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線上學習期間,巴川量子小學部開展了一系列閱讀活動,讓孩子們與書為友,以多種形式沐浴書香,自由生長。


01 妙筆遇見詩歌

讀書養性,經典詩詞必不可少。如何引導3年級的小朋友閱讀古詩詞?吳雪榕老師將思維導圖與古詩詞相結合,引導孩子們展開聯想,以詩作畫,以圖畫之美表現詩詞之美。

製作思維導圖,明確中心圖、分支、關鍵詞的過程,就是引導孩子們對古詩的背景故事、場景的理解和體會的過程。這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思維邏輯,還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劉馨月 三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林新皓 三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卿沁雅 三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時敬恆 三年級1班


02 導圖詳解名著

四大名著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更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對於五年級的孩子而言,四大名著內容較長且摻雜文言文,如何指導孩子們讀懂是杜豔老師面對的挑戰。

杜豔老師通過線上學習引導孩子們閱讀名著: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情節、整理故事發展,同時從不同的角度解析人物形象,幫助孩子們深層次理解人物。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朱奕霏 五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王紫涵 五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孟意珊 五年級1班


03 細節悅讀“閱”美

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尋找”的過程。線上學習期間,李霖老師帶著孩子們開始了一趟不斷尋找的閱讀之旅。孩子們在閱讀中,經歷了一個個奇妙的故事,結識了眾多有趣的人物,縱覽了優美的風景,收穫了滿滿的心得與感悟。

李霖老師發現四年級的孩子們在寫人物的過程中,對細節描寫容易忽略,以至於文章不夠具體生動。於是她藉助《柳林風聲》和《草房子》兩本書中經典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髮現與分析細節描寫的妙用,利用書香小報的形式進行好句積累、情節梳理、人物分析……工整端正的字跡及細心描畫的圖案,無不傳達出他們在這場旅程中的愉悅與充實。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熊若汐 四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 孫賢庭 四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李玫樺 四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孫賢庭 四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古天一 四年級1班

你想聰明嗎?讀書吧!

▲石維綠漪 四年級1班

04 讀寫深度結合

比起詳實的閱讀技法指導,越主動的閱讀效率更高,有閱讀興趣更重要。線上學習期間,六年級的銜接班同學更多的是沉浸式閱讀,與書香相伴的是好奇心、求知慾和抓耳撓腮。

考慮到很多同學看了不少書,可寫作文時總有點詞不達意、筆力略顯單薄,黃媛媛老師對讀與寫進行了深度結合。她帶著六年級的孩子們深度閱讀《呼蘭河傳》,分析環境描寫、剖析人物性格,為小說寫上新的結尾……以讀促寫,以寫深讀,點燃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 在蕭紅的講述中,呼蘭河城是荒涼的,人是荒謬的。故事的開始就是冰天雪地,就如同作者蕭紅內心一樣是冰冷的。

在她的筆下,一群無知的人出現在眼前,他們的無知和愚昧害死了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姐,毫無道德的生活,讓一個又一個悲劇上演。比如那個泥坑子,人們為了貪圖一些小便宜,遲遲不把坑填上,但卻讓別人悲劇,甚至可能自己也在這泥坑中悲劇。——羅嘉樂 六年級1班

▶ 《呼蘭河傳》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小城——呼蘭河的故事。一群普通的人過著普通的生活,太陽昇起來就幹活,落下去就睡覺,每個人都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其實蕭紅的寫作讓很多人都感覺很熟悉。的確如此,因為熟悉,才會感同身受,而正是因為這些,才會淚流滿面。——羅嘉毅 六年級2班

▶ 在呼蘭河畔,人們對生活的麻木,不仁,甚至是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感覺”。那些愚昧的人們靠著一種堅韌、盲目、簡單的承受力來應對外來的災難和生活的困頓。對他們來說,活著就是全部。他們封閉著,沒有對更好生命的追求,甚至沒有對幸福的微茫想象,只是憑著本能與命運的盲動,深隱著悲劇的味道。——吳桐 六年級1班

▶ 這是一座黑灰色的呼蘭河城,蕭紅以一座城為縮影為我們展現封建的舊中國:馬路上有個大坑,淹死了家畜,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修路;團圓媳婦遭受婆婆的毒打,最後在跳大神的拯救方式中死去……或許正是她要告訴我們的:一座本應該是美麗的小城,卻到處瀰漫著冷漠與孤獨的味道。

——陳俊諭 六年級2班

▶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文章是這樣結尾的。這本書字裡行間之中都透露著刻骨的憂傷,顯出一種憂鬱的美。蕭紅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讀完後並不想哭,只是感到無盡的傷感。最令我傷感的,還是那周圍人的冷酷無情。——周煜翕 六年級2班

▶ 在《呼蘭河傳》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有二伯——一個性格古怪、勤勞倔強、樸實卻逆來順受的底層勞動人民。他性情古怪,和人在一起一句話都沒有,但卻喜歡和動物說話。比如:麻雀在他頭上落糞,他就罵麻雀不該將糞落在他身上,應該落在穿綢緞的人身上。他走路的時候踢三塊磚把腳踢痛了,他也罵磚頭不該碰他,並囑咐磚頭去碰穿鞋的人。在他眼裡這些人都是有錢人,他有仇富心理,也反映出他的自卑心態。——梅健嘉 六年級1班

在這個“祖父的園子”中,快樂、溫馨、幸福種種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園子。幼小的蕭紅在這裡才沒被家人的黑暗所吞噬,況且還有一個慈祥的祖父陪伴著她。雖說他是祖父,但他更應該是蕭紅的朋友,她唯一的朋友。祖父帶給了她快樂。或許正是這段美好的回憶才使得蕭紅並沒有走進黑暗,更沒有走上絕路。“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

——牟思翰 六年級2班


巴川量子小學部以“1+1+1+N”構建全科閱讀體系,每學期共讀1本古代經典,承傳中華文化;共讀1本文學作品,學會整本書閱讀方法;共讀1本其他學科書目,拓寬知識領域;並自讀N本自選書目,滿足個性偏好。

在這個不一樣的春天,我們將“閱讀”這顆小小的種子,撒播在心田,耐心地澆灌,靜心地陪伴。小小的種子就會爆發出勃勃生機,長成參天大樹,啟迪心靈,滋養智慧,越讀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