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清明的紙灰還沒燃盡,眨眼間穀雨已至,紛紛揚揚的細雨絲無聲無息地落下,不冷卻潤。被褥留了潮氣,怎麼也捂不暖,索性跳下床,癱在躺椅上,隨手撈過一本閒書打發時間。剛一入目,一行奇長無比的詩題便冒冒失失地闖進來——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唐·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看詩先看題,怎麼看這個題目呢?這個題目其實可以分三個部分:“奉和聖制”是一部分,“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是一部分,“應制”又是一部分。

先看哪部分呢?自然是第三部分。“應制”代表著中國詩歌中的一種類型,即“應制”詩,說白了就是奉皇帝命令去寫詩。這類詩,難出新意,無非歌功頌德,簡稱頌聖。

搞明白了尾巴再看頭,開頭就是“奉和聖制”,何謂“聖制”?皇帝自己寫的詩,何謂“奉和”?皇帝寫詩,不能孤單單地寫了,還得有人捧他,吹捧皇帝寫的詩,是謂“奉和聖制”也。那麼問題來了,皇帝究竟寫了首啥詩?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這便是我們詩題的第二部分——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其實這個詩名,我們還可以給它切三段:“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這是第一段,點明瞭寫詩的地點;第二段“留春雨中”,合在一起,說了意外事件:頂頭上司皇帝帶著一幫子大臣,從蓬萊閣往興慶宮走,走著走著,天下雨了,一行人被截在了雨裡;第三段“春望之作”,車架被雨攔在半路,乾點什麼事好呢,一群人大眼瞪小眼?唐玄宗是個有雅興的人,既然站在閣道上,那我們不如一起來看看長安城,結果這一看,唐玄宗詩意大發,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詩,名字就叫《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這唐玄宗的詩寫完了還不盡興,又叫身邊的侍從大臣唱和,王維還正好是侍從之一,於是就有了這首《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平常而論,這種類型的詩是出不了什麼佳作的,好在,

王維不是一般人。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首聯“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便點出了王維所看的第一景。渭水就是渭河從長安城的西北方向一路東流,黃山可不是五嶽歸來不看山的山,而是長安城邊上的黃麓山,巧的是,這座山也在長安城西北方,詩人從東向西,放眼望去,他看了曲折渭水,縈繞著秦朝邊塞,看到黃山迤邐,圍繞著寒假宮殿。

咸陽宮和漢朝的長安城故址,都在唐代長安城的西邊,青山綠水,視野遼闊無邊,但這只是眼前之景,在這背後,秦塞漢宮,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唐人回首歷史,強秦雄漢不離口,王昌齡吟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千古名句,李白高唱“西風殘照,漢家宮闕。”王維在閣道上看到的,不僅是渭水黃山,更看到了歷史的殘影和歲月的變遷。開頭兩句,站得高,看得遠,一下就將應制詩的氣勢提了上來。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頷聯“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首聯是遠看,那麼頷聯就是回看,詩人回看到了什麼?回看來時之路。詩人跟著皇帝從蓬萊閣走向興慶宮,在閣道上回首,一扇扇宮門,一行行垂柳,匯成一條綠色的線。上苑如錦繁花,似煙似霞,花柳相對,粉綠相稱,花一片,柳一列,一橫一縱,春色無邊。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最美的頸聯呼之欲出:“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遠看,回看,都看過了,頸聯便開始了四下張望,望什麼?望宮門前一對高聳的鳳闕,在濛濛細雨中昂首闊立,哪怕四下煙雨一片,模糊不清,它們也依然聳立,彷彿下一秒就要凌空飛起,展翅翱翔。鳳闕周圍,萬家攢聚,突出的是鳳闕,平面裡是春雨下的人家。這一上一下,呼應頷聯的一縱一橫,直觀成了一幅春雨長安圖,春光無限卻又氣象萬千。

古往今來歷代詩人對長安城的讚美未曾停歇,唯這一首應制詩,不僅寫出了長安城的繁華,更寫出了她的高貴。“鳳闕”象徵著皇帝,昂首挺立何其雄壯,“人家”代表著百姓,萬民在鳳闕下受到春雨的滋潤,好似受到皇家的恩澤一般,這才是“鳳闕”與“人家”對應的真正含義所在。這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景色描寫了,而是在不留痕跡地頌聖,頌得自然含蓄,馬屁拍得響亮,卻難以令人心生反感,也可以說這是一首非常巧妙的馬屁詩。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尾聯“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重物華。”初讀令人摸不著頭腦,但仔細一品,則可見其中妙處。北宸自古為天子象徵,“宸遊”即為皇帝出遊的意思,解釋起來便是這次去興慶宮,皇帝是為了順天時行時令,是在履行皇帝的職責,而不是出去遊玩。為何要寫這兩句?這就是應制詩的要求,無論前面說了些啥,

最後都得回到頌聖上,即使皇帝啥事也沒做,就出了個門,也得要為他找出偉大的意義。

事情其實很簡單,皇帝出行,被雨截在了半道,偏要從這裡看出順應時令的,為蒼生布澤雨露的偉大來。這是應制的拍馬屁本色,極易令人反感,還好,王維是個大詩人,也是個大畫家,在他的構圖與構思之下,一幅美好又壯闊的長安圖卷呈現在世人眼前,充滿恩澤,沐浴於細雨之下,沐浴在這盛世之中。

王維和頂頭上司一起上班,卻被穀雨所困,寫下這首巧妙的馬屁詩

面對著這樣一首詩,我們幾乎願意相信,一個朗朗盛世,巍巍皇權與芸芸眾生已融為一體。這就是詩人與畫家兼於一身的王維的高妙,也是盛唐時代磅礴恢弘的迴響。不知王右丞走過半生,於輞川之上再次眺望長安城時,是否還能回想起少年意氣風發之時,常伴君側之日,做過的這首應制(馬屁)之詩?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