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安莊漁村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圖片

小朋友坐在搖椅上嬉戲。

圖片

陳克戰自家開的微山湖野魚館生意興隆。

圖片

微山湖移民文化展覽館。

圖片

村民在油菜花田留影。

圖片

青瓦白牆的仿古民居。

圖片

村民在森林氧吧觀賞區載歌載舞。

圖片

安莊村民把一根根細長的柳條編織成一件件手工藝品。

圖片

森林氧吧觀賞區。

圖片

安莊漁村——微山湖畔新『明珠』。

◎文/徐報融媒記者 於瓏 圖/徐報融媒記者 劉冰

春日的微山湖面碧波盪漾,給風雲壯觀雄渾厚重的沛縣大地憑添了旖旎韻致的風情。沛縣致力打造的國家4A級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千島溼地因萬里荷花聞名遐邇,每年吸引著近百萬遊客流連忘返。

安莊漁村就是千島溼地旅遊度假區眾多組成景點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百年漁村繪就生態旅遊發展藍圖

走進沛縣大屯街道安莊漁村,一處處灰瓦白牆的仿古村居掩映在綠蔭之間,彷彿把我們帶入夢裡江南。

安莊漁村立村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1855年黃河決口,山東鉅野、嘉祥、曹縣等地災民逃難來此安家落戶,開墾荒地,重建家園,在微山湖西岸安居樂業。

《春暖花開來到了》《安莊漁村新生態》……今年75歲的徐知任是省級荷葉落子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他唱著自己創作的荷葉落子迎接遠路而來的客人們。

“安莊漁村是個移民居住的小漁村,至今已經居住了七八代人,160多年來,這裡的居民仍然保留著鉅野等地的鄉音和生活習俗。”徐知任說,以前這裡只是微山湖畔的小漁村,四處是荒蕪之地,現在家家房前屋後都種上了石榴、紫薇等各類綠色植物,鬱鬱蔥蔥,高低錯落。

53歲的村民劉來河每天都去村內大舞臺練唱京劇、打太極拳。他說:“每天清晨,聞著花香,聽著鳥叫,別提有多舒服了。俺家院子裡種滿了各種果樹,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感覺很幸福。”

“建設漁村主要是圍繞距我們村僅兩公里的千島溼地景區做配套發展文章,安莊漁村規劃面積55.68公頃,由景觀區、森林氧吧觀賞區、農家樂體驗區、農村民俗體驗區4區組成,遊客到千島溼地景區遊玩後,驅車5分鐘即可到這裡享受迴歸自然的農家生活,盡情放鬆身心。”安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寧道龍說,該村目前正全力建設集旅遊觀光、美食娛樂、健身養生、休閒度假、民俗文化展示等於一體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村。

小柳編催生400多個“家庭工廠”

在村落裡漫步,“移民湖西”“拓荒創業”等主題壁畫、石雕,或佇立於幽幽小徑,或蹲踞在綠茵叢中,靜靜講述安莊漁村人拓荒創業的故事。

推開一扇扇農家院門,有製作紙傘的、香包的,有縫製粗布衣服的,有銷售湖產的,有畫指掌畫的,有生產裘皮玩具的,有織柳編的等,傳統記憶植入旅遊業態,讓安莊漁村魅力四射。

“一捆柳條一把剪,坐在家裡搞編籃,不誤種田和做飯,一天能掙百把元。”村民付長玲樂呵呵地說起了順口溜。安莊村民正在自家院子裡把一根根細長的柳條編織成菜籃、寵物籃、花架等一件件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都是村內企業興藝工藝品有限公司訂製的,由企業提供柳條和圖紙,村民在家編織,按件算錢,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3000元。

坐在家中搞柳編,一堆柳條一把剪,輕輕鬆鬆把錢賺。這是安莊漁村400多個“家庭工廠”的真實寫照。

說起安莊漁村的柳編產業,總有一個人不能繞過,他就是創辦了沛縣興藝工藝品有限公司、同為安莊漁村的原黨支部書記武發旗。從租賃土地、建廠房、購設備到開辦公司做大柳編產業,從廣交會寄人籬下到擁有專屬展臺,從產品銷售無門到成為國內外商家爭相追逐的“香餑餑”,武發旗帶領安莊村民實現了柳編產業發展“連級跳”。如今,安莊漁村的柳編產品完成了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的嬗變,受到大量外國客商的認可與喜愛。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柳制家居、辦公用品等實用品類超過4000個,企業年出口額近700萬美元。

安莊漁村有一支名氣響噹噹的致富“娘子軍”,她們憑著自己的一雙巧手,編織出各式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村民劉秋梅就是“巧婦”之一,村裡辦起興藝工藝品有限公司後,她第一個參加了柳編工藝培訓班,上課時認真聽師傅講解,下課後與姐妹們共同討論、實踐。劉秋梅說:“村裡有幾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也爭著學柳編,細活幹不了,就幹些晾曬柳條、脫皮、破條等粗活,一天能掙幾十塊錢,不光有了收入,還找到了活動筋骨的好地方,幾個老姐妹在一起,整天都樂呵呵的。”

人居環境改善了,村民安居樂業了

青瓦白牆的仿古民居,隨處可見的草坪、綠植,穿村而過的溪水,把安莊漁村打扮得如詩如畫。這兒的村民既是新建農家小院的主人,還是接待遊客的商家,觀光旅遊業蓬勃發展讓村民們有了新的致富門路。

四孔野鯉魚 、雜草丸子、紅燒野草魚……49歲的陳克戰在自家開的微山湖野魚館生意興隆,一道道微山湖野味菜餚讓食客們讚不絕口。

兩年前,陳克戰在外地四處打工,跑了幾年的貨車也沒掙到多少錢。家鄉建設好了,他就留在家裡開了野魚館,70%的菜品產自微山湖原生態,吃魚是一大特色。旺季時每天晚上20桌爆滿,年收入30萬元。50歲的李翠玲在這家野魚館做傳菜員,每天上班4個小時,月收入3500元以上。

在村裡小遊園裡,迎春花、四季蘭、紅玫瑰等花卉隨風搖曳生姿,滿眼絢爛多彩,讓人迷醉。

“這個遊園原先是片水泥空地,前兩年經過村民的集體要求,村裡對其進行改造,建設了這樣一座小遊園。”村民唐秀全對記者說,“小遊園建好後,這裡就成了大家的聚會中心,大人小孩沒事都來這裡放鬆娛樂。”

安莊漁村今年結合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在大屯街道的支持下,先後投資180萬元修了一條長2300米的柏油道路;投資80萬元,修建了佔地3.6畝的停車場;投資20萬元,完成公廁升級改造;投資300萬元,新建微動力汙水處理廠1座;修建安莊漁村大舞臺……一項項改善人居環境的工程陸續在推進。

鄉村大舞臺、民俗館、杞柳展廳、林下棧道、休閒茶吧、共享農場、百果採摘園、盆景園……這些都成了吸引外來遊客的“名片”。

“全村總人口2918人,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198萬元。”安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寧道龍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漁民文化、運河文化和紅色文化等歷史文化底蘊,提檔升級微山湖移民文化展覽館,籌建湖西秘密交通線紀念館和蘇北民俗體驗中心,帶領安莊漁村走上一條生活富裕、精神富有的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