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在以往電動車的遊戲中,人們通常只會注意到比亞迪、北汽這樣的自主玩家。但電動車的遊戲場註定不會是一場獨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充分市場競爭一直被業界期待。

當美系、德系品牌紛紛進駐到中國市場後,日系品牌的代表豐田也終於“姍姍來遲”。據豐田官方消息,豐田品牌在華量產純電動車型C-HR EV/奕澤 E進擎和雷克薩斯品牌量產純電動車型UX 300e將於4月下旬起陸續上市銷售。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從2016年豐田章男掛帥純電動事業部,到2020年在中國落地首款純電動車,豐田用了四年時間。這四年中,以純電動技術路線為主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蔚來上市、特斯拉獨資、奔馳奧迪純電動產品落地、自主品牌開啟正向研發……

從時間順序上來看,豐田的確來晚了。不過誰也無法預料,還處於充分競爭階段的新能源市場中,誰是最後的贏家。

豐田為什麼來晚了?

一直以來,豐田在新能源純電動領域顯得有些沉寂。直到2016年年底,豐田章男才掛帥純電動部門彰顯進軍純電動領域的決心。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彼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經歷了一輪深刻的變革——肅清新能源騙補亂局,重整新能源補貼規定。

不過即便是經歷了這樣的變局,中國發展以純電動為主要技術路線的新能源大方向依然堅定。而經歷這場“肅清”運動的中國新能源品牌,也終於擺正心態,積極求變。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年銷量已經逼近8萬輛,同比增速也達到50.7%之多;德系三強也早已經推出了包括純電動車型在內的新能源戰略規劃。

豐田對於在純電動領域的缺位,有著一套完全能自圓其說的邏輯。首先,日系車企長期以來在混動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軍者的位置。在中國自主品牌尚處於萌芽發展期的20多年前,豐田便開始著手研發混動技術。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混動技術的優勢則在於,具備超長續航和超低油耗。相比於混動成熟的技術積累,目前純電動技術還面臨著非常大的技術壁壘,如續航里程、充電速度、電池成本等。

因而,豐田對純電動車型一直處於觀望甚至是排斥的態度,豐田汽車董事長內山田竹志曾公開表示:“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非常昂貴,而且充電時間還非常長。這種汽車並不符合我們的項目規劃。”

另外,豐田一直不願意在純電動領域發力的原因,還與消費市場的稚嫩有著密切關係。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目前依然沒有擺脫政策的扶持,難以進入市場化階段。

其三,對於豐田這樣的日系車企而言,宣佈純電動汽車這樣新技術的研發並非易事,這與其文化有著深刻的關係。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董長征表示:“至於什麼時候推出,他說日本人跟歐美人不一樣,比較愛面子,如果說了,就成任務和壓力。”

“遲到”的豐田要做什麼?

豐田對於推崇純電動技術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探索,一直秉承著“跟隨戰略”。這樣的戰略的確能夠給豐田預留出進一步觀察市場的時間,但也讓豐田失去了佈局中國純電動市場的先機。

如今,中國新能源市場整體銷量已經達到120萬輛。銷量數據的呈現均是各個品牌佈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具象化表現。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在其他品牌已經掌握中國新能源相當部分的市場份額後,“後來者”豐田進軍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也是以佔據銷量市場為目的的嗎?

或許,豐田的純電動車戰略與其他車企有所不同。董長征曾在豐田成立純電動車事業部時表示:“當豐田推出純電動車時,一定是一種全新的感受。”

豐田如何賦予純電動汽車“全新的感受”呢?事實上,豐田對於純電動車的認知從未改變。豐田認為,考慮到電動汽車有限的續航里程以及較長的充電時間,豐田僅青睞電動汽車作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這是豐田宣佈進軍純電動市場之初,對純電動車市場對外公開的表態。如今,從豐田落地的純電動車型來看,似乎也更傾向於短途出行交通工具的打造。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按照豐田的計劃,豐田將在2020年初之前首先在中國投放純電動車型。4月22日,豐田CH-R EV作為豐田首款純電動車正式在中國上市。而後,豐田還將推動奕澤 E進擎的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CH-R EV和奕澤 E進擎都屬於小型SUV,這樣的定位與此前豐田所提及的“短途出行”交通工具的要求“不謀而合”。

Uber曾有預判稱小型電動共享車型是未來出行趨勢。豐田以小型車率先落地純電動市場,或正是為了共享出行戰略鋪路。

2018年初,豐田便與滴滴確定了合作意向,雙方將在移動出行領域展開合作。後業內有傳言稱,豐田汽車集團擬投資滴滴出行600億日元。該消息還透露,為提高移動出行服務,豐田還考慮在中國成立一家新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並且豐田還將考慮在2020年左右提供當地生產的電動車型,滴滴目前已經與豐田在開發的電動汽車領域開展合作。

姍姍來遲的電動車與豐田的“中年危機”

一手推動小型純電動車的落地,一手接洽共享出行業務,豐田的戰略意圖愈加明顯——或以小型純電動車開啟共享出行的大局。這或許是豐田在純電動領域給消費者帶來的“全新體驗”。

在豐田之前,已經有戴姆勒、寶馬嘗試進軍共享出行領域折戟的前車之鑑,也有大眾激進電動化戰略因軟件問題延遲交付的教訓。

在市場教訓的基礎之上,豐田選擇以續航僅400KM的小型車入局純電動領域,並在與之匹配的智能化方面“收斂”佈局,打出了與德系品牌完全不同的牌。

當然,目前豐田在共享出行方面的佈局還不明朗,但對於純電動車的佈局豐田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

根據豐田的規劃,其要在2025年前在中國市場投放10款純電動車。在新四化的浪潮之下,這十款純電動車型在共享出行領域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