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子線纏繞好麻煩怎樣做才能避免?

玉林WuGe


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釣魚子線纏繞好麻煩怎樣做才能避免?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通過下面兩點來調整:

通過線組本身配件來調整

通過正確的拋竿和提竿動作及改變釣法來應對

子線纏繞是釣魚人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對於那種麻花型的的纏繞,需要浪費過多的時間來解決。特別是在魚情好的時候遇到子線纏繞,心情常常會變得急躁,越是心急越是解不開,常常有一剪刀剪斷子線的衝動。

通過線組本身配件來調整

縮短子線的長度

長子線的優點很多。比如:下襬過程中便於我們搜索魚層,增大誘魚效果,長子線還可以放大鉤距,便於我們釣不同的水層,長子線由於延展性更強,在中大魚的時候還可以起到保護線組的作用等等,但長子線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易造成子線纏繞。由於兩條子線過長,在實際作釣的過程,一個細微的動作就會造成子線纏繞。

而子線變短,就會減少兩條子線“見面”的機會,從而降低纏繞出現的幾率。

鉛皮邊緣修剪圓滑

在大多數釣法中,鉛墜都是緊挨著子線的。這就增大了鉛墜和子線接觸的幾率。如果鉛皮邊緣修剪不圓滑的話,在拋竿和提竿的過程中,鉛墜的邊緣會掛到子線,從而造成子線纏繞。所以,要經常性的檢查鉛墜的邊緣光不光滑,鉛墜的合口處有沒有張開,這些都是造成子線纏繞的因素。

及時更換子線

子線在受到過大拉力的情況下,一般會呈現彎曲不直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承受的拉力超過了子線的延伸程度,子線恢復不了原狀。如果發現這樣的是需要及時更換子線,因為子線彎曲不直,更易出現子線纏繞的產生。

利用分岔器

有些釣友朋友們為了減少子線纏繞發生的幾率,會使用外部的配件。比如:在子線加太空豆,鉛皮座,分岔器等等。所說實話,這些方法我都用過,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增加這些配件有一個很大弊端:易使鉤距加大,漂目變小。

從使用這些配件的作釣經歷來看,裝有這些配件的新線組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效果還是不錯的。但在不斷的提竿拋竿的過程中,會導致兩條之間的分岔器要麼呈現切斜的狀態,要麼下滑,直接導致鉤距變大,漂目變小。

小結:

實際上不管是縮短子線,修剪鉛皮圓滑,更換子線,還是利用分岔器就一個目的:減少兩條子線“碰面”的幾率,從而降低子線纏繞發生的幾率。

通過正確的拋竿和提竿動作及改變釣法來應對

拋竿動作

我曾經見過不少的釣友為了拋竿方便,直接用竿稍的力量把餌料彈出去,這樣做事很容易造成子線纏繞的。並且兩條子線纏繞在一起是看不到的,這就直接影響了作釣效果。

個人認為:拋竿正確的動作應該是這樣的:一手持竿,一鉤拿住子線,在拋竿的一瞬間,順勢把線組拋出去,這兩個動作需要同步的。

提竿動作

以前和我一起釣魚的同事,不管是釣小魚還是釣大魚都是大力揚竿,而他經常會出現子線纏繞的情況。

個人認為正確的動作是:首先利用手腕的力量,一個刺魚動作,如果感覺手下一沉,再揚竿。也就是說,刺魚的動作分為兩個部分。

使用單子線釣法

實際上,單子線釣法優點很多的,也有不少的釣友使用。採用單子線釣法就像最後的絕招一樣的存在,只要注意提竿的動作,一般不會子線纏繞的。

小結:

實際上,正確的拋竿,提竿動作和採用單子線釣法才是大幾率減少子線纏繞的行之有效的辦法。而拋竿和提竿的動作是需要多練,多實操,掌握技巧後方能發揮作用的。

引申一點:

影響子線纏繞的還有一個因數就是岸邊的環境。在選擇釣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釣點好不好拋竿,有沒有大一點的樹,亂草,障礙物等等。掛上這些十有八九都會造成子線纏繞的。

寫在最後:

實際上,以上幾種方法只能說是可以降低子線纏繞出現的幾率,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可以說基本上是不現實的。比如說:在跑魚時,掛底時,魚線的回彈性都是會造成子線纏繞的。所以,對於子線纏繞現象還是需要理性對待的,切不可操之過急,一旦急躁這幅子線基本上就完了。呵呵呵!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石頭釣魚記


1、子線於8字環連接處留有小尾巴,這個小尾巴是個小環,把上鉤穿過這個小環(下鉤也可以)。

這樣做的好處:無需增加額外財力、物力,不會加大水下目標,不改變釣組自重,操作靈活便利,不損失原連接後的強度。

2、也可以綁鉤前在截下的子線上先推上一顆小太空豆,然後再綁鉤,綁鉤後按正常方法連接到8字環後把小太空豆推到長子線的根部,這樣長子線和短子線之間隔著一顆小太空豆,就不會纏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