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為了達成“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應用領先、配套設施完善的交通強國示範區、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兩區一市)的目標,長沙智能汽車產業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4月17日、4月18日,連續兩天,都有重量級的合作簽約。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中國一汽出行與長沙城發集團簽約。

首先,長沙城發集團與一汽出行在4月17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出行領域結合各自優勢展開深度合作。

接著,湖南省工信廳、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圍繞進一步完善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測試、檢測認證產業鏈體系工作,在4月18日共同簽訂了三方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4月18日,湖南省工信廳、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中國汽研三方簽約。

翻查中國汽研的背景可知,其擁有國家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國家燃氣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測試評價中心(重慶)等平臺和汽車噪聲振動和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替代燃料汽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是我國汽車行業產品開發、試驗研究、質量檢測的重要基地及技術支撐機構。

將中國汽研拉入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這不但對長沙搶佔產業高點的維度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另一個維度上,體現出了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底層技術”到“場景落地”,再到“頂層設計”的不斷進化。

“大幹一百天”的激情下,產業生態建設在疫情中加速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影響,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卻逆勢而上,在“大幹一百天”的熱烈氛圍中,產業生態建設依然保持高速推進。

2月20日,當很多企業還在防疫和復工之間猶豫不決之時,由湘江智能負責運營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就迎來了復工後的首場測試。

當時的那場測試如果放在平常,或許只是自動駕駛產業生態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是將其放入全國抗疫的大語境下,往小了說,標誌著長沙的自動駕駛產業在疫情衝擊下,經過短暫的暫停之後,又開足馬力向前衝了;往大了說,在“智能駕駛第一城”的光環標籤下,全國的自動駕駛產業因為長沙的率先“復甦”而被重新激活。

在3月份,繼華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八爪魚)1月9日在長沙全球首發落地之後,通過運營,實現湘江智能、希迪智駕、中車電動三家生態企業上雲測試,長沙補齊了模擬仿真測試能力上短板。

4月份的第一天,長沙宣佈智能駕駛產業“火炬計劃”和“頭羊計劃”開始實施,為長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了指引。

為了吸納優質企業加入產業生態,根據“火炬計劃”,長沙市將對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合格,符合條件的“火炬企業”單個最高發放700萬元相關獎勵和補貼。

其中,長沙市將對首次列入“火炬計劃”的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的獎勵。同時,在企業列入火炬計劃滿一年後,若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合格的,享受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研發費用補貼;“火炬企業”當年成功獲得國家、省、市有關本計劃所列重點方向的揭榜項目,給予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並將成果在全市範圍給予重點推廣和支持。

“頭羊計劃”則聚焦公交車、危化品運輸車、校車、環衛車、渣土車等重點車輛智能化升級,通過創新示範、場景打造、生態構建等方式培育企業成為“頭羊企業”,打造全國領先的集智能汽車車載系統解決方案與智能駕駛服務於一體的頭部企業。

接著就是最近與一汽出行和中國汽研這兩場簽約活動了。

一方面,原有生態通過各種方式的刺激不斷釋放活力;另一方面,自身能力增加後,吸引到越來越多重量級的企業加入生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18年以來,長沙市洽談對接智能汽車領域重點項目80多個,累計引進華為、大陸、舍弗勒、騰訊、百度等智能網聯汽車頭部企業近30家。截至2019年底,長沙市已經集聚智能網聯產業重點企業340家,產業生態小有規模。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4月18日,長沙市民王先生和郭女士通過預約免費乘坐百度公司的智能駕駛出租車。

一條立體的產業發展路徑,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3.0

如果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掛牌視為長沙智能汽車產業的1.0階段,以“雙一百”項目啟動和Robotaxi落地為標誌作為長沙智能汽車產業的2.0階段,那麼長沙現在需要解決產業生態圈擴大,產業生態質量提高這兩個問題,找到進入領先全國,讓“智能駕駛第一城”標籤名至實歸的產業發展3.0階段的實現路徑。

結合上文提到的一些產業動作,我們來看看長沙是如何做的。

首先,由路測到雲測,長沙的產業影響開始輻射全國。

長沙產業生態聚集的“原始資本”是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出色的“硬件條件”。

228個測試場景,國內領先的3.6公里雙向高速測試環境及無人機測試跑道,再加上國內測試場景複雜程度最高、測試道路總里程最長、研發辦公配套最全、5G範圍覆蓋最廣等多項第一,成為長沙能夠“後來居上”的優勢長板。

長沙通過“八爪魚”補足了與路測環境同樣重要的雲測能力之後,真正實現了“軟硬兼施”,“內外兼修”,在智能駕駛產業雲運營單位湘江智能的規劃中,今年將通過“八爪魚”的能力將測試區內的路測數據形成數據資產利用起來,後續將發佈城市級數據集及仿真場景庫,並上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向全國發布。

這也意味著長沙智能駕駛產業的能力和影響力將跨越物理空間的限制,在雲平臺上向更廣闊的範圍輻射擴散。

其次,通過“火炬”和“頭羊”進行“補鏈”“強鏈”的同時加速產城融合。

長沙發布“火炬計劃”和“頭羊計劃”,表面上為了“補鏈”和“強鏈”,但根據計劃以應用落地的方式來推動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來看,其內在邏輯是讓智能駕駛產業與更多的關聯產業進行碰撞和互促,以產城融合的方式讓社會感受到產業的價值。

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透露,今年計劃為全市部分重點汽車(客車、校車、渣土車、危化品運輸車)加裝汽車電子標識,建設一批電子標識路面識讀基站;實施開放道路智能化改造二期項目;打造智能網聯雲控管理平臺;為部分車輛加裝數字交通車載智能終端。

無論是推動車聯網滲透率提高的種種舉措,還是按照“重點補強+連線成片”的思路擴大智能化路側RSU設備覆蓋能力,或是實踐“車端+路側”雙輪驅動模式,探索智慧出行,構建出行即服務(MaaS)支撐體系,描繪的都是一幅將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大眾生活、政府管理等多維度融合於一體的壯闊藍圖。

另外一維度進行解讀,即長沙希望通過兩個計劃來探索和打造具有標杆與可複製性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的“長沙模式”。

最後,補全頂層設計的產業閉環。

在“八爪魚”的運營過程中,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創新中心曾表示,將在“八爪魚”的基礎上,計劃在3年內推動不低於14項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標準示範。這在一個層面反應出長沙要做“一流企業”,參與產業標準設定的“野心”。

回到長沙與中國汽研的三方合作中來,更是坐實了長沙想在產業標準方向有所突破的發展思路。

根據三方合作的六大板塊內容顯示,除了應用場景打造之外,其他的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研究、國檢中心建設、標準規範制定以及行業影響力這幾個方面,都屬於頂層設計的範疇。即從最開始的底層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再到如今標準規範,長沙正在努力將產業發展頂層設計缺失的閉環補全。

牽手中汽研,長沙向“兩區一市”加速駛來

停靠在長沙梅溪湖旁的智能駕駛公交車。

“兩區一市”或是長沙達成“沸水效應”的最後一把火

一般情況下,水要燒到100℃才算開的物理常識大家都知道,在成功心理學中,有學者將這種關鍵因素所引起的本質變化現象,稱之為“沸水效應”,就好比燒水燒到99℃時,還不能算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水溫基礎上再燒使它再升高1℃,它就會使水沸騰,只要維持小火不斷,水能持續保持沸騰,併產生大量水蒸氣可用來開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這裡的 1℃就是關鍵的因素,這1℃就能使水發生質的變化,從液體變化為氣體。

經過4年多的努力發展,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現已實現了四個“全國第一”。一是2018年12月28日開通了國內首條智慧公交示範線;二是2019年9月26日啟用了全國首條基於5G+V2X技術、支持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測試與示範應用的智慧高速;三是開通了國內智能化改造範圍最廣、道路類型最全面、安全防護最嚴密的城市開放道路;四是開發了全國首個智慧共享出行示範項目,首批45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已上路運行。

智能汽車產業“起步北上廣、落地看長沙”,已經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

現在,長沙正在著力打造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應用領先、配套設施完善的交通強國示範區、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眼前“兩區一市”的目標或將是長沙達成“沸水效應”的最後一把火,有國家層面在多個方面和領域對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背書,將極大增強長沙產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沸水效應”之下,長沙“智能駕駛第一城”的產業標籤將會在公眾心中不斷強化,直至形成固化認知,此時,長沙的智能網聯汽車不光擁有星辰大海,更會立於產業之巔。

來源丨長沙發布綜合長沙觀察、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魏啟揚 郭建球 常勝

編輯丨劉鑫宇 校對丨羅建勳

審核丨杜進

►湖南車主注意了!4月25日起,可不再粘貼機動車檢驗標誌!

►長沙老司機?開車打電話?你們被抓拍了!

►長沙駕考,預約!週末也能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