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逆商》中,作者提到了生活中的三種人,其中一種被稱為放棄者,他們是屬於對生活失去追求,只想停留在舒適的地方,也就是“舒適圈”中生活。

很多的孩子小的時候,其實都是比較大膽的,敢於去嘗試新東西,但是很多保護欲過強的父母,他們總是把孩子看得太緊,讓他一直停留在“舒適圈”中。

5歲多一點的小吳,是個特別愛撒嬌的男孩子,平常在家的時候,他的母親特別的疼愛他,覺得孩子這麼小不用特意去讓他做什麼事情。所以孩子在家的時候,他的母親一手包辦了他的所有事情。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不僅如此,後來孩子上學後,遇到點不開心的事情,他的母親還會幫著孩子向老師撒謊請假,讓孩子在家裡休息。導致了孩子的受挫能力特別的弱,面對困難從來都是找父母,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

就這樣,高考的時候因為太緊張,小吳還差點就放棄了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小吳的並不理想,就這樣他就不想上大學,天天就是在家裡休息,每天睡到自然醒,整個人都特別的頹廢,一直躲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不肯再往外試探一步。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舒適圈”對於孩子有什麼危害?

1、導致孩子的思想受到限制

舒適圈就像是羊圈一樣,把孩子圈養在一個小圈裡面,孩子不需要想太多的事情。遇到困難了,就把自己保護起來,躲在舒適圈內,他的思想會因此受到限制,這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一個學習能力,還會讓孩子在想事情的時候,容易想得比較簡單。

而且喜歡躲在“舒適圈”內的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就是覺得自己現在是怎樣的一個人,那就是怎樣的一個人,不會再發生改變。

2、孩子的受挫能力特別弱

習慣躲在舒適圈的孩子,他們的受挫能力會特別的弱,遇到點事情就會想著要退縮,情緒的波動也會特別的大。可能一點事就會讓孩子特別的沮喪,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辦法恢復過來。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孩子走出“舒適圈”重要嗎?

孩子在舒適圈裡呆久了,他就會習慣這種安逸、舒適的環境。在舒適圈中,孩子不用考慮太多的事情,每天都是過得非常的舒服。

孩子對舒適圈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這種生活其實是“虛假”的,是父母構建給孩子的一個“樂園”,如果有一天父母沒有能力保護孩子了,孩子需要面對“舒適圈”外面的世界時,他根本沒有提前做準備,很容易就會因為一點事情就大受打擊,沒有辦法站起來。

只有大膽的走出舒適圈,去適當的受挫,面對困難,想辦法去解決,那麼孩子才能夠變得強大,更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家長“三部曲”,讓孩子走出“舒適圈”

1、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遇到困難了,父母應該怎麼辦?有的父母是隻要孩子遇到事情了,他就會幫孩子去解決。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中,作者強調了父母不應該去幫著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在書中,作者就提到了一個方法,就是詢問。孩子遇到困難不知道怎麼解決,那麼父母就可以嘗試用詢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去解決。比如問孩子怎麼不開心了,遇到什麼困難了,你有想過有什麼方法去解決嗎?

一步一步的深入,調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自己去想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孩子說在學校和別人發生衝突了,父母就說那行明天告訴你們老師。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2、引導孩子學會分解困難

有的困難它是比較小的,可能孩子花一點時間就能夠解決了,但是有的困難是比較大的,會讓孩子感到很難受。

比如孩子的數學成績本來就不是很好,現在要面臨中考了,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孩子可能就會出現退縮的行為。

這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分解困難,數學成績想要提高,那麼可以按照時間來分解,這段時間可能以惡補知識點為主,第二階段就是以做練習題為主,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3、以身作則

當父母告訴孩子要激流勇進,不做退縮者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好榜樣。比如在家的時候,孩子做作業了,父母也要把電視關掉,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通過這三部曲,由淺入深,一步步的讓孩子走出舒適圈,擁抱困難,在挫折中不斷的成長。

如何幫孩子走出“舒適圈”?由量變引起質變,家長學會“三部曲”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