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座!廈門榮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

福建省首座!廈門榮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

今年各區將至少新建和改造提升1個城市公園。王火炎 攝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上午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名單,福建省廈門市等8座城市榮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稱號。廈門也由此成為我省首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通過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3至2018年,我市建成區綠地率從35.34%提高到40.85%,綠地覆蓋率從41.15%提高到45.1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2.42平方米提高到15.6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6251.76公頃,公園綠地面積5236.88公頃。

  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領導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王偉軍介紹,接下來,廈門將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新起點,以目前住建部正在制訂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升級版評價標準“公園城市”為近期目標,以“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為遠期目標,按照“間綠透綠、顯山露水”的綠地建設理念,調結構、補短板,加快推進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努力建成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區、示範區。

  2020年全市計劃完成森林生態修復造林3500畝、森林撫育26300畝,營造鄉村生態景觀林2500畝,完成狐尾山、仙嶽山林相改造任務1317.9畝,啟動東坪山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全市計劃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園林綠地面積40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00公頃),完成40公里綠道建設。各區將至少新建和改造提升1個城市公園、1條林蔭景觀路等。


  【鏈接】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高於園林城市

  2013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因2016年臺風“莫蘭蒂”影響和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重大活動保障而延緩申報工作。2018年,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並寫入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民參與”的原則,舉全市之力共同推進創建工作。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由原國家建設部自1992年發起,每年進行一次評估,採取城市自願申報,建設部組織專家評議的方式。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目前我國評價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最高榮譽,是城市建設、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國家園林城市的更高層次,要在國家園林城市的基礎上,提高城市的生態功能,提升居民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必須是已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的城市,廈門在1997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生態園林城市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最佳城市形態,其實質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確保可持續發展。

  開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活動,不僅順應人民群眾改善人居環境的迫切願望,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考核指標共六大類46項、70多個考核,涵蓋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市政設施、節能減排等方面,是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綜合性考核,注重居民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在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考核的六大類46項指標中,我市所有指標均滿足《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申報評審要求。

(廈門晚報記者 龔小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