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作为一名当过语文老师的人,一直对文字特别敏感。在看报纸、看新闻的时候,总会留意有没有错别字。这是不是一种职业病?今天早上在看新闻的时候,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下发布的一篇文章,里面竟然出现了一个错别字。从下图中可知,他们把”进一步“写成了”近一步“。”进一步“主要指程度上的深入,而”近一步“则是指距离上的贴近。根据文章中的语境分析,笔者觉得应该用”进一步“,而不是”近一步“。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其实,错别字的现象很常见。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能发现错别字的影子。比如,很多广告语中就有错别字,有的是故意为之,有的是真的写错了,很多商家把“家具”写成了“家俱”;还有一些电视剧的字幕也会出现错别字,比如电视剧《欢乐颂》中把“就权当散心了”写成“就全当散心了“。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于是网上文章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笔者为什么会对人民日报出现错别字的人现象,感到特别惊奇呢?人民日报作为国内一个最权威的媒体之一。他们发表文章的过程应该是特别严谨的,是不是应该经过层层的校稿和审核呢?不应该出现错别字这样的低级错误。写到这里,笔者有点诚惶诚恐,有点不自信了,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上面的文章到底是用”进一步“还是”近一步“,还是请广大网友和学者自己辨别吧。本文则是以错别字的角度分析的。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对于一般自媒体人,如果写完文章不仔细审稿,就很容易出现错别字。笔者在网上写文章,也经常出现错别字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洗完后没有仔细校稿,同时网络上审稿不如看纸质稿子效果好。

为什么网上写文章容易出现错别字呢?主要是因为现在多数人是用拼音打字,就容出现谐音字现象,所以就容易把”进一步“打成”近一步“。其实,不是作者不会写这个字,而是因为不小心打错了。五笔输入法就可以避免出现谐音字的现象,而且打字也比拼音输入法快,但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不像拼音输入这样容易上手。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因此,人民日报出现的这个错别字,不是语文老师没好,肯定是用拼音输入法打了谐音字,没有认真校稿。看起来错别字不是个大问题,但是会影响读者阅读体验,会让读者觉得小编不用心,或者没有文化。但是,对于这样拼音打错字的现象,很多网友觉得太正常了。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错别字曾经有专项的训练题。错别字考题,曾经是中考和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现在高考中直接考错别字的题型越来越少,但是在具体答题过程中出现错别字,会被扣除相应的分值。比如在政治、生物、历史、地理等考试科目中,有时候出现一个错别字,就会导致答案错误。比如,把“细胞膜”写成“细胞馍”,那意思可就真没意思了,真的会贻笑大方。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对于错别字的问题,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过评论文章,不知道他们自己写了错别字,会如何回应?有的的网友说,这下有戏看了。

人民日报文章惊现错别字?语文老师来解释下,网友:这下有戏看了

你认为人民日报写错字了吗?还是笔者没有文化、见识太短浅,有没有其他语文老师来解释下?写完这篇文章,笔者又小心翼翼地读了一遍,生怕出现错别字。

欢迎关注教育小炉子,传递新鲜资讯,分享育人知识。


教育界中的怪现象,女老师不想嫁男老师,哪个原因是真的?

女教师发帖引起广泛共鸣,这是很多老师辞职的原因

山东、江苏 、广东、上海, 9天860名小留学生归国,家长图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