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首次發現新鳥種彩䴉 曾一度被認為已在我國絕跡

彩䴉首次現身興化。姚建興 攝

近日,興化市民姚建興在千垛鎮劉溝村拍鳥時,在河邊草叢裡意外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䴉,這是在泰州境內首次拍攝到其珍貴的影像資料。

這兩天,興化市民瀋海波在朋友圈裡曬了一張鳥圖。這是一隻黑色涉禽,嘴是淡黑色,特別長,腳是綠褐色,上體帶有紫色光澤。“這是什麼鳥?從來沒見過。”網友們既驚奇又驚喜。

據瞭解,這是我市首次發現的新鳥種彩䴉。瀋海波說,本月15日,他和好友姚建興一起去鄉下采風拍攝,姚建興拍到了這一鳥種。後來,好幾位愛鳥的朋友來也沒有發現其蹤跡。

姚建興告訴記者,興化地處裡下河水鄉,鳥類眾多,他曾拍到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但是在劉溝村拍到彩䴉也是偶然,特別興奮。

劉溝村地處興化市西北部,與高郵臨澤相鄰。萬畝荷塘景區就位於該村,正在打造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這裡鳥類雲集,已成了愛鳥的朋友們的觀鳥基地之一。

當天下午1點多鐘,姚建興在劉溝村拍攝了3種鷸鳥,正準備返回時,發現一隻黑鳥在空中盤旋後飛落到前方的小河邊。他端起長焦鏡頭,慢慢向前靠近,在距離約150米的地方連拍了四五張。姚建興再向前移動時,黑鳥警覺性高,很快飛得無影無蹤。

據悉,彩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鵜形目䴉科,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是珍稀鳥類朱䴉的“近親”,體型比朱䴉略小。彩䴉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河湖及沼澤附近,一般以水生昆蟲、蝦、甲殼類為食。

據瞭解,新發現的彩䴉在泰州屬於旅鳥,春季在遷徙途中經過泰州,在河邊覓食魚蝦,主要是補充體力,短暫停留後再向北方遷徙。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一度宣佈彩䴉在中國絕跡。據介紹,彩䴉種群主要分佈於歐洲南部、非洲、美洲中部。沼澤等棲息地的減少和環境汙染是彩䴉一度在中國絕跡的主要原因。由於環境改善,我國境內沼澤溼地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自2009年以來,彩䴉在我國境內逐漸有了記錄,雲南、貴州、內蒙古、河南、湖北、江西等地都曾有發現。

近年來,興化市實施退圩還湖工程,推進得勝湖、平旺湖、洋汊蕩、陳堡草蕩等退圩還湖工作,逐步恢復湖蕩自然地貌和生態系統,著力打造水生態環境保護精品工程,吸引眾多鳥類來此休息久居。

瀋海波說,隨著環境的改善,他和當地鳥友發現了多種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稀有鳥類,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等。這次新發現彩䴉,進一步表明本地區生態環境的良好,原生態的溼地成了野生鳥類的天堂。記者顧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