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捻管技法教程

第一,捻管技法的作用与目的

一、捻管技法的作用:

一是使笔锋保持顺畅的态势,确保书写的流畅;

二是通过捻管随时调整笔锋在笔划的中央位置运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锋运笔,只有通过中锋运笔,最终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二、目的

通过捻管:

1.使楷书的起笔稳健,

2.使行、草书的笔画似流动的水、飘逸的云,

3.使楷、魏体书法收锋做到苍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二,捻管的运用方法

一、性质:

捻管:也叫转笔。动作非常细微,在旁边的人如果不注意观察,几乎是看不到的。

二、运笔:

刚学可能有些困难,需要手指的协调能力,慢慢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体会。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像是开车行驶在曲折的路上,随时要调整方向盘,使得车轮和路保持一致。

学会这个方法,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笔锋一直处于中锋状态。

此乃颜体横的写法,笔画里的箭头即是行笔示意,收笔时有个回锋。

因为行笔到此笔结尾需要顿笔、按笔,笔按下去之后即成扁笔,需要回锋,把笔锋调正,方便书写下一笔。

记住一点,不管调锋还是拉线,一定要放松、自然,不故意、造作。

聪明如诸君,一定能练明白。

第三,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

一、作用: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很广。

小楷、中楷、榜书需要捻管,行、草、隶、篆书的大小字要捻管,如果不捻管,在运笔的过程中就做不到中锋运笔。

二、适用范围: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篆书只有横、竖、弧三个点画,横划与竖划把握藏、运、收就行,但弧的书写不捻管则做不到中锋运笔。

第四,捻管与转腕的异同

一、作用:

捻管和转腕在书法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其实无论捻管还是转腕,它们都是起到了调整笔锋的作用,俗称调锋。

也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将毛笔由侧锋调整成中锋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捻管和转腕的作用其实是相同的。

二、适用范围:

我们从运动范围大小来看。

主要靠手指捻笔杆的话,毛笔的挥运范围较小,挥运的最大直径也就是在几厘米之内;主要靠手腕转动的话,毛笔的挥运范围较大,挥运的最大直径可以达到二十厘米左右。

晋唐时期的书法作品主要是以尺牍、信札等日常文件为主,都是很小的字。字径多数都在一两厘米以下,个别碑刻会稍大,一般字径也不超过四五厘米。在几厘米的范围内,转腕会显得很不灵活,靠手指的运动就能灵活的完成调锋。所以晋唐时期捻管的说法是正确的。

宋、元以后书法以大字为主。书写二三十厘米字径的大字光靠捻管是不行的,这时候要靠手指和腕部甚至肘的配合才能完成书写。这时候是需要转腕的,但单纯的转腕会比较笨拙,也需要捻管的配合。

总结

捻管是古法、转腕是近代理论,它们的作用都是调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