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數據:從2016年到目前為止,CJ麥科勒姆連續四個賽季成為聯盟場均跑動距離最多(進攻端)的球員,這也比較符合我看球的印象,CJ在場上總是不遺餘力地奔跑著,通過大量的無球跑動來創造投籃機會,亦或是牽扯對方的防守。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球員同樣也是一位瘋狂的“跑步愛好者”,老球迷一定都不會陌生,他就是理查德漢密爾頓。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面具俠漢密爾頓

回到主題——把漢密爾頓放到現在的聯盟裡,他會有多強?或者說他會成為怎樣的一名球員?為什麼我會想到這樣一個話題呢?

我們知道,漢密爾頓在2015年宣佈正式退役,結束了其14年職業生涯。這一年,由庫裡、湯普森和格林組成的金州勇士颳起小球旋風,他們也如願嚐到總冠軍的滋味;也正是在這一年,聯盟的三分球的出手佔比終於實現了對中距離出手佔比的反超(在此之前,中距離的出手佔比一直是穩壓三分球),這意味著三分球開始成為主流的進攻方式,而聯盟多支球隊也開始爭相模仿“死亡五小”、“一星四射”這類追求極致空間的打法和風格,一時間整個聯盟發生巨大的變革。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15年勇士奪冠

在現代籃球裡中距離投籃似乎逐漸被人們遺忘,三分和突破造犯規成為大多數球員的主要進攻武器。那麼,倘若古典型分位漢密爾頓(職業生涯三分球的出手佔比僅為11%)來到這樣的大環境下,他的實力會遭到削弱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理查德漢密爾頓是一位什麼類型的球員?

提起面具俠漢密爾頓,除了標誌性的面具以外,我想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千錘百煉後高效精準的中距離投籃,以及他那令人刮目相看的體能優勢。他總是能在場上不知疲倦地奔跑著,無論是進攻端各種繞掩護接球投籃,還是防守端像狗皮膏藥般地纏住對手。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整個職業生涯裡,漢密爾頓並沒有取得多少個人榮譽——三次全明星,僅此而已,但這卻絲毫不影響他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作為古典派分位的代表人物,他在當時那支無私堅韌的活塞軍團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換句話說他的存在給予了鐵血的活塞巨大的作用。在奪冠的那個賽季(03-04)裡,漢密爾頓的WS(勝利貢獻值)為8.1,排在他前面有納什、麥迪,身後則是託尼帕克和賈森基德。

首先,漢密爾頓是一名穩定且能持續輸出的得分手。他生涯超過半數的賽季場均得分超過18分,加盟活塞後連續八年成為隊內的得分王。在這支以防守為主導的球隊裡,漢密爾頓一直肩負著得分的使命,他長期穩定貢獻的得分也是活塞能夠連續六年闖進東部決賽的重要因素。04年總決賽上的五場較量,漢密爾頓面對著科比的強硬防守,場均依舊能砍下21.4分,位列全隊第一。現在來看21分好像並不是那麼的驚豔,但我們要知道的是,當年的比賽節奏慢,回合數少,以及防守強度大,那年決賽活塞軍團場均得分也不過是90.8分而已。

放到現在,漢密爾頓拿26、27分可以說綽綽有餘。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其次,漢密爾頓還是一位高產高效的中投王。現如今我們常常提到的中投狂魔德羅贊,他職業生涯的場均中距離出手為7.9次,而漢密爾頓比前者還要多一點點——場均達到8.1次。他生涯幾乎不投三分球,場均僅出手1.7記三分,從圖中很明顯能夠看到他的中距離出手佔比高達56%,命中率則為可觀的43.8%,這個數字放在今天的聯盟也是第一檔的存在——本賽季聯盟裡能場均出手中距離5次以上並且命中率保持在43%以上的球員只有三位:阿爾德里奇,倫納德和德羅贊。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放到今天漢密爾頓也是位高產高效的中投王

另外,漢密爾頓也是一位頂級的無球大師。這得益於他出色的體能和優秀的跑位意識,如今我們看到的得分後衛諸如湯普森、雷迪克,他們身上無一例外都有漢密爾頓的影子。漢密爾頓總能在場上通過大量的繞掩護跑動甩開對手,輕鬆完成接球投籃,就連入選9次一防的科比也曾對他的體力大加讚賞:“他是我這輩子最不想防守的球員,他永遠處於跑動中,就像機器人一樣,永遠不會停下來,永遠不知疲倦。”這足以可見他超強的耐力,04年總決賽上,與其說漢密爾頓用投籃擊垮了湖人隊,不如說他用雙腿跑贏了湖人隊。這一年漢密爾頓的受助攻率為59.1%,三分受助攻率更是高達88.9%,雖然他並不是球隊首要的進攻發起點和串聯點,但他在場上的作用仍不可被低估——他將無球跑動發揮到極致,通過大量的繞掩護跑位來撕扯對方的防線。這種水平放到現在,又有哪名教練不喜歡呢?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上一秒漢密爾頓還在左側底角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三秒後他已經在右側底角獲得空位機會

最後,漢密爾頓有一定的持球進攻能力。儘管職業生涯以無球跑動聞名,但他的持球水平也不算差,每場比賽都能為球隊消化掉一部分球權,特別是在組織核心比盧普斯被交易走後的那段時間裡,他也經常持球發起進攻,與馬克希爾的擋拆看得令人賞心悅目;其次他還有少量的面框突破和低位單打。漢密爾頓生涯使用率為26.8%,德羅讚的這項數據為27.1%,兩人相差無幾。值得一提的是,面具俠雖然體格偏瘦,但他卻敢於持球攻框,經常利用節奏感來製造對方犯規,

漢密爾頓生涯場均能拿到4次罰球出手機會,這個數值還是高於一般的純無球大神。

介紹完漢密爾頓的這些特點,你認為如果把他放到今天的聯盟裡會有什麼變化?或者說他該如何適應現在的打法風格呢?

跳投優勢進一步被放大。我們知道漢密爾頓主要是以跳投的方式來結束進攻,在這個防守強度相對較低的時代裡,球員會有很大的空間和很多的機會完成跳投,有時候一個掩護,或是一個反跑就能輕鬆獲得空位投籃的機會。想想39歲的科沃爾和35歲的雷迪克依然能馳騁於賽場,你就會發現無球射手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的吃香。況且漢密爾頓的找空位能力是頂級的存在,因此毫無疑問他的跳投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漢密爾頓和德羅讚的投籃分佈尤其相似

其次,漢密爾頓需要優化自己的投籃分佈。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不錯的三分投射能力,你就能在聯盟混口飯吃。我們知道漢密爾頓職業生涯幾乎不投三分,出手最多的一季也不過是場均3次,他投得最多的還是長兩分,但這並不代表面具俠沒有三分投射能力,生涯後期他已經將三分命中率提升到37%、38%左右,就是產量上遠遠還沒到及格線。漢密爾頓生涯的長兩分佔比高達30%,命中率為41.5%,並且他的籃下命中率也不算高(61.0%),這就導致了他的真實命中率(52.5%)比較低,因此他需要將一部分長兩分的出手轉變為三分或是籃下出手,讓自己的投籃分佈更加“魔球化”。投籃時後退一步,練出三分,我相信這對於勤勉的漢密爾頓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

最後,漢密爾頓放在今天也會成為一名不錯的防守者。許多球迷可能會因為漢密爾頓的體重較輕而質疑他的防守水平,實際上活塞奪冠那年,漢密爾頓的防守WS(勝利貢獻值)排在全聯盟第19位,隊內第三(並沒有拖球隊後腿),排在前面是基德和普林斯,後面是奧尼爾和坎比,甚至比隊裡的比盧普斯和拉希德華萊士都要高。

因此結合他的身高臂展以及那充沛的體能,漢密爾頓放在今天能極大提升球隊防守的延展性,能從1號位換防到3號位。無論是對無球者的防守,還是擠過掩護的回追能力,漢密爾頓總能想盡一切辦法纏住對方。想想他以前的對位球員:韋德,科比,雷阿倫,卡塞爾以及生涯後期的雷吉米勒,這裡面哪一位不是赫赫有名的角色?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漢密爾頓防守科比

因此,漢密爾頓放在今天會成為怎樣一個角色?

我認為他能依靠著原來頂級的無球能力和可能開發出來的三分能力,外加充沛的體能和不錯的防守水平,成為一位場均穩定貢獻20+的球隊二/三當家(參考開拓者的CJ和雄鹿的米德爾頓)。當然他也有當弱旅核心的實力,不過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我寧願去一支冠軍隊伍做替補,也不想去擺爛隊裡當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這或許就是漢密爾頓獨特的個性。

所以,放到現在漢密爾頓適合哪支隊伍呢?我認為是所有球隊,沒有哪一支球隊會不需要這種歷史級別的無球型後衛。當然,如果有超級組織手在他身旁,那麼漢密爾頓會打得非常舒服,想象一下詹姆斯或者保羅的傳球視野搭配著這樣一位找空位能力極強的得分後衛,那漢密爾頓不就變成頂配版波普嘛。而在銜接段他也能代替主攻手的作用,進行持球突破和組織,生涯後期漢密爾頓的助攻數也能來到場均4次以上,他完全能夠勝任這一角色。

腦洞大開:放在今天的NBA,面具俠漢密爾頓會有多強?

鐵血無私的活塞軍團

團結、鐵血、純粹、無私,這是我對當時那支活塞軍團的印象;勤勉,不知疲倦,面具,中距離,這是我對漢密爾頓的印象,這樣一位球員放到現在想必也一定深受隊友和教練歡迎。雷吉米勒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學我的一招一式,你可以看看漢密爾頓的比賽錄像,因為他已經偷走了我所有技巧。”都說漢密爾頓是下一個雷吉米勒,那麼下一個漢密爾頓是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