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寻求日本庇护:阎锡山走了,晋绥军嫡系部队走不了

文 | 胡博

晋绥军的首领是素有“山西王”之称的阎锡山。在北伐战争中,阎锡山将自己的部队由3个师12个旅扩大到16个军,论实力,阎锡山集团是四大军事集团中最小的,但是他利用并紧靠蒋介石,使晋绥军在四大军事集团的缩编中为自己的部队同样争取到12个师的编制。这等于借削弱冯玉祥、李宗仁两集团之机,提升自己的实力。因此时人有评价阎锡山在北伐胜利后的编遣中不仅没有裁兵,反而利用12个师的编制充实了原本兵额不足的部队。可以说,当时的阎锡山对于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还是比较满意的。然而,当蒋介石在新军阀混战中先后打赢了李宗仁、冯玉祥和唐生智之后,他坐不住了。按照当时局势发展来看,老蒋下一个要开刀的明显就是他阎锡山。于是在一番左拉右拢之后,实力没有受到一丝影响的阎锡山被推举为反蒋军事集团名义上的首领,并由他领衔反蒋。

与冯玉祥的第2方面军相比,阎锡山把自己的部队编为第3方面军,并扩编部队为30个军,其中前18个军又7个炮兵旅为晋绥军,其余12个军为各方投靠而来的小军阀。整个第3方面军拥兵20万,是反蒋军事集团中实力仅次西北军的部队。经过半年多与蒋记中央军的拉锯战,晋绥军并没有遭到重大损失,这一方面与西北军是进攻主力、晋绥军为辅有关,另一方面也因阎锡山考虑到战后“蛋糕”的划分,而刻意保存实力。这就导致晋绥军常被友军嘲讽为“出工不出力”,也使晋绥军中唯一一路采取攻势作战的傅作义对阎锡山产生了怀疑态度。

“山西王”寻求日本庇护:阎锡山走了,晋绥军嫡系部队走不了

中原大战后,出任陕西省主席的杨虎城(右)与出身西北军的邓宝珊(左)合影

张学良于1930年9月宣布拥蒋后,阎锡山当即感到形势不妙,他秘密下令自己的嫡系部队陆续撤回山西。这种置友军于不顾的行为,又一次遭到友军鄙视,因此当部分友军接受蒋介石收编之后,反在截击晋绥军的战斗中发挥出远高于反蒋作战时的战斗力,使晋绥军很快就折损掉3个师,其中2个师的师长甚至成了俘虏。

尽管如此,晋绥军的主力还是成功撤回山西境内。但由于阎锡山是反蒋军事集团的首领,为了保住晋绥军的血脉不被蒋记中央军吞并,阎锡山效仿冯玉祥,也通电下野了。与冯玉祥不同的是,阎锡山不敢待在太原,毕竟是反蒋首脑,又是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北平国民政府主席,如被逮捕,搞不好就被枪决了。阎锡山在太原待了没几日,在指定几项军政善后事宜后,就坐飞机前往北平,随即转天津坐船到大连。在那里,阎锡山寻求到日本领事馆的庇护,就这么苟活了下来。阎锡山走了,晋绥军嫡系部队的10几万人可走不了,他们又该如何求得生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