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白地青花

常見的青花瓷是透明釉釉下青花,又叫白地青花或白釉釉下青花。白地青花中又有淡描青花和線描青花等不同的表現方法。古玩界也把淡描青花稱為“漏彩”",如在其上再施彩,即為鬥彩。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黃釉青花

由於人們藝術審美的多樣性,青花瓷中還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除了白地青花以外,還有一些底釉帶有某種顏色的青花瓷,這就是色釉青花。色釉青花特色鮮明,其中黃釉青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類。

黃釉青花是在白地青花的基礎上運用釉上彩工藝加工而成的。於明代宣德年間創制,到弘治、正德時發展成熟。明宣德黃釉青花八寶盤,是在白地青花上加施黃釉後燒烤而成。此後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朝都生產過這種瓷盤。另外,明嘉靖年間還有黃地青花礬紅彩瓷。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哥釉青花

哥釉是一種青瓷開片釉(裂紋釉),原本是傳世哥窯瓷的一種釉色,釉上開米色或灰色片紋,古樸雅緻,聞名遐邇。明代末期,吉州窯生產出了一種“碎紋素地青花”,這種“碎紋素地”和著名的哥窯瓷的釉色很相似,故名“哥窯青花”。清代後期,景德鎮窯大量燒造哥窯青花,並得到世人的青睞。哥釉青花瓷上的青花呈色多為灰藍色或褐藍色,器口加塗白釉或黃釉,器底有砂底與釉底兩種,露胎處見窯紅。常見的器型有蘿ト尊、大觀音尊、花觚、直口瓶、折角方形盤、碗等。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豆青地青花

豆青地青花也是色釉青花的一種,在民窯中較為常見。豆青地青花的顏色幽靜雅緻、非常美觀。其工藝是在器坯上用青料繪畫,再罩一層豆青釉,在高溫還原焰中燒成。豆青釉源於明宣德官窯中蔥翠色的仿龍泉釉,在清代非常流行。常見器物有棒槌瓶、梅瓶、小瓶、花觚、罐、筆筒等。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藍釉青花

藍釉青花,又名“藍上藍”,是在藍釉地留白處用淡描法畫青花紋,常見器物有瓶、罐、缸、筆筒、盒等。

藍釉白花

藍釉白花,又叫“反青花”,其製作過程是將花紋勾好後,將青料塗在花紋之外的空白處,使得花紋成白色,再罩透明釉,在高溫中燒成,形成和大多數青花瓷相反的藍地白花。這種工藝早在元代就出現了,明代宣德藍釉白花瓷是最名貴的品種,明代後期也有製作。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清代康熙年間有一個“冰梅紋”的青花瓷罐,在藍地上畫出冰裂紋,襯托出白梅的高雅淨潔,設計巧妙,精美異常。

孔雀綠釉青花

孔雀綠釉青花在青花瓷中佔有重要地位,元代景德鎮創燒。其製作工藝較複雜,先用青花在坯體上畫出紋樣,再在畫好紋樣的部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澀胎青花器,之後整體施孔雀綠釉,再用低溫燒製一次。由於青花是在孔雀綠釉之下,故又名孔雀綠釉釉下青花。青花在晶瑩碧綠的綠釉之下,色澤青中閃黑,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玲瓏青花瓷

玲瓏青花瓷是在玲瓏瓷的基礎上加青花裝飾的一類瓷器。這種瓷器的製作工藝非常巧妙,是通過鏤雕工藝在瓷器坯體上雕鏤出許多按花卉形式排列的“玲瓏眼”,然後再整體施釉,釉會糊住小孔。經過火燒,這些孔洞就會呈現半透明狀,美不勝收。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克拉克瓷”

明代後期外銷的青花瓷叫“克拉克瓷”。據說,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荷蘭人在海上截獲了一艘名為“克拉克號"的葡萄牙商船,上面裝滿了中國萬曆時期生產的青花瓷。因不明產地,他們就將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歐洲人後來沿用了這一稱呼。“克拉克瓷”都是由外國訂製的青花瓷,其器型和紋飾都非常獨特,圖案是中國傳統畫法,但紋飾佈局並不是中國風格。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青花加彩

青花加彩瓷結合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具體操作步驟是先用青花在坯胎上雙勾各種花紋的輪廓,再罩上白釉,用高溫燒製成青花瓷,接著在透明釉面上用釉畫出與青花相搭配的圖案,然後第二次入爐,用低溫燒製。

青花加彩是一大類彩瓷,若用釉上加彩的方法來分,可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鬥彩。由於在同一件瓷器上常出現幾種不同的加彩方法,故很難用加彩方法來劃分品種。一般彩瓷的品種以加彩的顏色種類多少來劃分,分為青花單彩、青花雙彩、青花三彩、青花五彩等四種。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青花釉裡紅

青花釉裡紅,俗稱“青花加紫”,為名貴瓷器。其工藝是在一件瓷器的生坯上同時用青花和釉裡紅(用銅著色配製而成)兩種釉下彩繪製紋樣,然後罩透明釉,再用高溫燒製。出爐後,瓷器上紅藍兩色相互襯托,非常美觀。

由於青花和釉裡紅是兩種性質不同、燒成條件不同的釉下彩,因此對製作工藝要求很高,一般少見兩種彩都燒得很好的。

微拍堂

素三彩浮雕八仙圖紋扁瓶

另外,用釉上綠彩代替青花,或用釉上礬紅彩代替釉裡紅,整體效果和青花釉裡紅很相似,但這就屬於另一種釉了,不如青花釉裡紅名貴。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青花紅彩

青花紅彩屬於青花單彩,始見於明宣德年間。宣德時期的青花紅彩器通常是在釉下青花紋飾中留出獸形、龍形等白釉地,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填以礬紅彩。青花紅彩以釉下青花製作海水波濤,再以釉上紅彩描繪游龍或海獸,青紅相映,動感十足,富於觀賞性。

微拍堂

晚清民初花鳥罐

起初,青花和釉上紅彩都是單獨運用的,直到明代宣德年間,這兩種工藝才合二為一,逐漸形成了“宣德五彩瓷”,繼而又發展為更加華美的彩繪瓷“鬥彩”和“青花五彩”。此外,還有在青花紅彩瓷上再加金彩的,十分名貴。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瓷,又名釉裡三色瓷,釉下為紅、藍、豆青三色,是康熙年間燒成的釉下彩瓷。其突出特點是同一器物上集中了青花、釉裡紅和豆青釉,局部胎體採用刻剔的裝飾技法,畫面色彩鮮豔,對比強烈。官窯和民窯均有生產。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是五彩瓷的一種,在青花加彩瓷中,凡釉上加彩超過三色者,都屬於青花五彩。

圖案中的藍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繪,上釉燒製後再用釉上彩料彩繪其他部分,最後入爐烘燒而成。其特色是:青花在整個圖案中不再是主色,僅作為構圖的一種配色,除青花外,還有紅、黃、綠、紫等色,色彩濃豔,花紋瑰麗。

微拍堂

民間舊貨瓷器 青花瓷盤

另外,青花五彩也有以朝代及窯命名的,如“宣窯五彩”,是指宣德官窯燒成的五彩瓷器,這種青花五彩經過進一步發展,成為著名的成化鬥彩。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鬥彩

鬥彩也是和青花有關係的彩繪瓷。不過鬥彩一詞很晚才獨立使用,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中初次提到,明代的文獻中沒有獨立使用"鬥彩”這個名稱,當時只記載了“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都是青花加彩瓷,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中某些品種命名的。

微拍堂

清代青花瓷盤

青花五彩瓷器加彩的方法包括點彩、覆彩、染彩、鬥彩等幾種,其中單純用鬥彩工藝的,就是鬥彩。由於鬥彩都加五色,故鬥彩也屬於青花五彩。其實,在典型的青花五彩瓷上常見鬥彩工藝,在典型的成化鬥彩上,也不難見到青花五彩瓷上常用的點彩、覆彩等方法。

深度解說青花瓷器中的品種分類!

鬥彩在成化時期最盛行,其工藝方法大致是先用青料在坯體上畫出圖案的輪廓線,然後在坯體上施以釉漿,再用火燒製,之後用彩料在瓷面填彩補繪圖案。在江西方言中"鬥”有組合、拼湊之意,因此江西藝人稱這種工藝為"鬥”,意思就是這種彩繪瓷是用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組合、拼湊而成的。成化官窯製作的鬥彩瓷質量最佳,其瓷胎細膩潔白,釉層溫潤光亮,色彩豔麗斑斕。

微拍堂

清青花瓷小盤 小碟子

從顏色上看,在整件瓷器圖案中,青花是主色,釉上色彩只佔次要的烘托作用,這是鬥彩瓷的一大特色。

專欄

晶哥聊古玩之明代瓷器細談

作者:晶哥聊古玩

50幣

0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