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作者簡介:我是20年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康復者,超心理學受益者!

樂於分享成功走出心理問題的經驗,希望能給遭受心理困苦的人們帶來信心和希望!

相遇是緣,先點擊右上角關注作者後閱讀哦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其若存,用之不堇。

譯文:生育天地萬物的“道”是永恆的,這就是很玄妙的母親,把“道”比喻成生髮萬事萬物的玄妙母親。

這位玄妙母親的生育之門,就是產生天地萬事萬物的根本。綿綿不絕無窮無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注:“穀神”這裡指生育萬物的“道”。“牝”指雌性動物。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才能長生不老世代永存。

因此得道的聖人,雖然與世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中脫穎而出而領先。他們做任何事都將自己置之度外,最終卻能保全自身。

這不是就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嗎?所以就能成就他們自己。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大的善就像水一樣包容,水最大的善就是滋潤萬物而不相爭,他們總是停留在大家都不願意呆的最低處,因此水就最接近於“道”。

善良的人們,總是喜歡選擇居住在大家都不喜歡的住地方,心胸保持沉靜深不可測,待人接物友愛無私,說話算數講究誠實守信用,從政的能把國家治理的很好,做事都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想盡千方百計做成功,有所行動時總能夠善於把握時機。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去掙搶,因此就不會犯錯誤,也就沒有什麼憂慮擔心的事情,更不會因犯錯誤而怨天憂人。

每一次讀《道德經》都有不同的感悟,從最初的死記硬背,到後來抑鬱狀態下的晦澀難懂,再到逐步深入。

讀一次有一次的收穫,讀一次有一次的感悟,隨著自己思想認知的改變而提高。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我相信以後再讀還會有新的感悟,我願意把自己的感悟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歡迎讀友、病友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互相學習交流。

關注我,持續給大家分享,如何走出抑鬱症,如何讓大家重獲新生,請點擊右上角。

《道德經》新讀感悟第六、七、八章

有個人需求可以私信,本人業餘時間承接成人個案諮詢、兒童教育和學生心理輔導。

[本文由作者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