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怎么办 | 幸福锦囊

践行德化教育 开启智慧锦囊

「这些玩具都是我的,谁都不能动!」五岁的小丁一边喊着,一边把玩具都搂到自己怀里。

「哥哥,我想和你一起玩。」妹妹在一旁哭着说。这样的画面似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常见。

孩子自私怎么办 | 幸福锦囊

其实「施比受更有福」。可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在长期的家庭宠爱中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气,小气吝啬,不懂得分享,不管什么东西,「这是我的,你们不能碰」,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已经占据了孩子的内心。所谓诸苦皆从贪欲起,试想有这样的心理,得到了欢喜,得不到就伤心难过,甚至瞋恨发脾气,每天都生活在患得患失中,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幸福呢?

其实,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是一张白纸,爸爸妈妈就是最美的调色师。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个小女孩学了《弟子规》之后,回到家把自己的桃子让给弟弟吃,弟弟很欢喜,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当弟弟吃到超过一半的时候,她终于按捺不住,突然把那个桃子抢过来。她的母亲没有当场指责她,而是把发生的事反映给了学校的老师。第二天,小女孩来到学校,老师并没有指责她,只是耐心的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汉朝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他们兄弟非常友爱。有一年闹饥荒,社会治安很混乱。弟弟被盗贼抓去了,盗贼打算把他煮了吃。哥哥虽然幸运的逃过一劫,可是得知弟弟被抓走的消息却心急如焚,救弟心切,他很快就赶到了盗贼那里。一看弟弟性命难保,就冲过去说:「你们不要吃我弟弟,我弟弟又瘦又有病,我长得比较胖,你们就吃我好了」。弟弟见状又冲向前,对着盗贼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跟我的哥哥没有关系,应该吃我」。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争到最后兄弟俩抱头痛哭,盗贼在旁边看了很感动,立刻就把他们都放了。皇帝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仅封了兄弟二人的官职,还把他们以德行感化强盗的善举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的百姓效仿学习。

孩子自私怎么办 | 幸福锦囊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自然能随时随地为人着想,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为人处世宽容大度,就能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发自真诚心的去付出,孩子的福报就不断的在增长,他的人生路也会愈走愈顺畅。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所以教育一定要「慎于始」,孩子一开始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就要立刻给予导正,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用情绪就可以威胁长辈,只要哭闹耍脾气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现在的家庭,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不在少数,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在孩子小的时候,跟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爸爸、妈妈第一口菜几乎都是先给孩子吃;爷爷、奶奶也很心疼孙子,同样把好吃的往孩子碗里送。所以小皇帝、小公主愈来愈多了。

《大学》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事情的先后顺序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夹菜夹错了,孩子的孝道就建立不起来,因此做事的先后顺序特别重要。当父母做出来的是孝、是德行,孩子看到内心会很欢喜,进而就会模仿。若是我们在餐桌上,第一口好吃的都是给自己的父母夹,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模仿我们,把最好吃的用来孝敬自己的长辈。人要有智慧,才能懂得做事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所以做人要认真学习圣贤教诲,才能增长智慧。我们把根源找到了,就要教育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要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会主动去分享,去照顾别人的感受。

文章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