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長恨歌成千古絕唱,道不盡的哀傷,此恨綿綿無絕期!

喜歡唐詩的朋友,對白居易肯定不會陌生。白居易算是個稍顯另類的詩人,論名氣,他比不上李白和杜甫,但卻是個很接地氣的詩人。

如果讓大家評選唐朝詩人的排名,前兩名非李白、杜甫莫屬,至於誰排第一不好講。如果要評選第三名,可能更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居易。

喜歡唸詩給下層人聽的接地氣的詩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李白、杜甫並稱李杜白。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一曲長恨歌成千古絕唱,道不盡的哀傷,此恨綿綿無絕期!

接地氣的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的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後兩首在中學語文課本里面有,第一首最有名的卻不見蹤影,為什麼?想想也知道,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情長篇敘事詩,讓老師怎麼跟青春期的同學講嘛。其實《長恨歌》可謂白居易最得意之作。

白居易出生時間比李白、杜甫都要晚的多。他沒碰上偉大的盛唐盛景、所以他沒有李白那麼飄逸灑脫;他也沒碰到糟心的安史之亂、所以他沒有杜甫那種顛沛流離。那算是晚唐時期了,他所看到的、所遭遇的,都是國之將亡、民治困苦,白居易一片報國之心,卻又生不逢時。

話說白居易寫完詩,經常到民間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碰到聽不懂的,他就改,所以白居易的詩特別通俗易懂、特別接地氣,但詩歌中蘊含的作者的憂國憂民的哀傷卻更顯突出。

有感於唐玄宗和楊貴妃而作《長恨歌》

《長恨歌》描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絕世美女楊玉環悽美的愛情故事,如何悽美我們晚點再說,先說說白居易怎麼會想到寫《長恨歌》。詩人都喜歡到處遊玩,睹物思景、睹物思人、睹物思歷史是詩人們最大的情懷。

《長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

一曲長恨歌成千古絕唱,道不盡的哀傷,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悽美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

是楊玉環毀了大唐還是大唐毀了楊玉環

楊玉環幼年父母雙亡,寄養於叔父家。原本15歲的楊玉環被選為壽王李瑁的妃子,成了唐玄宗的兒媳婦。後來,唐玄宗最迷戀的武惠妃死去,玄宗深為悼惜。有拍馬屁之人上奏說,楊玉環“姿色冠代,宜蒙召見”。玄便宗令高力士將楊玉環召入內禁中。玄宗看到就像丟了魂,先把楊玉環入籍成道士,賜號太真。沒多久就接入宮中。

一曲長恨歌成千古絕唱,道不盡的哀傷,此恨綿綿無絕期!

公公皇帝看上了兒媳婦

楊玉環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樂,智算過人,而且性情聰明機警,每見到玄宗都能以帝意而行,宮中呼為“娘子”。玉環不但姿色傾國,而且多才多藝。她跳的霓裳羽衣舞柔美動人,常在玄宗面前表演,把玄宗迷得神魂顛倒的,哪還有心思上朝啊。

據野史考證,楊玉環身高1米64、體重138斤,個頭不算高、似乎也說不上特別肥,到底長什麼樣?還是看看古代宮廷畫家畫的楊貴妃吧。

一曲長恨歌成千古絕唱,道不盡的哀傷,此恨綿綿無絕期!

明代大畫家仇英的《貴妃出浴圖》

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十一月,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今河北涿縣)起兵反唐,攻陷洛陽。次年,安派兵破潼關,進入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令扈從禁軍三千一道西奔。隨行軍士行至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縣西),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李亨,殺楊國忠父子等。國忠死而三軍不發,玄宗又命力士去問,皆說:“賊(指貴妃)本尚在”。玄宗不得已,與玉環訣別,遂縊其於佛室,時年38歲。

唉,可憐一對相愛的人啊,玄宗也是老糊塗了,好好的大唐被毀掉了,楊玉環當然有責任,但明顯責任主要在唐玄宗。李隆基那麼好色,就算沒有楊玉環、也會出現馬玉環、苟玉環。

《長恨歌》,悽美的愛情長篇敘事詩

這裡有喬榛 丁建華珠聯璧合朗誦的《長恨歌》音頻,您可以一邊聽一邊看後面的詩句。

長恨歌-喬榛+丁建華.mp313:27

來自鵬城視角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