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和“觀世音”有什麼區別?觀音娘娘真的住在“南海”嗎

“觀音”和“觀世音”有區別嗎?如果聽到有人這樣問,會不會感到很疑惑呢?這難道不是一個人嗎?答案是真的不一樣,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這還真不是同一個人。首先就來說說“觀世音”吧,這位可是一個正兒八經的佛教人物,只是他並不是現在大眾所熟知的佛教人物,看看下圖這個長著小鬍子的畫像,有沒有感覺到很陌生呢?


“觀音”和“觀世音”有什麼區別?觀音娘娘真的住在“南海”嗎

唐朝時的觀世音

人們現在所稱呼的“觀音”,又叫做“觀音娘娘”。試問如果有人對著這麼一個明顯長著鬍子的人喊一聲“娘娘”,那種感覺就別提有多彆扭了。這位,他的原名叫做“觀世音”,雖然後來因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被改了名字也叫做“觀音”,但是這哪裡能和“娘娘”二字搭得上邊兒啊。更可惜的是他改的這個名字,在此之前早已經有人在使用了,並且早已善名遠播。而“觀世音”這尊從西方來的佛陀也正是從改名之後,慢慢的淡化出民眾的視線,並且最終被人有意遺棄。

更早使用“觀音”二字的就是她了,她就是南陳後主陳叔寶的皇后沈婺華,沈娘娘。用“娘娘”一詞稱呼一朝的皇后,這就顯然就合適、合理的多了。沈婺華是一位端莊而且有才華的皇后,據《南史》記載“後性端靜,有識量,寡嗜慾,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雖然後主陳叔寶對她並不怎麼好,但她卻也並不因此而去記恨過誰。後來陳被隋所滅,沈婺華和陳叔寶一起被送到長安居住,陳叔寶去世後,沈婺華還親自為他寫哀辭,文辭很是痛切。再後來等到隋煬帝被殺之後,沈婺華就到了毗陵郡(今天的江蘇省常州市附近)的天靜寺出家為尼,自號觀音。這就是我們要說的“觀音娘娘”了。

沈婺華“大慈大悲觀音娘娘”的名聲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唐武德四年(621),李子通為抗拒唐軍,在全國緊急徵兵。毗陵的守將因兵源短缺,竟抓了一千多名老少男子和年輕婦女充數。負責訓練新兵的將領不忍心讓他們上戰場送死,於是就私自跑到天靜寺找到了已經出家的“觀音”沈婺華商量對策。沈婺華先是設計從毗陵軍中賺出軍餉,給這些老弱百姓做逃命的費用。又讓負責訓練新兵的將領放走這些百姓。為讓這一千多人能順利逃走,她又巧扮天神,擋住了前來追趕這些百姓的士兵。

被這位“觀音娘娘”所救下來的百姓後來雖然逃往到了全國各個不同的地方,但是他們並沒有忘記這位“觀音”對他們的恩德。他們也很是思念這位大恩人,於是“觀音”巧扮天神時的樣子便成了他們時時祭拜和供奉的畫像。至此沈婺華,大慈大悲觀音大士的美名也慢慢開始在世間傳揚,正式開始了由一個歷史人物向神話人物的轉變過程。據記載,貞觀初年,已經成為皇帝的李世民在聽聞了沈婺華“觀音娘娘”的美名後,也曾派人請她去長安。不過遺憾的是,這位沈娘娘也正是在這貞觀初年的某一天去世的。


“觀音”和“觀世音”有什麼區別?觀音娘娘真的住在“南海”嗎

沈婺華(觀音)

不過說起“觀音娘娘”可能很多人還會和“南海”兩個字聯繫在一起,雖然觀音娘娘大部分的時間都居住在中國的南方,可是從她的事蹟裡不難看出,“海”好像和她並沒有什麼聯繫,也沒有去過海上。但是為什麼又要稱她為“南海觀音大士”呢?是在哪裡出錯了嗎?其實這也是沒有錯的,在中國的漢字裡“海”這個字可並不單單指的大海。在《左轉》的《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一節中就有這樣的記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其中的“南海”和“北海”說的就是楚國和齊國相對於中原來說所處的方位。這裡的“南海”和觀音的“南海”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指的是南面較遠的無邊的地方。而我們歷史上的“觀音娘娘”所處的位置也是在中原的南面,所以才稱為“南海”。“南海”二字是並不特指某一個地點,而是指的一個區域。

真羨慕南方的小夥伴們,只要“娘娘”不出遠門,就可以時時的得到這位先賢的庇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