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搞不懂,攝影作品,為什麼偏重理論和後期製作?

藍鯨並蒂蓮


美國著名攝影師亞當斯說: “前期是譜曲,後期是演奏。”,二者是並重的。膠片時代的攝影大師們,很多後期暗房技術也同樣頂尖。

我學習了你這個問題下面所有朋友的回答,有些朋友可能誤解了你的意思,從你問題的字面上看,你是反對太過注重後期而不去鑽研前期技術,這一點本人雙手贊成。

Raw格式幾乎是所有專業攝影師的選擇,由於這種格式的先天條件,後期是必須的過程。這種選擇是基於jpg直出的各種缺陷而不得不為的一種無奈,也是攝影師發揮器材最大潛能的一種能力。

數碼照相機真正在我國普及,也就十幾年時間,而數碼相機的工業技術也只是初級階段,還有很多缺陷尚待完善,在這個階段,後期技術可以不同程度地補足這些短板。

攝影的目的不是顯示自己前期或者後期技術多好,器材多貴多完善,而是為了表現和傳達照片內容本身的內涵。無論啥技術都是為了這個最終的目的,變的只是你選擇什麼技術手段。

專業攝影的前後期並重,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具體需要,有的作品只需要後期基本調整即可,有的需要並重,有的可能就需要後期比重更大了。

攝影實踐過程中,前後期技術經常是相互促進的。前期打好基礎,不能麻袋上繡花底子不好;後期也不能只玩技巧,不注重表達和創意或者本來可以前期解決的問題卻完全依賴後期,二者要相輔相成。

繪畫的畫筆是工具,攝影的相機是工具,同樣計算機軟件也是工具,什麼都不會的朋友們只用眼睛看美景,不也是一種享受嗎?根據自己的能力,合理運用各種工具去發現美,享受美,記錄美,創造美吧!


盜夢客


攝影作品,為什麼偏重理論和後期製作?

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一樣,都屬於視覺藝術範疇。我理解的理論,更多的是指作品的主題內涵、拍攝者的審美意識、以及拍攝者的拍攝經驗。

一幅攝影作品,主要是看作品所包含的主題內容,不管拍攝什麼類型的題材,都要有打動觀者的主題內容,哪怕是拍攝一朵花,都得要展現出拍攝者的表現內容。比如是要表現春天的豔麗,還是要表現出春天的生命力,在我們的作品中,都要有明確的體現。

拍攝者的審美意識,主要表現在畫面的形式感上。包括作品的表現元素選擇、元素的形態特徵、光與影的運用、元素的色彩搭配、畫面的視覺對比、色彩色調的和諧程度、元素的有機構成等,都需要拍攝者有較深的藝術修養才能更好的表現出來。

攝影藝術,是通過視覺語言表達拍攝者思想,相機只是捕捉精彩瞬間的工具,如果在拍攝者大腦中沒有表達的思想,沒有記錄的技術和經驗意識,肯定是無法拍攝出打動觀者的攝影作品。因此,不管是表達意識、表現意識、拍攝技術、拍攝經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

攝影中的後期處理,是攝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攝影后期處理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針對性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在前期的拍攝中,肯定無法達到拍攝者預想的效果,這時,就得要適當的後期處理,來彌補作品的完整性,做大錦上添花,絕不能畫蛇添足。

不要認為後期處理就很簡單,在後期處理之前,在我們的大腦中,首先還是得要有表達的想法,沒有明確的想法,是無法後期處理的,否則,是盲目的處理。

綜上所述,題目所說的偏重理論,我的理解應該是拍攝者的表達思想和表現意識。後期製作應該是多攝影作品的適度後期處理。這兩個方面都是攝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好攝影作品值得注重的因素。


腦攝狼圖世界,攝影愛好者,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你為什麼沒有搞懂,因為攝影是一門學科,沒有理論怎麼能成為學科。攝影后期是攝影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不可缺少。

為什麼掌握攝影理論,比如快門的主要作用,焦距作用,鏡頭種類,色彩三原色,光圈大小作用,白平衡,攝影構圖,攝影構成等等,太多太多,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更好的去拍攝。

攝影后期是攝影作品完成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二次構圖,拍照時因為有些元素不得不拍攝進去,所以需要後期裁剪。後期矯正。曝光,因為事物大小、顏色、遠近、高低不同,所以對光線表現明暗不同,相機不會向人眼睛是的能調節,所以需要後期來完善,照片飽和度,色彩基調等等。所以後期使攝影者更加詮釋自己思想,使畫面更加完美,符合自己的思維,使目的性更加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