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墨韻

中國畫因為其獨特性,自然就在技巧上就形成了各種成熟的方法論。其中中國畫的墨韻就是中國畫的一大特點。

中國畫是使用毛筆作畫,有筆就要有墨,在運用筆中使墨做到氣韻生動,就是我們要說的"墨韻"。

中國畫的墨韻

墨韻是通過水與墨的巧妙配合,在使用筆的正側、拖逆、裹散、提按、疾徐、勻戰、點擢、揉擺、擱滾、潑墨、破墨、積墨等不同筆鋒、筆法的運墨的變化,創造的濃、淡、幹、溼、實、虛等極其豐富,千姿百態,妙不可言的墨象效果。這些不同的墨跡產生的不同的墨意感和墨律美,這種墨意和墨律感的巧妙結合就形成了中國畫獨有特色的"墨韻",這是中國畫家表現客觀物象形神和表達作者主觀情思的一種強有力的繪畫藝術手段。

要想說明白"墨韻",就要從墨韻、墨意、墨律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墨韻

所謂"墨韻"顧名思義,就是墨的味道。在古文中,韻字可解釋為風度氣韻,又可以作為音樂的節奏韻律美感來說。墨韻和音韻一樣所包含的墨的意味美和節律美不僅要使人視之心動,還應令人觀後浮想翩翩,餘味無窮。而氣韻的內函無非有兩方面,一是指作品具有神、情、意、態的內容美。二是在表現這種神、情、意、態的內容中要有繪畫技巧及風格、韻律之形式美。所以要使墨韻生動,就要使墨中氣韻生動。在運用墨的變化中,既能表達出不同的感情特點達到墨意的效果,又要使各種不同的墨象重迭交錯,組成交響樂般的節奏變化。這種墨意感和墨律美的高度統一就形成了墨韻。結合中國畫的"骨法用筆"就能鮮明生動地畫出形神兼備具有墨韻的生動作品。

二、墨意

墨意是墨象形式美的語音。根據科學對色彩學的研究,一切色彩之和是黑色,只有黑白二色才能作為一切光色的概括色。中國畫早在上千年就在運用這個原理了,在出土的陶器上,就出現了用黑色描繪圖形,到了唐,五代時候又創造了濃淡絹畫,這些表現不亞於色彩畫。而墨意就是通過某一面的物象描繪,就能讓人感受到整個物象的氣氛。中國畫講究寫意,在作畫之前通過慘淡經營,以意使筆,同時兼顧筆意和墨意。筆意與墨意是同步的,缺一都不行。墨隨筆意,筆隨墨意都是技巧的形式美語言,比如繪畫中運用新墨、陳墨、宿墨、退墨、埃墨在表達上都有不同的效果。通過墨與筆的巧妙運用形成了墨意,它是畫家心靈與外界客觀生機融化於墨象中的統一體。它不僅可以表達出繪畫景物客觀的某種神趣意味,還可以表現出畫家主觀的人品、氣質、性格、好惡和情思。中國畫其實是非常好玩的藝術,很多大藝術其實都是玩出來的。中國畫還有"筆情墨性"與"其人之性情""墨如其人"這就是說,畫家在繪畫中機靈一動,靈感一來,可通過筆墨隨時繪製物象表達自己的情感。一個畫家只有經過嚴格的墨法訓練,掌握各種墨的形式美語言,才能達到千種墨象隨意而出,萬種墨意隨心所至的境界。

中國畫的墨韻

三、墨律

墨律是墨象形式美的節律。《周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無往不復,天地際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存在於"陰陽"之中,都在變化中求統一。這種在變化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一種節奏美,而中國畫的節律同樣遵循這一形式美的準則。所謂節奏美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左右配搭,上下相合,隨機變化的平衡之韻律之美。比如繪畫中的東一筆,西一劃。這裡濃墨,哪裡淡墨,一長一短的不同巧妙組合就是一種有節律的形式美。

中國畫的墨律要如山之脈,水之波,或奇峰崢嶸,或平丘逶迤,或驚濤澎湃,或微波漣漪,一陰一陽給人以怡情動性的藝術節律美的享受,配合墨意,加強墨韻對作品主題和意境的表達。音樂沒有音律就是噪音,畫中沒有墨律就是敗墨。所以說在中國畫中對墨韻要求是極致講究的。

總之,不管是筆隨墨性,還是墨隨筆意,在中國繪畫中運用不同的筆法和墨法產生的各種墨象,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墨意和墨律,這兩種墨意美和墨律美的配合形成了"墨韻",它是內容和形式美的高度統一。只有掌握了墨韻的基本規律,才可衝破古人的束縛,創作出有時代感生動的墨韻風格的優秀作品。

中國畫的墨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