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唐中宗李顯雖重奪執政權,在朝堂之上卻沒有話語權。他身後不僅有韋皇后、安樂公主,還有武則天的黨羽武三思在控制他。韋皇后有了武則天的前車之鑑,妄圖過一把做皇帝的癮。

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將唐中宗毒殺,並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他們將相王李旦視為眼中釘,欲於拔去。他們的預謀還沒等實行就被識破。李旦之子李隆基與其姑母天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和按了公主,包括興風作浪的武氏殘餘勢力。唐睿宗李旦復位。

不久後,曾聯手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生權力之爭,太平公主在這場明爭暗鬥中敗下陣來,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後太平公主被賜死,標誌著李隆基徹底掌握了統治大權。他將年號改為開元。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又被後世稱為唐明皇。

穩穩落於唐玄宗手中的大唐江山,並不如想象般美好。多次兵變導致統治階級內部混亂不堪,放眼望去竟沒有可用之臣。為了儘快恢復大唐穩定局面,唐玄宗著手提拔賢能之人為重臣。後來姚崇、宋璟等人都是這一時期被其選拔出來的。當唐玄宗見到敢說話、敢做事的姚崇,想任用他為宰相。姚崇向唐玄宗提出“十事要說”,其中包括獎懲制度、進諫制度、限制貴族專權和宦官專權等。唐玄宗對他的想法很讚賞,全部應允下來,後期也按照其建議嚴格執行。姚崇作為唐玄宗的左膀右臂,為其分擔了很多憂慮。開元初年蝗災氾濫,糧食產量嚴重受損。姚崇清楚糧食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因此他親自監督各地方官吏組織救災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蝗蟲,保證莊稼產出。他採取了應急獎懲制度,對於吃空餉不作為的官吏從嚴治理。在他的帶動下,全國上下官民緊密配合,蝗災很快被控制住,終於挺過難關。

張說也是唐玄宗手下的得力干將。唐玄宗在他的建議下,進行了一系列有效改革:裁減20萬邊防軍,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同時,將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中書省的權力,還任麗正書院領導。

在張說的輔佐下,開元盛世達到了頂點。

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除了幾位賢能宰相的輔佐,唐玄宗本身也有著非一般的治國才能。他向古代成功君王學習,減少官府冗員,善用賢能之士;採取嚴格的考試製度來選拔人才;重視諫官和史官,準其參與宰相會議;重視地方官的任免,將地方行政做到合理化。

唐玄宗精於政事,使得這一時期的大唐國力不斷提升。可惜這種提升就像拋物線,跟隨著唐玄宗的心思一同向下墜。唐玄宗滿足於先前所創造的功績,不再專心政事,而是將心思放在享樂之上。他專寵貴妃楊玉環,為了討其歡心做了不少勞民傷財的事,並將楊貴妃的親眷全部封賞。特別是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轉眼間竟成為了唐朝宰相。

楊玉環出生於官宦之家,家中世代為官,其父楊玄琰曾擔任蜀州司戶。因此楊玉環雖是女兒,卻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天生性格溫婉,聰明機靈。通過學習,她逐漸掌握了音律和歌舞技巧,擅長彈奏琵琶。

這一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大婚,楊玉環作為官宦親眷被邀參加。她的出現,令咸宜公主胞弟壽王李瑁眼前一亮。這個舉止優雅,眉清目秀的美人,正是他所中意的。後在李瑁之母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冊立這個他未曾真正親眼見過的美人為壽王妃。

婚後的楊玉環體貼溫順,與李瑁恩愛非常。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整日鬱鬱寡歡,雖後宮美人無數,卻找不出一個能令他動心的。此時有人向唐玄宗推薦楊玉環,稱其美貌出眾無人可比。唐玄宗也管不得身份禮數,將楊玉環召入宮中,後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此時楊玉環在宮中的地位,幾乎相當於皇后。

楊貴妃一人得勢,楊家上上下下雞犬升天。其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三姐被封為虢國夫人。就連其遠方兄弟楊釗,一個市井無賴,都被賜名國忠,任支部郎中等十餘項要職。楊家每年脂粉錢、賭博錢不計其數。

恃寵而驕的楊貴妃開始肆意妄為,甚至得罪了唐玄宗。而其原因就是她嫉妒唐玄宗的另一名妃子,梅妃。梅妃是宦官高力士在福建選中獻給唐玄宗的。梅妃入宮後憑藉出眾的外表很快俘獲了玄宗的心。玄宗還特意為了她在宮中栽種了一片梅林。每當梅花盛開,二人都要來這裡賞梅吟詩,恩愛有加。

楊玉環出現後,唐玄宗全部的經歷都放在了這個能歌善舞的美人身上。特別是唐玄宗對音樂很感興趣,遇到楊玉環這等熟悉音律之人,更是遇到知己一般,如膠似漆,逐漸淡忘了梅妃。

唐玄宗的淡忘,令梅妃悲從心生。她向來擅長詩詞歌賦,便作了一首《一斛珠》,命人帶給玄宗。玄宗讀到此詩,便想起往日與梅妃共度的美好時光。於是命人召梅妃前來相見。

這件事傳到了楊貴妃耳朵裡。從她入宮後,玄宗還從沒有這般冷落過她。她醋意大發,一時忘了自己的身份,憤怒地將玄宗和梅妃羞辱了一頓。可唐玄宗畢竟是一代君王,即便再寵她,也不會允許她這樣羞辱自己,因此將她送回了孃家。

可是楊玉環走後,玄宗茶飯不思。高力士見此情景,趕緊又將楊玉環接回宮中。可見,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與依賴,已經到達很嚴重的程度。

唐玄宗的不聞政事和對楊家的過度寵信,導致了社會矛盾激化。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而宮內生活揮霍無度,財政嚴重超支,這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安於觀舞賞樂的唐玄宗逐漸忽略朝政,這給了楊國忠專權的機會。他將唐朝政權搞得烏煙瘴氣,加上好戰的唐玄宗不停在邊境發起戰爭,社會動盪不安,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

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安祿山為唐朝大將,唐玄宗對其深信不疑,令其手握兵權,只精銳部隊就達到十五萬。其手下不乏善戰之將。在唐玄宗嚴重,安祿山是一個忠厚老實卻很有軍事才能的大將。安祿山身形壯碩,肚子很大。又一次,唐玄宗開玩笑地問他:“你肚子這麼大,裡面裝著什麼呀?”安祿山認真地回答:“這裡面裝著效忠陛下的一顆忠心。”唐玄宗聽後非但不覺得假,反而很是受用。他讓楊貴妃收安祿山做乾兒子。楊貴妃也覺得安祿山胖胖的很有趣,經常拿他取笑。有一次楊貴妃心血來潮,命人將她這個乾兒子裝在一個巨大的嬰兒袋中,幾個人抬著在宮中游玩。唐玄宗不僅沒有制止這種荒誕的行為,反而跑過來看熱鬧拍手大笑。

安祿山不放過每一個對唐玄宗表忠心的機會,也很知道如何討其歡心。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忠心不二的大將,竟然成了日後發動叛亂的頭目。

唐玄宗不僅將安祿山提拔為平盧節度使,還讓其兼任范陽節度使和河東節度使。如此一來,安祿山將北方邊境的大部分地區牢牢握在手中。而權力一點點變大的安祿山,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他萌發了“取而代之”的念頭。

安祿山派心腹在長安城裡觀察動靜,隨時到范陽來報。他在另一方開始招兵買馬,為叛亂做準備。除了自己手中的十幾萬士兵,他還提拔了史思明等人為將,並精選了契丹、奚等部族的八千名壯士編製成一支精兵隊伍,嚴加訓練。他撤換了手下不服從命令的漢將,並派人四處掠奪財物購買均需。甚至他還命人準備了紫袍、魚袋等物用於功成後封賞。

安祿山的叛亂跡象越發明顯,很多大臣都對此憂心忡忡。因安祿山的軍權有多大眾所周知,一旦他出兵叛亂,恐怕沒有人能解圍。他們紛紛提醒唐玄宗,建議撤銷安祿山的部分軍權,或直接降罪。可唐玄宗對這個憨厚的“老實人”卻是放了一百二十個心。任誰反,他安祿山都不會反。

可惜,唐玄宗對臣下的信任,這是錯得最為嚴重的一次,也是後果最嚴重的的一次。

安祿山為了他的叛亂計劃準備了近十年,這十年間唐玄宗竟從未懷疑過他,任其肆意發展勢力,籠絡人才,擴充兵將。而唐玄宗給了安祿山充分的時間和權力,等待他為自己挖了一座墳墓。

755年,安祿山的密報從長安趕回翻樣,向安祿山報告近期的情況。安祿山對部下謊稱收到唐玄宗的密旨,命其帶兵入京,討伐叛賊楊國忠。以這個名義,安祿山率兵15萬,從范陽出發,一路向南進軍,想要推翻唐玄宗的統治。這個皇帝的位置,他覬覦了很久了。

安祿山的軍隊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所到之處如履平地一般,無人敢擋。叛軍在安祿山的帶領下,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快就到達了關中。

還沉浸於聲色犬馬的唐玄宗聽說安祿山反了,瞪圓了眼睛坐起來。

安祿山真的反了?

想到平日裡自己安祿山如親人一般,無論是權力還是俸祿,都盡力滿足他。如今這個叛賊竟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震怒之下,唐玄宗急召大臣,調兵遣將,部署如何平定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

可是,臨時調動的軍隊,倉促之中上場殺敵,哪裡是訓練有素的叛軍的對手。大唐軍隊常年無征戰,他們早已忘了武器該如何拿,戰術該如何用。要他們阻擋安祿山精心訓練的軍隊,無疑螳臂當車。只能任憑叛軍攻佔了長安城,唐玄宗無奈之下攜楊貴妃逃走。

安祿山佔領長安沒幾天,就被其兒子安慶緒殺害。史思明趁亂竊取了叛亂的果實,結果也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內亂的叛軍戰鬥力大大削弱,全然沒有了當初勢如破竹的氣勢。

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在將士的保護下逃到了馬嵬坡。因出逃倉促,這一行人未帶充足的糧食,眾人都飢渴難耐,疲累不堪。此時軍中便有人埋怨楊國忠就是如今局面的罪魁禍首。最初的怨聲逐漸發展為痛罵。楊國忠得知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欲騎馬逃走,被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一箭射死,將士更是憤怒之下將楊國忠的屍體肢解,以洩心頭之恨。陳玄禮隨即對唐玄宗建議到:楊國忠現已被誅殺,可是將士中間仍是滿腔怒火。楊貴妃就會是下一個誅殺的目標。因此要儘快殺死楊貴妃,以定軍心。此時早已驚慌失措的唐玄宗雖不忍心,卻也無計可施,只好任憑將士在佛堂裡將楊貴妃縊死。楊貴妃死時年僅三十八歲,唐玄宗七十二歲。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作為一代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最後竟是這樣一種死法。

七十二歲與三十八歲的悲劇


756年,唐玄宗三子李亨在眾大臣的建議下在靈武城南樓繼位,是為唐肅宗。次年,唐肅宗從各地調集軍隊十餘萬,並向回紇借精兵四千,趁叛軍內訌之際將其平定,收復了長安。但此時,叛軍仍有殘餘勢力。至762年,唐肅宗之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唐代宗調集軍隊討伐史朝義。史朝義自知無路可逃,自縊身亡。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