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外青霞自卷舒,依君只似住村虛,枯桐已碎猶為客,妙畫通神獨亦予”。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收藏家、畫評家周亮工對“金陵八家”吳宏的評價。
吳宏 萬壑松風圖 1637年
吳宏, 也稱之吳弘,字遠度。明代撫州府金勤人, 因1955年改縣名 “谿”字為“溪”, 故其籍貫即今天江西省撫州市的餘溪縣。據宋人王象之的地理名著 《輿地紀勝》記載, 其縣轄內的“上幕嶺東有小溪,水色如金,縣之取名以此。”“水色如金”, 並沒為百姓帶來富裕,明亡之後, 吳宏舉家離開家鄉, 流寓於南京, 隱居於雲林白馬間,刻骨銘心於藝術的追求,靠賣畫為生,養家糊日,窮頓一生。
吳宏 江城秋訪圖
旅順博物館藏
吳宏一生好壯遊,常常離開江寧或去訪友,或尋求支持。他曾騎驢去過開封,追尋先人遺蹟還曾兩度“渡黃河,遊雪苑”。順治十年(1653)的“雪苑”之行對其影響極大,有幸結識了宋犖、侯方域、梁清標等北方鑑藏大家,歸而筆墨一變,縱橫放逸。
吳宏 溪橋行旅圖
關於吳宏的生平記載很少,只知道他祖籍江西,長於繪事,心性高潔,在金陵賣畫為生,一生未曾有過功名。在“金陵八家”中畫風最為粗放,渾融無際,任憑想象,景色細緻蒼鬱,充滿了生活氣息。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他和金陵八家中的其他七位畫家關係都很好,尤其是龔賢、樊圻。交往中,他們在藝術上互相切磋,又互相影響,均身隱山林而以畫寫意。“切磋” 之中, 吳宏長進很快 , 加之他在畫風上極力反對從摹古至泥古的時尚之風,主張博採古人眾家之長, 創新進取 , 自成一家。如他的山水畫 , 既學習宋、元傳統技法而又不拘門戶之見,革新出自家風格在繪畫思想上,力主師法自然 , 以大自然為師,用客觀存在的現實形態抒寫自己的情懷 , 所以他的畫作中, 充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
吳宏 仿元人山水圖
吳宏的作品以山水畫為主,主要學習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的筆墨技法。這幅《仿元人山水圖》在構圖上力求意境高遠,於是畫中上下呈對角之勢留白。因構圖略顯奇巧,於是畫中左上角,自題一行,平衡構圖。畫面整體顯得大氣深邃,尤其是遠山藏在突出的山岩之後,使畫面的縱深感達到極致。整幅作品設色淡雅,以高天紅樹點明描繪的是深秋美景。
渡江訪友圖 局部
畫中“漁父”在船上手持書卷,借用了元人繪畫中漁隱山水的典型藝術形象。在元代由於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不高,隱居山林成為一種時尚。吳宏經歷了改朝換代,也無心仕途,所以他的理想生活也要泛舟湖上,淡泊名利、逍遙自在。隱逸情懷是這幅畫的思想主旨,《莊子》、《楚辭》等名著中都有漁父形象的出現。經歷流傳演變,漁父在文化人的心中就成了嚮往自由的代言人。吳宏特意畫了漁父讀書的這個細節,也是向傳統致敬,表明心跡。
吳宏 小山遠歌圖卷
除了是一位職業畫家,吳宏還有很大可能是一位詩人。在他的多幅作品中都發有有題畫詩。如青島博物館所藏的《山水圖》、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小遠歌圖卷》。在《小山遠歌》圖卷後有多人題跋,如黃濤、張文峙及紀映鍾等人均對吳宏詩句讚賞有加。黃濤雲:隱金陵於世上,能詩能畫。黃濤所題也側面反映出吳宏多才多藝,善於詩藝和繪畫。“詩為心聲,畫為心印”,吳宏在詩文方面的修養,使其不同於其他的職業畫家。他的繪畫中往往會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內容的清晰表達。
觀其山水畫作不難發現吳宏的山水畫作品多描繪自然景觀和其仰慕的桃源仙境,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自然景觀多取材於枯木寒林及村虛題材,畫中枯木蒼勁、挺拔、有力,透露出畫家的一股錚錚骨氣。桃源仙境的描寫更是其對遺民情節的一種宣洩和表達。吳宏 擬李營丘山水
在技法上學習傳統,在藝術思想上追慕高潔,這就是以吳宏為代表的金陵畫派的藝術追求。 在時代的變革中,不盲從,不妥協,堅守自己的良知與操守,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比創作更加重要。在探討國畫作品時,常常會將作者與作品放到一起評論,這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種觀點,當我們看到一幅好作品的時候,也希望作者是兼具品格修養與道德操守的。在這一點上吳宏是做到了。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