到國學研究與傳播的時代典範;也可以觀察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態變化。無論技術產品如何更新迭代,鳳凰網始終不變的價值堅守,是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包容開放,進步力量。故此特別強調大文化的優質生態建設,重視多元開放的文化品牌開發。國學大典、一路書香、最強辯手、春天讀詩、中國有範兒等等,就是探索中的大文化IP。我們深信。鄒明說,一代有一代人的文化使命,中華文明數千年未曾中斷,因為無論盛世還是衰世,總會有文化託命之人挺身而出,接續文脈,重振斯文。故此應該對國學的當代發展保持堅定信念:照亮人類前途的文明智慧,一定如源頭活水,德澤廣佈;推動社會進步的思想文化,一定會因勢而動,轉化常新。

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完美落幕

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主要發起人、一點資訊CEO李亞在國學大典頒獎盛典上致辭。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如何與現代性價值結合,促進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主要發起人、一點資訊CEO李亞認為,國學的價值與弘揚,取決於其當代性、現實性、實用性、與世界性,關鍵在於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能否幫助我們解決個體、家庭、組織、社會在日常中遇到的鮮活的問題,應對在現代化、市場化、網絡化、全球化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並在跨文明對話中帶來具有普世價值的啟發與借鑑。幫助人們在智能化時代重新學做人(Learning to Be Human in AI Times),這正是一點資訊作為智能時代價值內容傳播平臺的使命,也是參與聯合主辦國學大典、推動國學傳播的動機。

本屆國學大典由嶽麓書院、鳳凰網、敦和基金會、一點資訊聯合主辦,鳳凰衛視王魯湘、許戈輝再度聯袂主持頒獎盛典,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孔子基金會等八大學術支持機構負責人,中宣部外文局巡視員胡曉東,湖南省文化旅遊廳副廳長張帆,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孟至嶺,以及劉笑敢、王守常、葛承雍、龔鵬程、朱大可、陳少明、王傑、于丹等知名學者現場助陣,讓本屆國學大典亮點頻頻,高潮迭起。

來源:鳳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