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在和一個朋友探討“嚴師能不能出高徒”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說“嚴師出高徒是最大的謊言”,在他的思維定式中,嚴師就是那種採用打罵式、粗暴式教育方式的暴脾氣的老師。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

所謂嚴師,“嚴”在哪裡?當然是教學過程嚴肅而不古板,教學方式嚴謹而不乏味,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嚴厲而不粗暴。如果單單把嚴師的“嚴”偷換概念成“脾氣差、羞辱打罵學生”,而嚮往成為傳說中的“佛系教師”,這種想法我不敢苟同。跪著的老師不可能教出站著的學生,嚴師雖然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真的是謊言嗎?作為一線老師,我來為你分析:

嚴師本身有淵博的學識,不俗的教學能力。

嚴師肯定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老師。所謂嚴師,之所以能夠做到“嚴”字當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有“嚴”的底氣,有從嚴從教的淵博學識和相當不俗的教學能力。如果一個老師,自己連相關學科的卷子都不會做,反而對要求學生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卷子,還必須做到準確無誤,這可能嗎?舉個例子,一個語文學科的嚴師,要求學生把作文寫好,但是這種老師自己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寫不了,這種老師有資格被稱為“嚴師”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飛衛自己不是一個神箭手,那麼他有沒有可能教出百步穿楊的紀昌呢?當然也是不可能的。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嚴師傳授敬畏規則的理念,讓學生一生受益。

把自己的暴脾氣一直髮洩在學生身上的那不叫嚴師,而是“潑婦”式的師德極其低下的老師。真正的嚴師有可能脾氣不太好,但他們傳授給學生的是一種敬畏校規校紀、班規班紀甚至“組規組紀”的守規矩講原則的理念。一個人能夠讓守規矩的理念入心入腦,那麼這個人無論在哪裡,都至少不會受人排擠,也不會因為觸犯法紀底線而付出沉重的代價。敬畏規則,規則就會為一個人的成才成長“保駕護航”。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嚴師所教的學生,畢業後犯罪率更低。

嚴師所教的班級,班風學風是“佛系教師”所教的班級遠遠比不上的。一個班主任老師如果是嚴師,那麼其他的任課教師進入這個班級教學,會發現課堂紀律不用自己操心,學生上課做筆記、舉手發言成為一種發自肺腑的自覺。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反之,一個班主任老師如果是“佛系教師”,其他科目的老師進入這樣的班級教學,別說讓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課,就是老師自己正常上課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同時,嚴師所教的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在正常情況下犯罪率比“佛系教師”教出來的畢業生更低,因為這些學生的心中早就有了守規矩的意識。

對於“嚴師出高徒”這5個字,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