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隨口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流傳了上千年

孔子的影響

孔子隨口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流傳了上千年

孔子眾所周知,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古代的時候被人們奉為聖人,時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舊對現代的人們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孔子的著作中,他的話語都是充滿著哲理和啟示的。否則,他也不會被後人稱為聖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思想變得活躍和廣泛。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樣的局面讓諸子百家開始辯論。不過,到了秦朝以後,這種局面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到了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忙著對抗匈奴,所以對文化方面,就沒有過多的干涉。到了漢武帝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就消失了。這個時候,漢朝開始實行“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策略。從此以後的歷代王朝,都是以儒家為基準,這樣的結果就是儒家思想成了後世百姓的主旋律。

孔子隨口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流傳了上千年

孔子作為儒學的創始人,就更是成為了教師的鼻祖,教育界的楷模。可是現如今,很多人都對孔子進行諷刺,這些人說孔子說的話不對。然而這其中的很多人都沒有認真學習過孔子的著作,我們的祖先將孔子的思想流傳了兩千多年,這麼長的時間就足以檢驗孔子思想的正確性。

孔子隨口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流傳了上千年

孔子和宰予

孔子的著作,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他的學生所記錄。孔子的弟子門生總共加起來有三千餘人,其中著名的學生就有七十二人。時至今日,受孔子思想影響的後人依然活躍在各個領域當中。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歷史和後世有重大影響的教育家思想家有的時候也會說那麼幾句髒話。說的是,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宰予。宰予比孔子小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經跟隨孔子周遊列國, 宰予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春秋時期,有父親去世,做兒子的要守孝三年的習俗,孔子認為這種禮制是非常合理的。可是宰予對這種現象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三年之上不可取。《史記》當中記載宰予曾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孔子對宰予的說法很不贊同,孔子說:父母的養育之恩,從出生到學會走路,這一切都是父母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守孝三年是沒有什麼不對的。可即使是這樣,還是說服不了宰予。這只是其中的一起師徒之間對一件事物有不同看法的事件,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孔子並不會因為宰予與自己意見想左,就因此而對宰予冷落,依然非常認真的教導他。只是兩個人在爭論的時候,實在是沒辦法說服對方的時候就會蹦出一兩句汙言穢語,其中有一句最著名的就是孔子說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孔子隨口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流傳了上千年

現在看來這句髒話是不是聽著異常的耳熟呢,沒錯,就是現在很多老師都會說的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千百年來,這句話隨著孔子的思想也一直流傳了下來,可能孔子自己都不會想到,自己隨口所說的一句髒話,竟然會為後世廣為流傳,時至兩千多年之後,人們還會用這句當初的汙話,這對孔子來說就是一個大大的烏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