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初入職場大部分是“索取者”,向周圍的人低頭請教、抬頭工作,逐漸向業務熟練、互利互惠的“互利型”員工轉變,在能力和職位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完成“付出者”角色的轉變,正所謂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曾經看了一個TED演講,演講者是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格蘭特教授,他發現職場中有兩類人:一類是總想著讓別人幫自己做點什麼的索取者(taker),一類是總想著幫別人做點什麼的付出者(giver)。所有企業,都有這兩類員工存在,只不過比例不一樣。

根據格蘭特教授的結論,一家公司中,所有的員工由19%的索取者、25%的付出者和56%的互利者組成。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當你忙得焦頭爛額時,別人又剛好求你辦一件事,在答應之前先問一下自己“這件事能在五分鐘之內完成嗎?只有我能提供他這樣的幫助嗎?”

如果答案是“yes”,那麼答應無妨;如果答案是“no”,就馬上如實拒絕。

這就好像所有的古裝電視劇裡,無數人來找高人指點迷津,如果這個高人有求必應,豈不是累得半死。高人怎麼解決的呢?讓身邊的小童點起一炷香,“施主,我給你一炷香的時間,如果香燃盡了我們還沒解開這個迷惑,那麼恕在下無能為力了”或者直接兩個字“回吧”,就靠著這方法,堵住了不少來訪者。

所以你在答應別人的請求前,要先在自己心裡預估好留給對方的這柱香的長度,再來定奪。

當然,話是這麼講的,如若對應到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大多數人會礙於各種因素而學不會說:“NO”。但是,如若當我們在工作中,被拒絕幫助時,該怎麼樣分析是何種原因造成自己被拒的呢?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分析不出老闆的真意圖

技術主管小張,覺得自己團隊的工程師王迪出於客觀原因導致年終獎受損失了,他想跟老闆申請,給王迪增加5000元年終獎。小張在周例會結束的時候,單獨約領導留下來,說要談點事。他說:“老闆,咱們年初的時候,簽了花椒的app優化的訂單,當時就派王迪上了這個項目,可是6月的時候突然接了個大單,臨時把王迪調到新項目上去了,年底的時候呢,花椒的項目……”

就在這時,領導打斷了他的話:“你到底想說啥?”

小張趕緊說:“我想給王迪申請增加5000元年終獎。”老闆從椅子上站起來,一邊往外走,一邊面無表情地說:“寫個報告發給我助理。”

小張覺得很尷尬,他回去悶頭想了很久,覺得老闆這顯然是不高興了,他只能放棄申請給王迪增加年終獎。

可是過了兩天,老闆就問小張:“你不是要給王迪申請獎金嗎,我怎麼沒看到申請報告呢?”

王迪說:“啊?我以為您不想給他加錢呢。”

老闆皺了皺眉頭說:“我當時不就讓你寫報告了嗎?”

小張的這次請求,被他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那麼,他到底錯在哪兒?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1)囉唆半天沒重點;

2)追加年終獎是大事,口頭提出申請,等於逼著老闆當時表態,不給老闆充足的時間思考;

3)越過總助找老總,明明可以讓總助做一些初步分析和判斷,這樣逼著老闆自己做,明顯增加了老闆的負擔;

4)最後,小張不相信老闆直接發出的指令,而是通過看臉色、聽口氣揣測老闆的真實意圖,結果弄巧成拙,反而耽誤了辦正事。

關於老闆“口氣高不高興”這件事,我想以一個“職場老油條”的身份向職場小白說一句話:“拜託大家,不要察言觀色地揣測老闆,因為我們人過中年,壓力很大,父母身體不好要照顧,孩子數學倒數第一要監督,老公老婆鬧中年危機要調節,所以,我們真的沒有足夠的精力時刻微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你。”看上去不耐煩、口氣很冷淡,只是由於我們累了,絕不是暗示你:你說錯話、辦錯事了。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為此,當職場小白們在面對同事或是領導的所言所行時,如若能巧妙地用上請求技巧“W.W.R.O.”,我覺得你已為自己找到了他人接受你請求的90%的可能。

W.W.R.O”,具體是指:

1)What——請求什麼事;

2)Why——原因是什麼;

3)Recede——讓步,指出對方可能拒絕你的請求的理由;

4)Options——其他選項,多提供幾個選項作為折中請求。

“W.W.R.O.”要求我們開門見山,直接說清楚“我要什麼”,這聽起來太容易做到了。可是由於中國文化“委婉客氣”的影響,能真正做到開門見山提出請求的人,其實特別少。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根據我的觀察,90%的中國人,只要不強迫自己改變表達習慣,就會不由自主地“開門不見山,只是繞彎彎”。

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子,都是經常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1)滴滴司機給我打電話說:“大哥,你到家了嗎?”我說:“啊?”他說:“哦,我只是提醒你付一下車費。”

2)員工慧慧寫的加薪E-mail:尊敬的領導,我加入公司已經兩年多了,見證了公司的快速成長,感到十分欣慰。同時,我個人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此處省略200字)(此處省略兩段)我希望公司能考慮我的加薪申請……

3)一個部門主管在釘釘上找我:“老闆,我聽說,Susan離職公司賠了她3000塊錢?”我說是的,他繼續說:“這個風氣不好吧,如果其他人都效仿,那豈不是勸退不合格員工也要賠錢?公司損失不是很大嗎?”我問他:“你到底想跟我說什麼?”部門主管說:“哦,我部門的小李,能力不行,兩個項目都做砸了,我想勸退他,可是賠錢的話,太冤了吧。”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案例中的滴滴司機、慧慧、部門主管,都沒有開門見山說出自己請求的“What”,而是選擇用時間順序來闡述自己的申請。

其實,大多數人的這個闡述習慣,受到了漢語語言順序的極大影響。

漢語語言的順序,是以時間為邏輯推進的。

比如說:“XX上飯店吃午飯,點了一隻雞,雞肉裡有蒼蠅,他跟服務員打了一架。”你看,這個句子,重點是“XX打架”,可是你聽到最後才明白。

如果換成職場上的邏輯,就必須改變“時間邏輯線”,變成“重點信息邏輯線”,這句話必須換成:“XX跟服務員打了一架,因為她在飯店吃飯時發現雞肉裡有蒼蠅。”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我想,這個例子能夠讓你直觀地感受到漢語語序的確容易讓人半天說不出重點。

所以,要牢牢記住,發出請求的時候,首先要一句話說清楚“What”,這就是“W.W.R.O.”的第一個字母。

在闡述完“What”之後,列舉“Why”,闡述所有的理由。

然後,給出“Recede”,後退一步,就是讓步轉折。

這一點,其實是你的請求被批准的關鍵要素,你要幫別人列出可能拒絕你的全部理由,然後轉折,提出解決方案,消除別人的擔憂。

最後一個“Options”,給出多個其他選項。

如果你只提出一個請求,那還是要逼著對方接受或拒絕,如果多提供幾個選項,對方就更容易答應你。

正如前文的小張,如若他用“W.W.R.O”原則,則提出請求的正確方法是:

“老闆,我申請給王迪追加5000元年終獎。因為他中途從花椒項目被調到米熊項目,導致他每個項目都沒有完整跟下來,年終他只拿了2萬元獎金,而其他完整跟項目的工程師至少都拿了2.5萬。王迪在每個項目裡,表現都是合格的,不能因為配合公司工作,反而少拿了年終獎。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我非常理解,年終獎是項目經理自己定的,不過,您可否跟項目經理溝通一下,或者,可否讓人事部做一個王迪的薪酬合理性分析?”

你們看,這個申請,幾乎沒有被拒絕的可能性,老闆至少會答應讓HR部門給王迪做個薪酬合理性分析。

蔡康永說過一句話: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其實,在職場上,所謂的高智商,就是會說話,就是會溝通。

特別是與領導說話。故而,我給職場小白們有三點建議:

  1. 要言簡意賅,清晰地表達出你要說的內容;
  2. 講清楚事情之後,可以簡要說一下你對利弊的分析,供領導參考;
  3. 提出問題的同時,最好提供一兩套解決方案,讓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曾氏教弟“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腳踏實地”好理解,“克勤小物”是什麼意思?

其實,“克勤小物”指的就是勤勤懇懇地做好一件件小事。

一件件小事都努力做好了,大事業也自然而然地成就了。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那麼,在工作中,職場小白如何在“實幹”的基礎上,把領導交代的任務做到少出岔子,至善至美呢?

經常有人問我,老師,你家裡的事那麼多,要管公司的事,還要給學員做網絡授課,怎麼忙得過來?

其實,我現在也經常手忙腳亂,不過比最初做管理者的時候要強許多倍。剛剛開始擔任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的運營總監時,我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累胖了十來斤(因為一累就想吃好的犒勞自己,結果成了一個快140斤的胖子)。更糟糕的是,我經常出岔子,給下屬佈置完一個任務後,檢查的時候發現結果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就經常發脾氣訓人,但回頭覆盤的時候才發現,責任在我自己!由於我佈置任務不嚴謹,導致下屬做事出了岔子,降低了效率。

吃一塹,長一智,我吃了許多個塹,學會了“T.E.N.D.”這個小計策,效率提升了,出錯率下降了。如果必須要量化的話,我覺得至少提升了二成效率,降低了二成錯誤率。 向大家介紹一下:“T.E.N.D.”計策

我們每一天的工作,都包含無數次“交代任務”,而且,並非僅僅限於上級對下級交代任務,平級之間、下級對上級也經常要交代任務。

所以,交代任務的質量,決定了你的效率、出錯率。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交代工作的小技巧,就是“T.E.N.D.”。

T即Task,任務,就是你讓別人幹啥;

E是Example,能舉例子就舉例子,讓對方清晰地知道具體要什麼,最好是把任務要做成什麼樣說清楚;

N是Not,預測對方可能會犯什麼錯誤,提前預警,告訴對方什麼不能做;

D是Deadline,事情做完的最後期限。

按照這個方式交代工作,可以保證任務的有效傳達。有很多我的學員及同事覺得這個計策太簡單,不過,難在堅持。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例如,Susan負責經銷商大會的籌備工作,老闆給她這樣佈置任務:

你負責下月15~17號經銷商大會籌備(T),會議跟去年經銷商大會基本一樣,你找一下去年的文檔參照著準備(E)。不過今年不要拉微信群把他們放一起了,否則他們會在群裡打聽彼此的供貨價格(N),三天內你把今年的籌備計劃發給我看(D)。

如果你是Susan,是不是也覺得這個老闆佈置任務乾淨利落,讓人佩服又喜歡?

根據我實測用過這個“T.E.N.D.”的計策的人,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你的老闆佈置任務的時候沒有做到“T.E.N.D.”,而是隻佈置了“T”,請記住:你沒有資格批評老闆的工作方式,但是,你可以自己詢問“E.N.D.”。你的老闆一定會覺得你“很好用!”

故而,在工作中,如若是老闆的過失,我們一定要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問題的突破口,要有擔當,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其他人或領導,而要敢於承擔。

正如《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一書中說:擔當是自信的表現;擔當,是美好人性的昇華。

“W.W.R.O”計策、“T.E.N.D”計策,讓職場溝通“零”距離

總結:主要講了職場小白在面對工作中的請求和工作中少出岔子時,分別使用“W.W.R.O”計策和“T.E.N.D”計策可以化解職場危機,其主要內容有:

跟領導提要求⥤W.W.R.O

1. What⥤請求何事

2. Why⥤列舉理由

3. Recede⥤讓步轉折,幫對方列舉可能拒絕我的理由,提出解決方案,消除對方擔憂

4. Options⥤給對方多個選項,對方可能捨棄大要求,接受小要求

跟領導交代任務⥤TEND

1. T⥤Task任務我讓別人幹嘛

2. E⥤Example 舉例,讓對方明確瞭解應做什麼,將任務要做成什麼樣說清楚

3. N⥤Not 預測對方可能犯的錯誤,提前警告以防犯錯

4. D⥤Deadline最後期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