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你还有时间读书吗?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没有时间读书了,时间都去哪了?

如果我再问一个问题,那你的空闲时间都去哪了?扪心自问,我可能会收到:抖音、直播、游戏等等答案。

我也是从事图书行业的,前两天朋友圈一则消息触动了我的神经。

“直播太多,观众都不够用了;都搞视频,更特么没人看书了...”

正如朋友圈这位朋友所说:我们现在真的还有时间读书吗?在这个喧嚣的时间,一切节奏都是如此之快,诱惑又如此之多,我们真的有那么多人去读书吗?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最近每一年都会读上几十本书。同时,我又是一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面对手机电脑上的诱惑,我有时同样会把持不住自己,放弃手中的书本。

这个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那么迅速,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具体关注哪一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书本中的世界以及文字的力量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我曾经给大家推荐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书中的核心观点就是:电视媒介的蔓延将会使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放眼到现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更加沉溺在媒介中,深深不能自拔。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而书本并不一样。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人们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

无论世界多么喧嚣,我相信我们依旧不应该放弃读书、读书尤其是对纸质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信息进行辨证和思考,我们不应该放弃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自从我们走出象牙塔!读书就变成了一项不必要的项目了。如果要将读书分类,可能就会分成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

功利性读书主要是为了获取某种技能、获得某些证书、获得某些资质。这是每一个人为了自己职业生涯走得更加通畅而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功利性并不可耻,功利性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的初心。

而非功利性更加难得,因为非功利性更加显得可有可无,我们可以去读,也可以不去。阅读本身在短期内对我们人生都没有明显的影响。读与不读在于我们自身,因此开始这样的阅读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我认为一切与功利性无关的读书都是非功利性读书。我们读书不在乎眼前的目标,而只在乎内心深处的积淀,我们读书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内心,解决自己的问题,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对于我来说,读一切文史哲类的书,读一切我喜欢的书,读一些看起来没有用的书都可以算是非功利性读书。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更多人能够每天花点时间,读一本无用之书,你不用关心读完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因为这一切都是无用的。

我们也不用担心自己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尽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读好了,因为当你读多了,你终将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此外,我会在自己的下一篇文章中推荐一份书单,里面都是一些无用之书。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去看一看,瞅一瞅。

当然,我们还要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我们不喜欢的往往就是我们自己所欠缺的。在《能力陷阱》中就提到,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将使得我们一直做擅长的那些事。读书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看的,还要看些不喜欢的,这样才能扩展自己,丰富自己。

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读书记不住怎么办?

有一句千古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摘自北宋真宗皇帝的《励学篇》。无论是千古帝王,还是芸芸众生,我们都应该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当然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读书记不住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答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这应该是我看到对读书最巧妙的回答。其实忘记并不可怕,我们现在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在未来化成我们不经意的气质和能量。当时我不能一直忘记。遗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能记住那些让我们醍醐灌顶的书,何尝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

我们怎样记住自己读过的书呢?首先第一条就是做读书笔记,对于书中相对经典的语句,相对独特的观点进行摘抄;其次学会写短评,可以建立自己的书单,或者在豆瓣上对自己读过的书进行记录,尝试在读完后写上一段简短的短评,算是对一本书的纪念吧;然后尝试写书评,也就是长篇的书评,书评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内容,要围绕书中的观点或者自身的感受而展开;最后是尝试做思维导图,关于这一点我也没有做过,这是我近期一直想尝试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电子书、纸质书你选择哪一个


用什么样的媒介来读书呢?纸质书、电子书、听书?你会怎么选择?

纸质书是阅读的灵魂,即使不喜欢不方便也不得不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读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是一种十分平常的事情,而现在这又变成了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情了。纸质书的价格以及其本身携带的相对不方便让现在很多人望而却步。如果不是从事图书行业,我可能也不会花更多时间在纸质书上,但是我依旧觉得,纸质书阅读才是读书的真正精髓。

电子书是阅读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想读到更多书的时候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在这里推荐用kindle和微信读书来阅读,一个阅读体验感好,一个则省钱。在我现在的阅读量中,通过电子书阅读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听书是快节奏生活下对阅读不得不做的妥协。对于我这样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来说,听书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选择。听书有两种,一是听图书全文的朗读;一是听别人对书籍的解读。如何选择在于你自身,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听书方式。

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读书?说到底就是让我们在如此喧嚣的世界里能够保持一丝自我和独立。能够使我们的思想不受别人的影响和干涉,面对问题可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力,遇见新鲜事物可以有着独立的甄别能力。

我们读什么样的书,为什么目的读书,都在于我们自身。我们要记住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自己喜欢就好,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

读书是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情,也不是。我们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去读书,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面对书籍都要保持一丝崇敬。无论是不是世界读书日,只要书籍还在,只要初心依旧,我们都要保持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