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識人絕招:聞聲辨人

【《冰鑑》原文: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 ,不必一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人的聲音就像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人的聲音從丹田起始,在喉頭處發出聲響,到舌頭的位置後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裡開始有清濁的分別,最後在經由嘴唇發出去,這個發聲的過程,恰好與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符合。(但是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不必死板套用,只要知道發聲與五音的原理,那麼在聽到聲音的時候,就能夠想到這個人的五官、體型、行事風格、心性品質、才能,不一定要見到本人才能看出這個人是英才還是庸才。

這段話的重點在哪裡呢?聲音起于丹田!

但凡一個人的聲音是從丹田發出來的,我們就可以說,他底氣很足。

通常來說,聲音起于丹田的人,性格較沉穩,有韌性、有毅力,做事有始有終。

聲音的起點在心口以上的,氣短,性子急,興趣不持久,做事常常不了了之。

所以古人講的貴人語遲,不是說這個人好幾歲了才開始說話,而是說貴人講話的時候氣是從丹田慢悠悠起來的,所以他的語速慢。

曾國藩的《冰鑑》一書寫了很多種聲音的特點,分類分得很細緻。

但是他把所有的聲音類型彙總起來之後,只分為兩種,貴和賤。

曾國藩的識人絕招:聞聲辨人


曾國藩的識人絕招:聞聲辨人


簡單的理解來說就是,丹田之氣就是貴氣。(比如說聲如洪鐘和破鑼嗓子,貴賤立顯)

丹田裡發出來的聲音有什麼特點呢?

1、像鐘聲一樣,沉厚、悠遠。

2、音色優美,所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是也。

3、爽朗無雜音。

聲音從丹田發出來的人有什麼優點:

1、讓周圍的人有安全感。

2、聲音有磁性,吸引人——有凝聚力。

3、內存中氣,才智非凡。

有一次曾國藩累了在屋子裡睡覺,突然聽到屋外傳來吵架的聲音,其中一個聲音底氣十足、洪亮清澈,他一聽就覺得這個年輕人有才華有智慧必定是個非凡之人,顧不上自己身體疲乏,特意起來跟這個年輕人進行了一番交談,覺得是個可用之才,就把他招入自己的麾下。這個年輕人就是工詩善書的羅萱,後來成為曾國藩的幕僚之一。

聞聲辨人,就是一瞬間的事,省了許多考察的功夫。

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曾國藩能做到聞聲辨人,跟他多年累積的為官、處世、社交、帶兵經驗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的識人絕招:聞聲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