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輸給敘利亞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國足1-2輸了,自己搞了個烏龍球,賽後採訪時裡皮宣佈辭職,並且直接離開了會場,連夜回意大利了。看來把老人家氣的不輕。

說實話我也氣笑了。

為什麼在中超賽場上生龍活虎的隊員們,在國家隊的比賽之中就表現的非常一般呢?裡皮也說隊員們的比賽態度不對。

問題大家都能看到,無人可用,技術不行,態度也不行。

那怎麼解決呢?

短期,多使用歸化球員,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可能有些人覺得用歸化球員心理上不好接受。但是大家應當放開心態,比如現在有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正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才造就了美國的強大。我們歷史上也有唐朝這個強盛的朝代,據說唐朝的很多官員都是外族,來了就是唐朝人。用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歸化球員,是不是就好接受多了?

中期,解決無人可用的問題和態度的問題。國內的足球生態大家也看到了,亂糟糟,一切向錢看,足球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搞的小孩子都不想踢球,環境是個很難改變的東西。既然風氣一時難以改變,那就換個環境,去其它地方訓練怎麼樣?這讓我想到了當年的健力寶,選了一批小球員去巴西生活和訓練。現在仍然可以這樣做,選幾十個小球員,就在巴西建個訓練基地也好,足球學校也好,就在當地訓練,最好能參加巴西的青年聯賽什麼的,到有國際比賽的時候回來參加比賽。這樣也花不了多少錢,估計還沒裡皮一年2000萬歐元的薪水高。這樣可以讓未來的球員遠離這種只看金錢的環境,專心把球踢好。

長期來看,需要我們從內心正確的去對待足球這個運動。說到底,運動是為了什麼?為了提高身體素質,為了從中得到樂趣。跟其它的面子什麼的沒啥關係。要創造一個有利於足球運動發展的環境:一個是群眾基礎要打好,讓喜歡玩球的人能玩球,哪怕是七人制的。二是專業隊伍要建立起來,教練員的培養首先要抓好,要有足夠多的教練員,有教練員的培訓機構和交流的協會,要讓這個行業自身去提升素質,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好球員。以日本為例,日本足協90年代就前瞻性地提出要“培養9000名C級資格教練”的計劃,適用對象最初鎖定為從事高中年齡段(U18)足球指導的人員,含全日本近5000所高中全部足球校隊教練員,後來擴展到在足協旗下的各地訓練中心從事各年齡段青少年足球指導的人員。可見培養數量眾多的教練員,並不斷提高教練的水平,是提高整體足球水平的根基之一。最後就是聯賽的體系,應該讓註冊俱樂部更容易些,讓組織比賽更容易些。足協讓足球運動體系內的人來管理,按照足球的規律去辦事,急不得。高洪波最近當了足協副主席,就很好麼。

足球這個東西,跟科研有點像的,天才很多時候是隨機出現的,很可能不在現有的體系之中,因為天才從來不是教出來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只能是創造一個有利於天才冒出頭來的環境。如果有大量的踢球的機會,天才就能更早的發現自己的天賦,如果有足夠多的教練員,就能在天才出現的時候給他正確的指導。這樣才能讓足球運動長盛不衰。

從常識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去按照足球的規律做事情,廣大的球迷是能看到努力的,球迷們也肯定會有耐心去支持不斷改進的足球事業。

國足輸給敘利亞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