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自古以來,實力這個東西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它既可以讓你有戰勝對手的機會,也可能使你產生輕視對手的心理。

所以實力讓你變成強者的同時,也給你帶來了危機。而劣勢一方如果能夠巧妙的抓住這個危機,便能夠做到以弱勝強。

秦帝國滅亡之後,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奪天下,而成為了彼此一生最大的宿敵。

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項羽 | 劇照

楚漢相爭,原先是楚強漢弱,漢王劉邦一度被項羽壓制,形勢極其不利。但是當淮陰人韓信投靠劉邦後,劉邦依靠韓信天才般的軍事能力,在短時間內被扭轉了局面。

當時韓信給劉邦定下的戰略是,讓項羽最痛恨的劉邦為誘餌,在正面吸引和抵擋項羽的主力。而韓信則自關中地區揮師東進,去統一整個北方,最後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合圍。

韓信高明的戰略一度進行得非常成功,他率領的百戰之師,在順利的拿下魏國和趙國之後,最後兵鋒直指齊國。

而韓信只要再攻克齊國,就可以按照計劃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合圍了。此時正在前線和劉邦激戰的項羽,也猛然明白了韓信的戰略意圖。

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他急忙派出最信任的大將龍且,率領二十萬楚軍主力,北上齊國去和韓信決戰。

龍且接到命令後不敢耽誤,他率領二十萬大軍日夜兼程的趕到齊國,並受到了齊王田廣的熱烈歡迎。

而韓信在收到龍且率軍前來的戰報後,也不得不開始慎重起來。他在濰水西岸扎戰,與楚軍隔河對持,並且號令三軍堅守營寨不可外出。

韓信兵不過數萬,而龍且卻有二十萬大軍,並且還都是楚軍主力。現在龍且看見韓信閉營不戰,心中斷定韓信是膽小懦弱之輩,於是便大意起來。

龍且的想法是,趁現在楚軍有著兵力上的極大優勢,應當趁機渡河以雷霆之勢攻擊韓信,如此便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取勝。

但是龍且的一個謀士(史書上未寫姓名)卻表示了他的擔心,他認為,此前漢軍屢戰屢勝,士氣正旺,現在不適合與他們交鋒。齊國的軍隊屢戰屢敗,士氣喪失,他們是指望不上的。我們遠道而來也應該堅守不出,我們應該去策反那些已經被韓信攻下的城池和百姓,告訴他們齊王未死,然後利用齊王的威望讓他們重新歸順。

不得不說,龍居的這個謀士的此計,非常的準與狠。

當龍且還把決定勝負的目光放在戰場上之時,這個謀士已經把思維擴展到了戰場之外。

他意識到了,與其和韓信硬碰硬,倒不如發動政治攻勢,讓韓信失去民眾的支持。

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韓信 | 劇照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這樣一來韓信就會喪失許多的糧食補給和軍隊兵源補給。而齊地離關中又太遠,如果韓信失去了當地民眾糧食和兵源補給,他根本就無法維持一支軍隊正常的運行。

不得不說,這是一招漂亮的釜底抽薪。

然而,龍且並沒有採取他的建議,理由是,龍且認為韓信不過是一個出身貧苦,且受過胯下之辱的懦夫。而他龍且則是項羽手下一等一的大將,對付韓信還不是小菜一碟。

當然,更重要的事情還有,如果他能迅速的擊敗韓信,那麼按照功勞來算,齊王應該把齊地割一半送他,項羽到時候再封他個王位,那就完美了。

龍且對自己的能力是充滿自信的,他認為一定能夠戰敗韓信。而他對齊國的土地是貪婪的,他迫切的想要割地稱王。

其實人有時候就是如此,對事物發展趨勢判斷力的喪失,往往就來源於過度的自信和過度的貪婪。

後來,龍且與韓信約好決戰日期,雙方開戰。

戰鬥打響後,龍且率二十萬人馬迎戰韓信的五萬人馬。韓信指揮軍隊只戰了片刻,便佯裝敗退全軍後撤。龍且見到韓信戰敗,一瞬間大喜過望,他立刻指揮全軍渡河猛追了過去。

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但就在即將追到韓信之時,猛的一陣大水衝了過來,將龍且軍隊的前鋒與後面的軍團衝隔開了。這下只有龍且帶的幾千前鋒,與韓信的五萬人馬對峙。

原來這是韓信的計策,他用幾萬個麻袋裝了泥土,壓住了河上游的水勢,在龍且過河之後,韓信又下令將這幾萬個麻袋抽出來。結果濉水一下子水勢猛漲,沖斷了龍且前鋒與後車的聯繫。

濰水之戰:那麼能打的龍且,為什麼輕易敗給了韓信?

只有數千人的龍且,任憑他再怎麼勇猛也不可能是韓信五萬大軍的對手。於是最後龍且戰死,龍且身後的十幾萬大軍,看見龍且死後作鳥獸散。齊王也逃走了,齊地全部被平復了。

此戰被後世稱為濰水之戰,韓信能獲勝的關鍵,就是趁龍且軍半渡濰水之際,放大水沖斷他的隊伍。這突然到來的大水,就是之前韓信令人拿麻袋堵住的濰河水。

韓信此舉,又被後世各種吹噓,成了兵仙的神操作。

咋一看好像是這麼回事兒,但仔細推敲,卻能發現,此舉並不是那麼的能行。

韓信堵水,使用的是麻袋,如果要達到被緒之水猛衝的效果,必然需要把這些麻袋同一時間全部撤走,才能形成大水奔流之勢。

如果放在我們現在,很好做到,直接把堤炸掉就行。但是在那個時候,沒有炸藥,只能靠人力。

人力就只能一袋一袋的扛走,在你扛麻袋的過程中,陸陸續續形成的缺口,會很大程度上減弱水流的勢能,最後的結果,就是下游形成比平時大一點的水而已了,遠遠談不上淹死人。

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擾亂龍且軍的隊形,減弱其前後的呼應性。

不管是不是靠這一招致勝,龍且大軍最後還是敗了,而且敗得很徹底。龍且的輕敵冒進,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而且韓信要打敗龍且的大軍,也不一定非要把這20萬人全部打倒,他只需要把最核心的龍且打倒就行了,主將一倒,餘部便作鳥獸散。

韓信5萬大軍,打龍且20萬大軍很難,但打他單刀直入的5000先頭部隊,還是很容易的。

韓信殺死龍且,並且吞掉龍且的二十萬大軍之後,項羽從戰略上已經失敗了,楚漢戰爭的最終結局,其實是由此戰奠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